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了 2000 行代码,结果自己全删了。
"删除一行代码的最高境界:一边删,一边觉得自己曾经是不是疯了。"
这不是段子,而是我上周真实经历:
我连续写了 3 天一个"XXX 功能"(你懂的,不重要),结果上线前冷静看了一眼......
全删了。
🤯 为什么?
✅ 功能太绕,用户根本不会用
✅ 状态太复杂,自己都不好维护
✅ UI 太纠结,一改全崩
最最最重要的是:
这玩意其实可以不用做。****
💡 写代码之前,你真的想清楚了吗?
我以前的开发流程是这样的:
-
有想法,立马写
-
写着写着越写越复杂
-
写完上线,没人用 or 自己维护炸裂
现在的流程变成:
-
有想法,先用 Notion 写一遍
-
拆成用户行为 + 状态模型
-
再决定"是不是值得写"
很多功能,在第 2 步就会被我枪毙。
✅ 所以我开始「写得更少」
🧠 少写不是偷懒,是
提前删掉那些不该写的代码
我写的项目像:
✍️ 你可能也经历过这些:
-
做了个弹窗设计器,没人点开
-
写了个设置页,用户全是默认值
-
接了个三栏表单,最后被产品删了俩栏
你写的不是代码,是「自我感动」。
✨ 我后来形成了一套判断标准:
问题 | 参考提问 |
---|---|
功能有必要吗? | "没有它,用户能不能活?" |
是否值得自己维护? | "我愿意自己一年内修三次 bug 吗?" |
有没有更简单实现? | "换个顺序、换个入口,是不是就不用写了?" |
🚪 最后总结
我们都爱写代码,但你真的不必每个想法都写出来。
有时候你能写,不代表你该写。
真正牛逼的程序员,是敢于删掉自己写的东西。
📢 如果你也删过代码,欢迎留言讲讲你删得最狠的一次!
我正在整理一个「前端开发删码指南」,分享更多"越写越少但越写越牛"的实践经验。点个赞 + 收藏支持我继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