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公司做了很多AI工具分享,发现每次都要重复解释同样的内容。干脆把这些经验写成系列文章吧!不需要教科书式的长篇大论,只分享实践中马上能用的干货。

为什么需要MCP?先看这个例子
假设我要AI完成这个任务:
"帮我从知识库找出'分析创业点子'模板,用这个模板分析README里的内容,然后发到Tom的邮箱"
传统做法是让AI自己看代码:
"先执行read_from_notion_prompt_database.py搜创业模板,再用找到的模板跑README,最后用send_mail.py发到频道"
AI真的会照做吗?它会像上课预习一样:先逐行读代码→理解输入输出→尝试执行。结果就像预习教材太久把课本翻烂了------费时费力还烧钱!
更惨的是有些脚本运行会狂输出日志,AI还得把这些垃圾信息都看一遍。就像花了10块钱买包辣条,吃到的全是包装袋。
MCP就是给AI的快捷指令
与其让AI每次重新学代码,不如直接告诉它:
"我们有几个快捷指令:
1号键:查知识库 -> 输入关键字 输出模板
2号键:读文档 -> 输入文件路径 输出内容
3号键:发Slack -> 输入频道、内容和@谁"
现在同样的任务只要告诉AI:
"按1号键查'创业点子模板',用模板分析2号键读的README.md,结果用3号键发到Tom邮箱"
既省步骤又省流量!这就是MCP的核心------把复杂工具变成AI能直接按的快捷键。
为什么要放弃传统脚本?
试过传统方法的四大痛苦经历:
- 烧钱又冗长:每次AI都要预习代码,像看了20页说明书才按个按钮
- 鱼的记忆:关掉对话框就失忆,下次重头再来
- 工具混乱:脚本到处乱扔,像家里每个房间都有遥控器
- 手残党噩梦:AI可能把"@Tom"写成"@T0m",发送失败还要DEBUG
用MCP后的真香体验:
- 不烧脑不烧钱:参数直接填空,不用看代码
- 即开即用:工具清单自动同步,像手机App超市
- 0失败率:参数格式提前定好,AI不会写错花式符号
- 跨团队共享:前端/PM都能用,不需要懂代码
我的实战工具箱
日常开发中,我把常用操作都变成了MCP指令:
智能便签系统
不用手动复制prompt模板,AI会根据任务自动查知识库配好最佳方案,项目管理泪流满面
手机遥控器
通过MCP让AI直接操控测试手机。现在一键截图到电脑,可能比关闹钟还快。
机器人秘书
让AI自动整理会议记录→发任务到ClickUp→更新Notion时间表,生产力直接拉满
什么情况不需要MCP?
- 一次性脚本:用完就丢的小工具没必要包装
- 固定流水线:已经有稳定自动化流程,再让AI参与就像用扫地机器人开核电站
- 创意类工作:要让AI天马行空时,别用框架限制想象力
总结
MCP就像给AI买了多功能料理机:
- 省时:不用备菜直接煮
- 省力:预设好菜品参数
- 省钱:不用买全套锅具
虽然不是万能钥匙,但遇到重复性工作,它就是你的AI指挥棒!现在我的开发流程80%都交给MCP伙伴打理,不得不说: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