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程状态我们在此介绍六种线程状态 1.NEW 2.RUNNABLE 3.TIMED_WAITING 4.BLOCKED 5.WAITING 6.TERMINATED
1.初始状态 (NEW)
当一个线程对象被创建但尚未调用 start() 方法时,线程处于初始状态。此时,线程还没有开始执行。
通俗的讲就是安排了工作但是没未开始行动

2.运行状态 (RUNNABLE)
Java 将就绪(ready)和运行中(running)两种状态统称为运行状态。当线程对象调用 start() 方法后,线程进入就绪状态,等待被线程调度选中,获取 CPU 的使用权。获得 CPU 时间片后,线程进入运行中状态。
通俗来讲 处于两种状态:1.线程在cpu上执行 2.线程随时在cpu上执行

3.终止状态 (TERMINATED)
当线程的 run() 方法执行完毕或主线程的 main() 方法执行完毕时,线程进入终止状态。此时,线程已经完成了它的生命周期,不能再复生。
通俗来讲内核上的线程已经结束 而Thread对象还在

4.超时等待状态 (TIMED_WAITING)
与等待状态不同,超时等待状态的线程在指定时间后会自动返回。线程在调用带有超时参数的方法(如 sleep(long millis) 、wait(long timeout) 等)时进入此状态。

在此多提一句 jconsole 可以来查看线程状态



5.阻塞状态 (BLOCKED)
当线程试图获取一个被其他线程持有的锁时,线程进入阻塞状态。此时,线程无法继续执行,直到获得所需的锁。


6.等待状态 (WAITING)
线程进入等待状态,需要等待其他线程做出一些特定动作(如通知或中断)才能继续执行。处于这种状态的线程不会被分配 CPU 执行时间。
通俗来说就是死等

7.线程各状态关系

这张为粗略展示几种状态的关系
Java线程的生命周期包含6种状态,它们之间的转换逻辑如下:
1. NEW(新建)
▶ 触发条件:`new Thread()`但未调用`start()`
▶ 唯一出口:调用`start()` → 进入RUNNABLE
2. RUNNABLE(可运行)
▶ 包含两种子状态:
-
就绪(Ready):等待CPU时间片
-
运行中(Running):正在执行代码
▶ 可能转换路径:
-
调用`Object.wait()` → 进入WAITING
-
调用`Thread.sleep(n)`/`wait(n)`/`join(n)` → 进入TIMED_WAITING
-
尝试获取被占用的同步锁 → 进入BLOCKED
-
运行结束 → 进入TERMINATED
3. BLOCKED(阻塞)
▶ 触发条件:等待进入`synchronized`同步块/方法
▶ 唯一出口:获取到对象锁 → 返回RUNNABLE
4. WAITING(无限等待)
▶ 触发方法:`Object.wait()`/`Thread.join()`/`LockSupport.park()`
▶ 唤醒方式:
-
`Object.notify()`/`notifyAll()`
-
目标线程终止(针对`join()`)
-
`LockSupport.unpark()`
▶ 唤醒后 → 返回**RUNNABLE
5. TIMED_WAITING(限期等待)
▶ 触发方法:带超时参数的`wait(time)`/`join(time)`/`sleep(time)`等
▶ 两种退出方式:
-
超时时间到 → 自动返回RUNNABLE
-
被其他线程唤醒(如`interrupt()`) → 返回RUNNABLE
6. TERMINATED(终止)
▶ 触发条件:
-
`run()`方法正常结束
-
线程抛出未捕获异常
▶ 重要特性:终止状态不可逆,无法再次激活
关键转换逻辑补充说明:
-
处于WAITING/TIMED_WAITING的线程被`interrupt()`时:
-
立即退出等待状态 → 返回RUNNABLE
-
同时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
-
BLOCKED**与WAITING的本质区别:
-
BLOCKED是主动竞争同步锁时的被动阻塞
-
WAITING是主动调用API触发的等待
-
状态转换不可逆性:
-
TERMINATED是最终状态
-
从NEW到RUNNABLE只能发生一次
该状态机模型揭示了Java线程调度与同步机制的内在逻辑,理解这些状态转换关系对于诊断线程阻塞、死锁等问题至关重要。建议结合jconsole等工具观察实际线程状态,可有效提升多线程程序的调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