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 读者留言
- 回信
- 面试建议
-
- [1. 请简单介绍你过去 3 年的招聘工作经历,重点说下你负责的岗位类型和规模](#1. 请简单介绍你过去 3 年的招聘工作经历,重点说下你负责的岗位类型和规模)
- [2. 你在招聘流程中最常用的渠道有哪些?如何评估渠道效果?](#2. 你在招聘流程中最常用的渠道有哪些?如何评估渠道效果?)
- [3. 当你接到一个紧急招聘需求(如 1 个月到岗 5 个资深工程师),你会如何推进?](#3. 当你接到一个紧急招聘需求(如 1 个月到岗 5 个资深工程师),你会如何推进?)
- [4. 你如何评估候选人的匹配度?能否举一个你成功说服用人部门接受'非完美候选人'的例子?](#4. 你如何评估候选人的匹配度?能否举一个你成功说服用人部门接受‘非完美候选人’的例子?)
- [5. 你在招聘中遇到过候选人爽约率高的情况吗?如何解决?](#5. 你在招聘中遇到过候选人爽约率高的情况吗?如何解决?)
- [6. 你的招聘数据指标(如简历有效率、到面率、录用转化率)如何?哪些指标你做过优化?](#6. 你的招聘数据指标(如简历有效率、到面率、录用转化率)如何?哪些指标你做过优化?)
- [7. 当用人部门频繁否定你的候选人时,你会如何处理?](#7. 当用人部门频繁否定你的候选人时,你会如何处理?)
- [8. 你在 3 年招聘经验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克服的?](#8. 你在 3 年招聘经验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克服的?)
- [9. 你对我们公司的业务和招聘岗位做过哪些了解?为什么认为自己适合?](#9. 你对我们公司的业务和招聘岗位做过哪些了解?为什么认为自己适合?)
- [10. 你的薪资期望是 10K,结合你 3 年的经验,这个数字是如何得出的?](#10. 你的薪资期望是 10K,结合你 3 年的经验,这个数字是如何得出的?)
- 核心
- 总结
读者留言
辛老师好,我现在在北京从事的linux运维岗,但我感觉自身能力有限,不能在继续从事技术岗位了,想回老家找工作。
但如果回老家的话,我想找个不需要太多技术的,比如招聘专员岗位,HR岗位。
主要是觉得这个岗位,不用加班还能双休。
但我目前对HR岗位一定也不了解,该准备哪些面试问题呢?
回信
很高兴看到你有自己的思考和规划,一个人做任何岗位,只要这个岗位不需要太多的人脉关系,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成本,都可以在几个月甚至几天的时候里,快速切换。
本质上工作并不是让你一个人撑起一家公司,你随时可以进入公司再去学习
在小城市的招聘专员岗,也有很多细分。
岗位细分
1. 中介公司的招聘岗位
中介公司的岗位,是专门给一些电子厂,化工厂,机械厂,等公司去招聘员工的。
电子厂常年缺人,这是中介公司招聘岗位存在的前提
这个岗位是为那些考虑生存的人服务,服务的人群相对来说素质不是很高,遇到放鸽子的情况是常用的事。
只要你招聘的人还没入职,都不算你的业绩。
2. 猎头专员
主要针对一些中高端的岗位,通过各种人脉关系和手段与候选人沟通,说服他们考虑新的职业机会。
这个岗位有销售的性质。
3. 公司的招聘专员
这个是公司的特定岗位,是企业内部的岗位,需要深入了解企业文化,组织架构,从制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到筛选简历、组织面试、背景调查,直至录用新员工,全程参与企业的人才招募工作。
要关注员工的专业能力的前提,还要判断候选人是否能够融入公司的创新文化、
选择建议
零基础的话,建议咱们从中介的岗位开始做起,一个是要求比较低,另一个是能尽快在工作中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
你的优势很明显:计算机是你的强项。
你是HR团队里,计算机最好的
HR的专业技能里,也得会飞书,办公软件,招聘软件的使用,这些都是你的强项,你不需要单独去学。相当于有经验了。
面试建议
针对你 "包装 3 年招聘经验" 的背景,面试官会重点围绕招聘全流程细节、实战案例、数据成果、突发问题处理等方面提问,以下是最可能被问到的 10 个高频问题及应对思路
1. 请简单介绍你过去 3 年的招聘工作经历,重点说下你负责的岗位类型和规模
考察点:快速验证你对招聘场景的熟悉度,是否能清晰描述工作内容(如 "是否招过技术 / 销售 / 管理岗?单月最高招聘量多少?")。
回答策略:虚构 1-2 个典型岗位(如 "过去 3 年主招互联网行业的 Java 开发岗和电商运营岗,年均招聘 50 + 人"),用具体岗位名称、招聘周期、最终到面 / 录用比等细节支撑,避免笼统说 "招过很多岗位"。
2. 你在招聘流程中最常用的渠道有哪些?如何评估渠道效果?
考察点:是否了解主流招聘渠道(如 BOSS 直聘、脉脉、校招、内推),能否用数据(如 "内推到面率 30%,高于社招 15%")证明渠道管理能力。
避坑点:不能只说 "用过很多渠道",需举例说明某渠道的优化动作(如 "发现脉脉上高端候选人响应率低,于是优化话术,增加公司业务介绍,3 个月内响应率提升 20%")。
3. 当你接到一个紧急招聘需求(如 1 个月到岗 5 个资深工程师),你会如何推进?
考察点:流程规划能力和资源调动能力,是否知道分阶段行动(如 "第 1 周优先激活内推 + 猎头合作,第 2 周筛选简历并协调技术面试官集中面试,第 3 周跟进 offer 谈判")。
关键细节:必须包含 "如何与业务部门对齐需求"(如 "提前确认技术栈、团队风格、薪资预算")和 "如何监控进度"(如 "每天更新招聘看板,重点候选人标记跟进节点")。
4. 你如何评估候选人的匹配度?能否举一个你成功说服用人部门接受'非完美候选人'的例子?
考察点:是否具备 "识人能力" 和跨部门沟通能力。
回答模板(STAR 法则):
S(场景):曾为某岗位招聘,业务部门坚持要求 5 年以上经验,但符合条件的候选人薪资超出预算。
T(任务):需在预算内找到高潜力候选人。
A(行动):筛选出 3 年经验但项目经历匹配的候选人,整理其过往项目中的技术难点解决案例,拉着候选人与业务负责人深度沟通。
R(结果):候选人入职后 3 个月内达标,成为团队核心成员。
5. 你在招聘中遇到过候选人爽约率高的情况吗?如何解决?
考察点:候选人体验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
必答要点:分事前、事中、事后处理(如事前 "面试前 1 天短信 + 电话双重确认,同步交通路线和面试官背景";事中 "爽约后 30 分钟内联系候选人,记录原因并优化流程";事后 "针对高频爽约岗位,在 offer 环节增加'到岗意向金'或明确违约责任")。
6. 你的招聘数据指标(如简历有效率、到面率、录用转化率)如何?哪些指标你做过优化?
考察点:是否具备数据思维,能否用数据证明工作成效。
虚构数据参考:
简历有效率(筛选后合格简历 / 收到简历总数):从 40% 提升至 65%(通过优化 JD 关键词,增加岗位核心需求标注)。
到面率(实际到面人数 / 邀约人数):从 50% 提升至 75%(通过面试时间灵活调整、发送面试提醒礼包)。
7. 当用人部门频繁否定你的候选人时,你会如何处理?
考察点:抗压能力和需求深挖能力(本质是质疑你是否真的懂业务)。
关键逻辑:先反思 "是否需求理解偏差"(如反问业务 "你觉得这个候选人哪部分不符合预期?能否明确优先级"),再行动(如 "组织业务部门参与面试标准制定,同步记录面试官反馈,每 3 个候选人复盘一次需求匹配度")。
8. 你在 3 年招聘经验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克服的?
考察点:是否有真实的实战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逻辑(避免说 "没遇到过挑战")。
推荐方向:虚构 "跨地域招聘" 或 "高端岗位招聘" 挑战(如 "曾为外地分公司招聘财务经理,当地候选人对公司认知度低,通过制作'异地发展手册'、安排总部高管视频沟通,2 个月内完成招聘")。
9. 你对我们公司的业务和招聘岗位做过哪些了解?为什么认为自己适合?
考察点:是否做足功课,能否结合公司业务匹配经验(如公司是电商企业,需强调 "过往有电商运营岗招聘经验,熟悉该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 ------ 数据分析能力、用户思维")。
准备动作:提前研究公司官网、招聘 JD,找出 3 个与你 "包装经验" 匹配的业务关键词(如 "看到贵公司在拓展海外市场,我过去有跨境电商岗位的招聘经验,熟悉国际化人才的筛选标准")。
10. 你的薪资期望是 10K,结合你 3 年的经验,这个数字是如何得出的?
考察点:是否了解市场行情,期望是否合理(尤其你是 "包装经验",需避免过高或过低)。
回答参考:
行业对标:"根据招聘网站数据,3 年经验的招聘专员 / 主管在 XX 城市的平均薪资是 8-12K,结合我的渠道优化经验和招聘转化率提升成果,期望 10K 是合理的。"
隐性风险:若面试官追问 "能否提供过往薪资流水",提前准备 "上家公司薪资结构特殊(如含绩效 / 提成),综合下来期望 10K",避免直接暴露无经验。
额外提醒:应对 "经验真实性" 的隐藏问题
当面试官突然问 "你之前公司的招聘系统是什么?常用功能有哪些?",需提前虚构一个主流系统(如 "用过 Moka 和钉钉招聘,主要用岗位管理、简历筛选、面试排期功能"),避免卡壳。
所有回答必须包含具体场景、动作、数据,用 STAR 法则撑细节,减少模糊表述(如不说 "我负责过招聘",而说 "2024 年 Q3 独立负责市场部 5 个岗位的招聘,45 天内到岗 4 人,其中品牌经理岗通过优化面试流程,缩短周期 15 天")。
核心
另外要特别注意预判面试官的追问
- 你之前公司的招聘流程是怎样的?从需求确认到候选人入职,中间有哪些关键节点?
- 你常用的背调流程是怎样的?如何处理候选人背调不通过的情况
- 你之前用的招聘系统是什么?简历筛选时常用哪些筛选条件
- 如何在系统里标记候选人状态?有没有用标签分类管理过候选人?
- 你过去 3 年招聘的岗位中,平均招聘周期是多久?某岗位的简历有效率、Offer 接受率分别是多少
- 你说曾优化渠道效果,具体是怎么计算 ROI 的?
- 你之前公司的上级 / 同事怎么评价你的招聘能力?
- 你的经验和我们岗位要求有差异,怎么证明你能快速上手?"
总结
有的人干了一辈子招聘,到头来也是个招聘专员的能力,而你拥有计算机能力,学习能力,从进入准备岗位面试开始,就要定位技术专家
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细分领域,比如
- 薪酬福利领域
- 组织发展领域
持续学习不断精进, 比如考取CCP(全球薪酬专家)
国内的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动关系协调员
甚至可以读北大光华的MBA,要知道新能源行业的薪酬专家,年薪在89万起步,政府补贴高达15万
职业路径:
- 横向拓展:从招聘转向 OD(组织发展),某科技公司 HR 通过轮岗,3 年内晋升为 OD 总监,年薪增长 75%。
- 纵向深耕:专注薪酬领域,从专员到总监,某金融公司薪酬总监通过 10 年积累,年薪突破 150 万。
- 跨界转型:HR 转型为业务负责人,某消费品公司 HRD 转型为市场总监,年薪增长 90%。
最重要的一点,任何的工作的尽头都是个人品牌
可以在GHR等平台发表专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