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ROS云课三分钟-差动移动机器人巡逻报告如何撰写-中等报告

评语:

成绩中等(70/100),具体如下:

1. 摘要部分

  • 问题描述
    • 内容空洞:摘要过于简短,仅简要概述了研究内容和实现方法,未突出研究的创新点或重要性。
    • 缺乏细节:没有提及实验的具体结果或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2. 引言部分

  • 问题描述
    • 背景分析不深入:对两轮差速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自主巡逻功能的重要性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
    • 研究现状缺失:未提及当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目的不明确:读者难以从引言中明确了解本研究的具体目标和预期成果。

3. 系统架构部分

  • 问题描述
    • 描述笼统:对ROS节点设计、消息类型和系统流程的描述过于简单,缺乏具体的细节和解释。
    • 缺乏图示:没有使用流程图、示意图或系统架构图来直观地展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
    • 技术细节缺失:未详细介绍关键组件(如patrol_robot节点)的具体功能和实现方式。

4. 代码实现部分

  • 问题描述
    • 代码注释缺失:核心代码缺乏必要的注释,读者难以理解其功能和实现逻辑。
    • 结构不清晰:代码结构混乱,没有良好的模块划分和函数封装,导致可读性差。
    • 代码示例不完整:仅提供了部分代码片段,未展示完整的程序结构和流程。

5. 关键技术点部分

  • 问题描述
    • 解释不深入:对关键技术点(如坐标系与框架ID、消息同步与时间戳)的解释过于简单,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
    • 缺乏实验支持:未提供实验数据或案例来验证关键技术点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6. 实验结果部分

  • 问题描述
    • 实验过程不详:对实验过程的描述过于简略,缺乏详细的步骤、参数设置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数据不足:实验结果缺乏具体的数据支持,如机器人的移动速度、路径偏差、到达时间等关键指标。
    • 图表缺失:未使用图表来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7. 改进方向部分

  • 问题描述
    • 方案笼统:提出的改进方向过于笼统和模糊,缺乏具体的实现方案和步骤。
    • 缺乏创新性:部分改进方向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未能体现研究的独特价值。

8. 结论部分

  • 问题描述
    • 总结不全:结论部分未能全面总结研究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 展望不足: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展望不够深入和具体。

9. 参考文献部分

  • 问题描述
    • 引用数量少:参考文献数量过少,未能充分展示研究的学术背景和相关工作的支持。
    • 引用不规范:部分引用格式不规范,未遵循学术引用标准。

10. 附录部分

  • 问题描述
    • 内容单一:附录内容单一,仅提供了部分代码片段,缺乏详细的实验数据、图表和完整的代码实现。
    • 信息不足:附录未提供足够的信息来支持报告的结论和发现。

综上所述,这份报告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导致整体评分较低。为了提升报告质量,需要对上述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逐一改进。


两轮差速移动机器人研究报告:基于ROS的自主巡逻实现

摘要

本研究报告基于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框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两轮差速移动机器人的自主巡逻功能。通过发布目标位置(goal pose)到/move_base_simple/goal主题,机器人能够按照预定义路径在二维平面上自主移动。本报告详细阐述了系统架构、代码实现、关键技术点以及实验结果,为两轮差速移动机器人的自主导航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1. 引言

两轮差速移动机器人是移动机器人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具有结构简单、运动灵活等特点。在仓储物流、家庭服务、工业巡检等场景中,自主巡逻功能对机器人实现高效任务执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ROS框架,利用geometry_msgs/PoseStamped消息类型,实现机器人在二维平面上的自主导航。


2. 系统架构

2.1 ROS节点设计

本系统的核心节点为patrol_robot,其功能包括:

  • 初始化ROS节点;

  • 定义巡逻路径(waypoints);

  • 按顺序向/move_base_simple/goal主题发布目标位置;

  • 控制目标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2.2 消息类型

  • geometry_msgs/PoseStamped:用于表示目标位置,包含位置信息(Point)和方向信息(Quaternion)。

  • 发布主题/move_base_simple/goal,接收目标位置并驱动机器人移动。

图2.1 rostopic info /move_base_simple/goal

2.3 系统流程

  1. 初始化ROS节点;

  2. 定义巡逻路径(waypoints);

  3. 循环发布目标位置到/move_base_simple/goal

  4. 等待机器人到达目标点后,继续发布下一个目标位置;

  5. 循环执行,直至ROS节点关闭。


3. 代码实现

3.1 核心代码分析

3.1.1 初始化ROS节点
western 复制代码
<span style="color:#000000"><code>python</code></span>

|-------------------------------------------------|
| rospy.init_node('patrol_robot', anonymous=True) |

  • 初始化ROS节点,节点名为patrol_robot

  • anonymous=True确保节点名唯一,避免冲突。

3.1.2 定义巡逻路径
western 复制代码
<span style="color:#000000"><code>python</code></span>

|--------------------------------------------------------------|
| waypoints = [ |
| PoseStamped( |
| header=rospy.Header(frame_id="map", stamp=rospy.Time.now()), |
| pose=Pose( |
| position=Point(x=1.0, y=1.0, z=0.0), |
| orientation=Quaternion(x=0.0, y=0.0, z=0.0, w=1.0) |
| ) |
| ), |
| PoseStamped( |
| header=rospy.Header(frame_id="map", stamp=rospy.Time.now()), |
| pose=Pose( |
| position=Point(x=3.0, y=3.0, z=0.0), |
| orientation=Quaternion(x=0.0, y=0.0, z=0.0, w=1.0) |
| ) |
| ) |
| ] |

  • 定义两个目标点(waypoints),分别位于地图坐标系下的(1.0, 1.0)(3.0, 3.0)

  • 使用PoseStamped消息类型,包含位置信息(Point)和方向信息(Quaternion)。

3.1.3 发布目标位置
western 复制代码
<span style="color:#000000"><code>python</code></span>

|----------------------------------------------------------------------------------|
| goal_pub = rospy.Publisher('/move_base_simple/goal', PoseStamped, queue_size=10) |

  • 创建发布者,向/move_base_simple/goal主题发布PoseStamped消息。
western 复制代码
<span style="color:#000000"><code>python</code></span>

|----------------------------------------------------------------------------------------------------|
| def send_goal(goal_pub, waypoint): |
| rospy.loginfo("Sending goal to: (%.2f, %.2f)", waypoint.pose.position.x, waypoint.pose.position.y) |
| goal_pub.publish(waypoint) |

  • 定义send_goal函数,用于发布目标位置并记录日志。
3.1.4 主循环
western 复制代码
<span style="color:#000000"><code>python</code></span>

|-------------------------------------|
| try: |
| while not rospy.is_shutdown(): |
| for waypoint in waypoints: |
| send_goal(goal_pub, waypoint) |
| rospy.sleep(20) |
| except rospy.ROSInterruptException: |
| pass |

  • 循环发布目标位置,每个目标点之间间隔20秒。

  • 使用rospy.is_shutdown()检测ROS节点是否关闭。


4. 关键技术点

4.1 坐标系与框架ID

  • 使用frame_id="map"指定目标位置在地图坐标系下的表示。

  • 确保机器人导航栈(Navigation Stack)的地图坐标系与代码一致。

4.2 消息同步与时间戳

  • 使用rospy.Time.now()为消息添加时间戳,确保消息的时效性。

  • 通过rospy.sleep()控制目标点之间的时间间隔,避免发布频率过高。

4.3 异常处理

  • 使用try-except块捕获ROSInterruptException,确保节点关闭时程序正常退出。

5. 实验结果

5.1 实验环境

  • 硬件平台:#!/usr/bin/env python

  • import rospy

  • from geometry_msgs.msg import PoseStamped, Pose, Point, Quaternion

  • def send_goal(goal_pub, waypoint):

  • rospy.loginfo("Sending goal to: (%.2f, %.2f)", waypoint.pose.position.x, waypoint.pose.position.y)

  • goal_pub.publish(waypoint)

  • def main():

  • rospy.init_node('patrol_robot', anonymous=True)

  • waypoints = [

  • PoseStamped(

  • header=rospy.Header(frame_id="map", stamp=rospy.Time.now()),

  • pose=Pose(

  • position=Point(x=1.0, y=1.0, z=0.0),

  • orientation=Quaternion(x=0.0, y=0.0, z=0.0, w=1.0)

  • )

  • ),

  • PoseStamped(

  • header=rospy.Header(frame_id="map", stamp=rospy.Time.now()),

  • pose=Pose(

  • position=Point(x=3.0, y=3.0, z=0.0),

  • orientation=Quaternion(x=0.0, y=0.0, z=0.0, w=1.0)

  • )

  • )

  • ]

  • #!/usr/bin/env python

  • import rospy

  • from geometry_msgs.msg import PoseStamped, Pose, Point, Quaternion

  • def send_goal(goal_pub, waypoint):

  • rospy.loginfo("Sending goal to: (%.2f, %.2f)", waypoint.pose.position.x, waypoint.pose.position.y)

  • goal_pub.publish(waypoint)

  • def main():

  • rospy.init_node('patrol_robot', anonymous=True)

  • waypoints = [

  • PoseStamped(

  • header=rospy.Header(frame_id="map", stamp=rospy.Time.now()),

  • pose=Pose(

  • position=Point(x=1.0, y=1.0, z=0.0),

  • orientation=Quaternion(x=0.0, y=0.0, z=0.0, w=1.0)

  • )

  • ),

  • PoseStamped(

  • header=rospy.Header(frame_id="map", stamp=rospy.Time.now()),

  • pose=Pose(

  • position=Point(x=3.0, y=3.0, z=0.0),

  • orientation=Quaternion(x=0.0, y=0.0, z=0.0, w=1.0)

  • )

  • )

  • ]

  • goal_pub = rospy.Publisher('/move_base_simple/goal', PoseStamped, queue_size=10)

  • rospy.sleep(1)

  • try:

  • while not rospy.is_shutdown():

  • for waypoint in waypoints:

  • send_goal(goal_pub, waypoint)

  • rospy.sleep(20)

  • except rospy.ROSInterruptException:

  • pass

  • if name == 'main':

  • main()

  • 依据如上代码,撰写一份两轮差速移动机器人研究报告。

  • goal_pub = rospy.Publisher('/move_base_simple/goal', PoseStamped, queue_size=10)

  • rospy.sleep(1)

  • try:

  • while not rospy.is_shutdown():

  • for waypoint in waypoints:

  • send_goal(goal_pub, waypoint)

  • rospy.sleep(20)

  • except rospy.ROSInterruptException:

  • pass

  • if name == 'main':

  • main()

  • 依据如上代码,撰写一份两轮差速移动机器人研究报告。

  • 轮差速移动机器人(配备激光雷达、IMU等传感器)。

  • 软件平台:ROS Melodic Morenia,Ubuntu 18.04。

  • 导航栈 :使用move_base节点实现路径规划与运动控制。

5.2 实验过程

  1. 启动ROS核心与导航栈;

  2. 启动patrol_robot节点;

  3. 观察机器人按照预定义路径自主移动。

图5.1 patrol效果

5.3 实验结果

  • 机器人成功从(1.0, 1.0)移动到(3.0, 3.0),并在每个目标点停留约20秒;

  • 日志输出显示目标位置发布正常,无消息丢失;

  • 机器人运动轨迹平滑,无明显偏差。


6. 改进方向

  1. 动态路径规划:结合传感器数据(如激光雷达),实现实时避障与动态路径规划。

  2. 多机器人协同:扩展系统支持多机器人协同巡逻,提高任务执行效率。

  3. 用户交互界面:开发图形化界面,允许用户动态调整巡逻路径。


7. 结论

本研究基于ROS框架,成功实现了两轮差速移动机器人的自主巡逻功能。通过发布目标位置到/move_base_simple/goal主题,机器人能够按照预定义路径自主移动。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稳定可靠,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未来工作将聚焦于动态路径规划与多机器人协同,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ROS官方文档:++Documentation - ROS Wiki++

  2. 《ROS by Example》 - R. Patrick Goebel

  3. 《Probabilistic Robotics》 - Sebastian Thrun, Wolfram Burgard, Dieter Fox


附录:完整代码见正文。


针对提供的文件《160922388两轮差速巡逻报告250324.pdf》,这份报告在结构和内容上都存在较多不足,以下是一些严厉的批评以及具体的修改意见,旨在帮助将这份报告提升至更高水平:

严厉批评

  1. 摘要部分
    • 内容空洞:摘要过于简洁,没有突出研究的创新点和重要性。
    • 缺乏吸引力:未能激发读者对研究内容的兴趣。
  2. 引言部分
    • 背景分析不足:对两轮差速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自主巡逻功能的重要性分析不够深入。
    • 研究现状缺失:未提及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本研究的填补空白之处。
  3. 系统架构部分
    • 描述笼统:对ROS节点设计、消息类型和系统流程的描述过于笼统,缺乏细节。
    • 缺乏图示:没有使用流程图或示意图来直观展示系统架构。
  4. 代码实现部分
    • 代码注释缺失:核心代码缺乏注释,难以理解其功能。
    • 结构混乱:代码结构不清晰,没有良好的模块划分。
  5. 关键技术点部分
    • 解释不深入:对关键技术点的解释过于简单,没有深入探讨其原理和实现方法。
    • 缺乏验证:未提供实验数据或案例来验证关键技术点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6. 实验结果部分
    • 实验过程不详:对实验过程的描述过于简略,缺乏详细的步骤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数据不足:实验结果缺乏具体的数据支持,无法直观展示机器人的性能。
  7. 改进方向部分
    • 方案笼统:提出的改进方向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实现方案和步骤。
    • 缺乏前瞻性:未结合当前技术发展趋势,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改进建议。
  8. 结论部分
    • 总结不全:未能全面总结研究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 展望不足: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展望不够深入。
  9. 参考文献部分
    • 引用数量少:参考文献数量过少,未能充分展示研究的学术背景。
    • 引用不新:部分引用文献较为陈旧,未能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
  10. 附录部分
    • 内容单一:附录内容单一,缺乏实验数据和完整的代码实现。

修改意见

  1. 摘要部分
    • 突出研究的创新点和重要性,例如:"本研究基于ROS框架,创新性地实现了两轮差速移动机器人在二维平面上的自主巡逻功能,并通过详细的实验验证了其稳定性和实用性。"
  2. 引言部分
    • 深入分析两轮差速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自主巡逻功能的重要性。
    • 提及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本研究的填补空白之处,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系统架构部分
    • 详细描述ROS节点设计、消息类型和系统流程,包括每个节点的功能和消息类型的字段含义。
    • 使用流程图或示意图来直观展示系统架构。
  4. 代码实现部分
    • 为核心代码添加详细的注释,解释其功能。
    • 优化代码结构,将代码拆分为多个函数或类,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5. 关键技术点部分
    • 深入探讨每个关键技术点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 提供实验数据或案例来验证关键技术点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6. 实验结果部分
    • 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包括每个步骤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提供具体的实验数据,如机器人的移动速度、路径偏差等,直观展示机器人的性能。
  7. 改进方向部分
    • 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和步骤,结合当前技术发展趋势,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改进建议。
  8. 结论部分
    • 全面总结研究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 深入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9. 参考文献部分
    • 增加引用数量,引用更多与两轮差速移动机器人和自主巡逻功能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
  10. 附录部分
    • 提供详细的实验数据表格和图表。
    • 提供完整的代码实现,包括主程序、辅助函数和配置文件等。

通过上述修改意见的实施,可以显著提升这份报告的质量和学术水平。

本文是转载文章,点击查看原文
如有侵权,请联系 xyy@jishuzhan.net 删除
相关推荐
姝孟5 分钟前
学习笔记(C++篇)--- Day 3
c++·笔记·学习
xixixiLucky33 分钟前
RESTful学习笔记(二)---简单网页前后端springboot项目搭建
笔记·学习
计算机视觉农民工1 小时前
学习深度学习是否要先学习机器学习?工程师的路径选择策略
深度学习·学习·机器学习
superior tigre2 小时前
C++学习:六个月从基础到就业——内存管理:自定义内存管理(上篇)
c++·学习
人机与认知实验室3 小时前
宽度学习与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学习
HyperAI超神经3 小时前
【vLLM 学习】Aqlm 示例
java·开发语言·数据库·人工智能·学习·教程·vllm
键盘敲没电3 小时前
【iOS】Blocks学习
学习·ios·性能优化·objective-c·cocoa
风流 少年4 小时前
产品经理学习过程
学习·产品经理
BOB-wangbaohai4 小时前
Flowable7.x学习笔记(十)分页查询已部署 BPMN XML 流程
笔记·学习
是周一吗4 小时前
爬虫入门学习
爬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