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高频面试题(三十三)——Vision Transformer(ViT)模型架构介绍

Transformer架构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功,激发了研究人员将其应用于计算机视觉任务的兴趣。Vision Transformer(ViT)应运而生,成为图像分类等视觉任务中的新兴架构。本文将介绍ViT的基本架构、工作原理,并与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比较。

ViT的基本架构

ViT的核心思想是将图像视为一系列的补丁(patches),类似于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词嵌入(word embeddings)。具体步骤如下:

  1. 图像分割为补丁:将输入图像划分为固定大小的补丁,例如16x16像素。这样,一个尺寸为224x224的图像将被分割为14x14=196个补丁。

  2. 补丁展平与嵌入:将每个补丁展平成一维向量,并通过线性变换映射到固定维度的嵌入空间。

  3. 位置编码:由于Transformer缺乏处理位置信息的内在机制,需要为每个补丁添加位置编码,以保留其在原始图像中的位置信息。

  4. Transformer编码器:将嵌入后的补丁序列输入标准的Transformer编码器,进行全局信息的建模和特征提取。

  5. 分类头:在补丁序列前添加一个可学习的分类标记([CLS]),其对应的输出经过全连接层用于最终的分类预测。

ViT的工作原理

ViT利用自注意力机制、计算图像中各补丁之间的关系。自注意力机制能够捕捉全局信息,使模型在处理长距离依赖关系时表现出色。多头自注意力进一步增强了模型的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关注输入序列的不同部分,从而学习到更丰富的特征表示。

ViT与卷积神经网络的比较

与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相比,ViT具有以下特点:

  1. 全局信息捕捉:CNN通过局部感受野逐层堆叠来捕捉全局信息,而ViT通过自注意力机制直接建模全局依赖关系。

  2. 数据需求:ViT通常需要大量数据进行预训练,以达到与CNN相当的性能。这是因为ViT缺乏CNN中的局部平移不变性等先验知识,需要通过大量数据学习。

  3. 计算复杂度:ViT的自注意力机制在处理高分辨率图像时计算复杂度较高,而CNN在这方面更具优势。

相关推荐
weixin_3875456418 分钟前
深入解析 AI Gateway:新一代智能流量控制中枢
人工智能·gateway
聽雨23735 分钟前
03每日简报20250705
人工智能·社交电子·娱乐·传媒·媒体
二川bro1 小时前
飞算智造JavaAI:智能编程革命——AI重构Java开发新范式
java·人工智能·重构
acstdm1 小时前
DAY 48 CBAM注意力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
澪-sl1 小时前
基于CNN的人脸关键点检测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计算机视觉·cnn·视觉检测·卷积神经网络
羊小猪~~1 小时前
数据库学习笔记(十七)--触发器的使用
数据库·人工智能·后端·sql·深度学习·mysql·考研
摸爬滚打李上进2 小时前
重生学AI第十六集:线性层nn.Linear
人工智能·pytorch·python·神经网络·机器学习
HuashuiMu花水木2 小时前
PyTorch笔记1----------Tensor(张量):基本概念、创建、属性、算数运算
人工智能·pytorch·笔记
lishaoan772 小时前
使用tensorflow的线性回归的例子(四)
人工智能·tensorflow·线性回归
AI让世界更懂你2 小时前
【ACL系列论文写作指北15-如何进行reveiw】-公平、公正、公开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