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 1.0 时代,第一次优化

HTTP 是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的缩写,即超文本传输协议。

相较于最初的设计,1.0增加了以下特性:

  1. 增加head,post等新方法。 引入新方法是为了扩充语义,其中 head 方法可以只拿元信息,不必传输全部内容,提高了效率。
  2. 在 response 中增加了响应状态码。 引入响应状态码是为了让请求方可以得知服务端的情况,可以区分请求出错的原因,不会在发生错误时一头雾水。
  3. 引入头部,即请求头和响应头。 这是为了使请求和响应更加的灵活,把控制数据和业务实体进行拆分,也算是一种解耦。
  4. 在请求中加入 http 版本号。 新增版本号意味着工程化,有了版本号说明有了统一的管理。
  5. 引入content-type,使得传输的数据不再限于文本,支持图像,音频,视频。支持传输不同类型的数据,丰富了协议的载体。

HTTP 1.0 时代,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交互方式非常基础,主要特点包括:

  1. 连接建立:每次请求都需要建立一个新的 TCP 连接,请求完成后立即断开,没有持久连接。
  2. 简单请求-响应模式:浏览器发送一个请求,服务器返回一个响应,一次交互只处理一个请求。
  3. 无头信息:HTTP 1.0 的头部信息较为简单,功能有限,无法支持复杂的请求头和响应头。
  4. 缺乏优化:由于每次请求都重新建立连接,导致网络利用率低,页面加载速度慢,尤其是在需要加载多个资源时。

这时期的使用非常简单,请求 HTML 页面,浏览器发送 GET 请求,服务器返回 HTML 内容;请求图片,浏览器再次发送 GET 请求,服务器返回图片数据。显而易见地,就有比较多的缺点,比如多次连接导致延迟和带宽浪费,又比如无法并行处理多个请求,影响加载速度。

相关推荐
计算机毕设定制辅导-无忧学长24 分钟前
分布式系统中的 ActiveMQ:异步解耦与流量削峰(二)
网络·数据库·activemq
s_little_monster1 小时前
【Linux】网络基础
linux·运维·网络·笔记·学习·php·学习方法
Lxt.星翊1 小时前
Linux的时间同步服务器(附加详细实验案例)
运维·服务器·网络
派葛穆1 小时前
ESP32开发-作为TCP服务端接收数据
网络协议·tcp/ip
Hello.Reader2 小时前
NGINX 的 ngx_http_auth_jwt_module模块
运维·nginx·http
早安TnT2 小时前
14.网络钓鱼实战
网络
北海有初拥4 小时前
【Linux网络#3】:Socket编程应用层UDP
linux·网络·udp
CZIDC4 小时前
弹窗探索鸿蒙之旅:揭秘弹窗的本质与奥秘
网络
✿ ༺ ོIT技术༻4 小时前
Linux:深入理解数据链路层
linux·网络·网络协议
Jwoka5 小时前
URL混淆与权限绕过技术
网络·web安全·系统安全·渗透·t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