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高频面试题(三十三)——Vision Transformer(ViT)模型架构介绍

Transformer架构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功,激发了研究人员将其应用于计算机视觉任务的兴趣。Vision Transformer(ViT)应运而生,成为图像分类等视觉任务中的新兴架构。本文将介绍ViT的基本架构、工作原理,并与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比较。

ViT的基本架构

ViT的核心思想是将图像视为一系列的补丁(patches),类似于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词嵌入(word embeddings)。具体步骤如下:

  1. 图像分割为补丁:将输入图像划分为固定大小的补丁,例如16x16像素。这样,一个尺寸为224x224的图像将被分割为14x14=196个补丁。

  2. 补丁展平与嵌入:将每个补丁展平成一维向量,并通过线性变换映射到固定维度的嵌入空间。

  3. 位置编码:由于Transformer缺乏处理位置信息的内在机制,需要为每个补丁添加位置编码,以保留其在原始图像中的位置信息。

  4. Transformer编码器:将嵌入后的补丁序列输入标准的Transformer编码器,进行全局信息的建模和特征提取。

  5. 分类头:在补丁序列前添加一个可学习的分类标记([CLS]),其对应的输出经过全连接层用于最终的分类预测。

ViT的工作原理

ViT利用自注意力机制、计算图像中各补丁之间的关系。自注意力机制能够捕捉全局信息,使模型在处理长距离依赖关系时表现出色。多头自注意力进一步增强了模型的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关注输入序列的不同部分,从而学习到更丰富的特征表示。

ViT与卷积神经网络的比较

与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相比,ViT具有以下特点:

  1. 全局信息捕捉:CNN通过局部感受野逐层堆叠来捕捉全局信息,而ViT通过自注意力机制直接建模全局依赖关系。

  2. 数据需求:ViT通常需要大量数据进行预训练,以达到与CNN相当的性能。这是因为ViT缺乏CNN中的局部平移不变性等先验知识,需要通过大量数据学习。

  3. 计算复杂度:ViT的自注意力机制在处理高分辨率图像时计算复杂度较高,而CNN在这方面更具优势。

相关推荐
默 语2 小时前
AI驱动软件测试全流程自动化: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探索
运维·人工智能·驱动开发·ai·自动化·ai技术·测试全流程
说私域2 小时前
基于开源AI大模型、AI智能名片与S2B2C商城小程序的购物中心精准零售数据架构研究
人工智能·小程序·开源
key062 小时前
大模型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与评测
网络·人工智能·web安全
北京耐用通信3 小时前
破解工业通信瓶颈:耐达讯自动化Modbus转Profinet网关连接驱动器的奥秘
人工智能·物联网·网络协议·自动化·信息与通信
应用市场3 小时前
OpenCV进阶:图像变换、增强与特征检测实战
人工智能·opencv·计算机视觉
说私域3 小时前
开源链动2+1模式、AI智能名片与S2B2C商城小程序:社群经济的数字化重构路径
人工智能·小程序·开源
rengang663 小时前
智能化的重构建议:大模型分析代码结构,提出可读性和性能优化建议
人工智能·性能优化·重构·ai编程
灵遁者书籍作品3 小时前
语言的拓扑学约束公理:语言对实在的描述具有拓扑不变量——某些真理必须通过悖论、沉默或隐喻表达
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
一尘之中3 小时前
觉醒的拓扑学:在量子纠缠与神经幻象中重构现实认知
人工智能·重构
金宗汉3 小时前
《宇宙递归拓扑学:基于自指性与拓扑流形的无限逼近模型》
大数据·人工智能·笔记·算法·观察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