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项目管理

一、盈亏平衡分析

核心知识点:
  1. 基本公式

    • 正常情况:销售额 = 固定成本 + 可变成本 + 税费 + 利润
    • 盈亏平衡时 :销售额 = 固定成本 + 可变成本 + 税费(利润为0,即不赚不亏的临界点)
      公式推导:利润 = 销售额 - 固定成本 - 可变成本 - 税费,平衡时利润=0。
  2. 关键概念

    • 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如房租、设备折旧)。
    • 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通常可表示为销售额的比例(如文档中可变成本占销售额的60%)。
    • 税费:按销售额比例计算(如税率16%)。
  3. 计算实例

    • 问题 :卖多少台电脑开始盈利?
      • 已知:售价2500元/台,固定成本240万元,可变成本3000万元(对应2万台),税率16%。
      • 步骤
        1. 统一单位,计算可变成本占销售额比例:3000万/(2500×2万) = 60%。
        2. 设盈亏平衡销量为A,列方程:2500A = 240万 + 0.6×2500A + 0.16×2500A。
        3. 解得:A = 4000台。
实际场景举例:

开一家奶茶店,固定成本(房租、设备)50万元/年,每杯奶茶售价20元,可变成本(原材料、包装)12元/杯,税率5%。

  • 可变成本占销售额比例:12/20 = 60%,税费占5%。
  • 盈亏平衡销量:20A = 50万 + 0.6×20A + 0.05×20A → A = 50万/(20-12-1) = 50万/7 ≈ 7.14万杯/年。
    即每年卖出约7.14万杯奶茶才不亏本。
重点
  • 盈亏平衡公式的应用及单位统一(避免题目中的"单位陷阱")。
  • 可变成本与销售额比例的计算方法。

二、进度管理

核心知识点:
  1. WBS(工作分解结构)

    • 分解原则 (5个"√"):
      • 工作包可控、不复杂,树形结构不超过6层。
      • 每个工作包有明确交付成果和完成标准。
      • 利于责任分配(如指定某个团队负责某个工作包)。
    • 举例 :软件开发WBS分解:
      项目→需求分析→功能模块1需求、功能模块2需求→设计→编码→测试→上线。
  2. 进度管理过程(常考流程)

    • 6大过程: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资源估算→活动历时估算→制定进度计划→进度控制。
    • 工具技术
      • 三点估算法:乐观时间、最可能时间、悲观时间计算期望历时((O+4M+P)/6)。
      • 关键路径法(CPM)
        • 计算最早开始/完成时间(ES/EF)、最迟开始/完成时间(LS/LF)。
        • 总时差(松弛时间):LF - EF 或 LS - ES,总时差为0的路径是关键路径(决定项目最短工期)。
      • 甘特图
        • 优点:直观显示任务起止时间,适合小型项目。
        • 缺点:无法体现任务间依赖关系,难以优化计划。
  3. 习题示例(典型题型)

    • 问题 :作业D最多拖延几天不影响总工期?
      • 通过关键路径法计算各作业总时差,总时差即为可拖延天数(文档例题答案:D的总时差为2天,选C)。
实际场景举例:

开发一款APP,WBS分解为"需求分析(2周)→UI设计(1周)→后端开发(3周)→前端开发(2周)→联调(1周)"。

  • 关键路径:需求分析→后端开发→联调(总工期2+3+1=6周)。
  • 若UI设计拖延1周(总时差可能为1周),不影响总工期;但后端开发若拖延,会直接导致项目延期。
重点
  • WBS分解的5个基本要求(尤其是"不超过6层"和"交付成果")。
  • 进度管理6大过程的顺序(必考点,如选择题选项辨析)。
  • 关键路径法(CPM):总时差计算、关键路径识别。
  • 甘特图的优缺点(常考选择题)🔶1-59🔶。

三、软件质量管理

核心知识点:
  1. 软件质量因素(3组11个因素,常考分类)

    • 产品运行:正确性(按需求工作)、健壮性(应对意外)、效率(资源占用)、完整性(安全性)、可用性(易用性)。
    • 产品修改:可理解性、可维修性、灵活性、可测试性。
    • 产品转移:可移植性(跨平台)、可再用性(模块复用)、互运行性(系统集成)。
  2. 质量保证(QA) vs 质量控制(QC)

    • QA:事前预防,通过质量审计和过程分析保证过程质量(如定期评审流程)。
    • QC:实时监控结果,消除质量问题(如测试发现缺陷并修复)。
  3. 成熟度模型

    • CMMI(阶段式)
      • L1初始级(依赖个人能力)→ L2已管理级(项目级流程可控)→ L3已定义级(组织级标准化)→ L4定量管理级(量化预测)→ L5优化级(持续改进)。
    • DCMM(数据管理):8个核心能力域(数据战略、治理、架构等),成熟度等级类似CMMI。
实际场景举例:

某公司开发财务软件:

  • 正确性:账单计算必须100%准确。
  • 可维修性:若用户反馈报表错误,开发团队需快速定位修复。
  • CMMI L3:公司建立标准化开发流程,所有项目按统一模板编写需求和设计文档。
重点
  • 软件质量因素的分类(3组11个)(常考选择题,如"可移植性属于哪一组")。
  •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区别(QA是过程管理,QC是结果监控)。
  • CMMI成熟度等级特点(尤其是L2、L3、L5的定义)。

四、软件配置管理

核心知识点:
  1. 配置项分类

    • 基线配置项(可交付成果):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源代码、测试用例等(项目交付物,需严格控制变更)。
    • 非基线配置项:项目计划、进度报告等(过程文档,变更控制较宽松)。
  2. 版本控制规则

    • 草稿状态:0.YZ(如0.01→0.02,完善时递增)。
    • 正式发布:X.Y(首次1.0,小修改改Y,如1.1;重大修改改X,如2.0)。
    • 修改中:X.YZ(如1.01→1.02,修改时Z递增)。
  3. 软件工具分类

    • 按过程活动
      • 开发工具(需求分析、编码工具)、维护工具(版本控制VSS/SVN)、管理工具(项目管理软件)。
    • 配置管理工具功能:版本控制、变更管理、配置状态管理。
实际场景举例:

开发团队管理需求文档:

  • 初稿为"需求文档0.01",评审后修改为"需求文档0.02"。
  • 通过评审后正式发布"需求文档1.0",后续小修改为"1.1",重大改版为"2.0"。
  • 使用SVN进行版本控制,记录每次修改内容。
重点
  • 基线与非基线配置项的区别(如"工作计划是否属于基线配置项",答案:否,属于非基线)。
  • 版本号格式规则(草稿、正式、修改中的不同格式)。
  • 软件工具分类(开发/维护/管理工具)(常考选择题,如"SVN属于哪类工具")。

总结:高频考点清单

  1. 盈亏平衡分析:公式应用、可变成本比例计算。
  2. 进度管理
    • WBS分解原则(不超过6层、交付成果)。
    • 进度管理6大过程顺序。
    • 关键路径法(总时差、关键路径识别)。
    • 甘特图优缺点。
  3. 软件质量管理
    • 质量因素分类(3组11个)。
    • CMMI成熟度等级(L2-L3-L5特点)。
  4. 软件配置管理
    • 基线与非基线配置项区分。
    • 版本号格式规则。
    • 软件工具分类(开发/维护/管理工具)。

通过结合实际场景(如开店、软件开发)理解这些知识点,可有效应对中的计算题、概念题和流程题。

相关推荐
Leo.yuan1 小时前
数据仓库是什么?数据仓库架构有哪些?
大数据·数据库·数据仓库·架构·数据分析
柳如烟@1 小时前
CentOS 7上Memcached的安装、配置及高可用架构搭建
架构·centos·memcached
SimonKing2 小时前
惊!未实现Serializable竟让第三方接口回调全军覆没
前端·程序员·架构
掘金-我是哪吒3 小时前
分布式微服务系统架构第120集:专业WebSocket鉴权
分布式·websocket·微服务·云原生·架构
得物技术4 小时前
得物业务参数配置中心架构综述
后端·架构
艾厶烤的鱼4 小时前
架构-软件工程
架构·软件工程
Lonwayne4 小时前
手机端本地服务与后端微服务的技术差异
微服务·智能手机·架构·程序那些事
IT技术图谱5 小时前
【绝非标题党】网络监听新姿势:APT编译时注解实现高扩展框架
android·面试·架构
前端大白话6 小时前
前端必知!HTML中`<a>`标签target属性全攻略:新窗口、当前窗口、指定框架一网打尽
前端·架构·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