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管、电源、晶振三者的核心关系总结

MOS管、电源、晶振三者的核心关系总结

1. 核心定位

  • MOS管:数字电路的最小执行单元,所有逻辑操作(导通/截止)最终由其完成。
  • 电源(VDD/GND):为MOS管提供电流路径和电压基准,决定载流子流动方向(电子或空穴)。
  • 晶振(时钟):通过方波信号间接控制MOS管栅极的充放电,同步其开关时机。

2. 三者协同机制

  1. 电源连接
    • 源极(S)与漏极(D):
      • NMOS:源极接GND(低电位),漏极接负载/VDD(高电位),电流方向 D→S(电子S→D)。
      • PMOS:源极接VDD(高电位),漏极接负载/GND(低电位),电流方向 S→D(空穴D→S)。
    • 作用:电源极性直接决定MOS管中载流子的流动方向,形成电流路径。
  2. 晶振信号输入
    • 栅极(G):晶振的方波信号最终传输到栅极,通过 上升沿/下降沿 控制:
      • 上升沿:高电平(如3.3V)MOS管导通。
      • 下降沿:低电平(0V)MOS管截止。
    • 作用:同步所有MOS管的开关动作,确保全局时序一致。
  3. MOS管的最终执行
    • 导通时:形成沟道,电流按电源极性方向流动(如NMOS:VDD→负载→D→S→GND)。
    • 截止时:沟道消失,电流路径断开。

3. 逻辑与物理的分离

  • 高低电平(逻辑0/1):由更复杂的电路(如触发器、锁存器)通过MOS管的组合实现存储和传递,但基础动作始终依赖MOS管的导通/截止。
  • MOS管的核心角色:
    • 仅作为"开关",不直接表示逻辑0/1,但所有逻辑功能的物理实现均由其完成。

4. 总结陈述

"数字电路的基础是MOS管、电源、晶振三者的协同:

  1. 电源连接源极和漏极,强制载流子按极性方向流动;
  2. 晶振通过方波边沿控制栅极电压,同步MOS管的开关动作;
  3. MOS管作为最小执行单元,通过导通/截止实现电流路径的通断,进而由组合电路(如触发器)完成逻辑0/1的存储与传递。"
  4. 晶振的方波信号最终都会到达mos管的栅极,没有例外,这是数字电路同步逻辑的物理基础
相关推荐
邪恶的贝利亚2 小时前
《Docker 入门与进阶:架构剖析、隔离原理及安装实操》
docker·容器·架构
镜舟科技6 小时前
湖仓一体架构在金融典型数据分析场景中的实践
starrocks·金融·架构·数据分析·湖仓一体·物化视图·lakehouse
Ramseyuu6 小时前
Mybatis-plus
微服务·云原生·架构
charlie1145141917 小时前
内核深入学习3——分析ARM32和ARM64体系架构下的Linux内存区域示意图与页表的建立流程
linux·学习·架构·内存管理
堕落年代7 小时前
SpringBoot的单体和分布式的任务架构
spring boot·分布式·架构
慧一居士8 小时前
Memcached 服务搭建和集成使用的详细步骤示例
数据库·架构·nosql·memcached
互联网搬砖老肖9 小时前
Web 架构之负载均衡会话保持
前端·架构·负载均衡
π大星星️16 小时前
基于LNMP架构的个人博客系统部署
服务器·架构
程序员曼布16 小时前
主从架构:技术原理与实现
redis·mysql·架构
小小工匠1 天前
架构思维:通用架构模式_系统监控的设计
架构·系统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