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们先下载一个软件:Packet Tracer
用来搭建网络拓扑图的,是模拟和查看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详细过程的
在软件这里可以添加设备

知识点1【集线器】(Hub)
1、先配置一下主机的IP
这里我们设置IP一定要在同一个网段,并且没有被占用
不在同一个网段需要借助路由器来实现
1、单击主机

IP和掩码
按照下图配置每台主机

2、查看通信流程
1、先切换为仿真模式

2、PC机器上使用ping命令


点击下面按键可以查看,一步步的执行
我们执行在192.168.1.2 执行 ping 192.168.1.4

重点内容
为什么会有一个ARM报文呢?
ping 命令是网络层指令,我们来复习一下 四层架构模型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

但是要在网络中传输,需要形成 帧数据,帧数据就需要经过链路层。
因此需要在ICMP的报文,加一个mac头部,

mac头的作用是存放源mac与目的mac的
我们执行192.168.1.2 执行 ping 192.168.1.4 时,发送主机知道当前主机的mac,它是如何知道接收192.168.1.4的mac地址的呢?
这里需要引入 arp表的概念
ARP表
每个主机都有一个ARP表,ARP表中存放的是IP ,和与IP对应的mac地址
我们可以在windows尝试查看一下arp表

可以看到一个IP对应一个mac地址
但是进行记录的前提 ,是需要与目的主机进行一次通信的。
此时我们ping,arp表中是没有目的主机的mac地址的
因此我们就需要调用ARP协议,去广播,寻找IP对应的目的主机
3、总结ping的流程(背)
1、ping指令,调用的网络层协议是ICMP协议
2、当ping时,首先会去ARP表中去寻找 目的IP对应的MAC地址
如果ARP表中以存有此IP与其对应的 MAC地址,此时就会直接将目的地址存入MAC头部
如果ARP表中没有与此IP对应的MAC地址,此时会使用ARP协议进行广播,去寻找IP对应的目的主机,目的主机会应答,将其MAC发送到源主机。
补充
这里我们补充一个知识点:
我们之前学的都是在应用层进行编程,应用层编程,我们地址结构体传参,只传了IP地址和端口号,这两个只服务于网络层与传输层,那mac地址如何解决,就是 利用数据链路层传输协议来实现的。
我以后会介绍原始套接字,即在链路层进行编程,应用层,网络层,传输层都需要我们自行进行组包,不再让协议帮我们完成。

3、ARP协议流程
1、步骤1
先查看一下,源IP对应的mac地址

我们查看一下,ARP协议格式,是在进行广播

我们也可以看到,ARP协议在Layer 2层,即链路层
2、步骤2
从集线器发送,每个主机都收到了报文,但是只有PC2(目的主机)收到了。

我们查看一下PC2于PC3(PC4)于数据格式

我们查看一下PC2的发送报文

是从PC2传向PC1的
3、步骤3
这里从PC2 发送到PC1的数据

我们看一下传输的数据格式,可以看到不是广播格式
解释:这里的无论时从Hub→PC1,3,4 ,
源mac地址都是PC2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都是PC1的地址,因此PC4,PC3收不到数据

4、步骤4
PC1接受数据(目的主机的mac地址)后,才进行ICMP协议

以后我们再从192.168.1.2 向192.168.1.4传输数据
无需再ARP广播,直接从arp表中获取,的192.168.1.4的mac地址即可
ARP表的作用就是提高转发效率的
补充
这里我们可以初步感受到mac地址的作用
数据在网络上传输,并不是直达的,而是有很多中转站,而中转站的识别,就是通过mac地址来实现的。
4、集线器介绍(Hub)
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
数据到达集线器,会被广播到与该集线器相连的所有主机上
所有主机共享集线器的带宽
功能:整形放大
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电信号波形会畸变,集线器会对失真信号进行波形重组;并且集线器中有放大器电路,会将信号的强度进行提升。
知识点补充
TTL:网络生存时间,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的大小会减一
TTL一般是128或者64,实际我们进行数据传输只需要经过6-8路由器,如果一个数据,传输64个路由器还没有传到目标主机,这个数据也就没必要要了

知识点2【交换机】(SWITCHES)
1、交换机的概述
交换机的作用:拓展网口
交换机与集线器是不同的,虽都可以拓展网口,但是一般拓展网口用的是交换机,我将在介绍完交换机后,介绍交换机与集线器的不同之处

橙色标识正在测试网络,等待即可
数据通信过程大家自行演示测试,如果主机间未识别,也是会调用ARP协议。
交换机工作在链路层
所有主机独享交换机的带宽
介绍:这里的独享是相对于微观而言
同一个交换机,引出两条网线→电脑,一台电脑看视频,一台电脑打游戏,每一个时间片只能进行一个任务,时间片轮转执行,实现不同任务的执行。每个时间片上,只有一个任务在执行,即独享带宽。
这也是为什么 随是独享,而当引出网线过多时,多台主机同时进行工作,会变卡的原因。
2、交换机学习功能(背!!)
这里说一下 交换机的学习功能
交换机有端口号(并非传输层我们熟悉的端口的端口号),当交换机上连接的设备发送数据帧 的时候,交换机从帧数据中提取MAC地址,并将此设备的端口号与其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存储在MAC地址表中。
3、交换机的分类(背!!)
二层交换机:交换机工作在第二层(链路层),负责mac转发
三层交换机:交换机核心层还是第二层,只是具备网络层的网段划分 功能,的同时让不同的VLAN间无需借助外部路由器进行通信。
四层交换机:交换机核心层还是第二层,只是具备端口映射功能
VLAN技术介绍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是一种通过逻辑方式将物理网络划分为多个独立广播域的技术 。它打破了传统局域网(LAN)依赖物理连接的局限,允许管理员根据需求将设备分组,逻辑隔离不同组的通信,即使这些设备物理上连接在同一交换机上。
网段划分只是我们在【初始网络】中有介绍。
4、交换机和集线器的区别
1、集线器实在物理层 ,交换机在数据链路层
2、集线器共享 宽带,交换机独享宽带
3、集线器广播所有端口 ,交换机基于MAC地址单播
4、集线器延迟低,交换机延迟高(可不说)
5、拓展内容
交换机连接的所有设备不一定在同一个网段:
- 默认情况下(无VLAN划分):
- 所有设备连接到同一交换机的不同端口,通常配置在同一个IP子网(同一网段),以便通过二层MAC地址直接通信。
- 例如:设备A(IP: 192.168.1.2/24)和设备B(192.168.1.3/24)可以通过交换机直接通信。
- 存在VLAN划分时:
- 若交换机支持VLAN功能,不同端口可以划分到不同VLAN中,每个VLAN对应独立的广播域和IP子网。
- 例如:
- VLAN 10(网段:192.168.10.0/24)分配给端口1-8。
- VLAN 20(网段:192.168.20.0/24)分配给端口9-16。
- 此时,不同VLAN的设备需要通过路由器 或三层交换机进行跨网段通信。
- 三层交换机的场景:
- 若使用三层交换机,可为每个VLAN配置虚拟接口(SVI) ,实现不同VLAN间的路由功能。
- 例如:
- VLAN 10的网关为192.168.10.1,VLAN 20的网关为192.168.20.1。
- 三层交换机自动处理跨VLAN的IP流量,无需外部路由器。
结束
代码重在练习!
代码重在练习!
代码重在练习!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请点赞收藏夹关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