国密算法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密码算法,包括SM1、SM2、SM3和SM4,分别用于不同场景。以下是它们的具体使用和区别:
- SM1 对称加密算法
类型: 对称加密
密钥长度: 128位
使用场景: 用于数据加密和解密,适用于金融、政务等领域。
特点: 安全性高,但算法未公开,需通过硬件加密设备使用。
- SM2 非对称加密算法
类型: 非对称加密
密钥长度: 256位
使用场景: 用于数字签名、密钥交换和加密通信,适用于电子认证、电子商务等。
特点: 基于椭圆曲线密码学(ECC),安全性高,计算效率优于RSA。
- SM3 哈希算法
类型: 哈希函数
输出长度: 256位
使用场景: 用于数据完整性校验和数字签名,适用于电子合同、证书认证等。
特点: 抗碰撞性强,安全性高,适用于多种密码学应用。
- SM4 对称加密算法
类型: 对称加密
密钥长度: 128位
使用场景: 用于数据加密和解密,适用于无线网络、物联网等。
特点: 算法公开,适合软件和硬件实现,分组长度为128位。
区别总结
SM1 vs SM4: 两者均为对称加密,SM1未公开,需硬件支持;SM4公开,适合软硬件实现。
SM2: 非对称加密,适用于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
SM3: 哈希算法,用于数据完整性校验和数字签名。
这些算法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密码体系,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