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 [一、什么是 React 合成事件?](#一、什么是 React 合成事件?)
- 二、处理流程
-
- [React 事件系统的大致流程](#React 事件系统的大致流程)
- [和 Vue 3 的区别](#和 Vue 3 的区别)
- 三、用法示例
- [四、SyntheticEvent 的特点](#四、SyntheticEvent 的特点)
- [五、为什么 React 要统一事件到根节点?](#五、为什么 React 要统一事件到根节点?)
-
- 1.减少事件监听器数量
- [2. 简化事件解绑逻辑](#2. 简化事件解绑逻辑)
- [3. 保证一致的行为](#3. 保证一致的行为)
- [六、React 18 后事件系统的新变化](#六、React 18 后事件系统的新变化)
-
- [1. 合成事件对象变成自动持久化](#1. 合成事件对象变成自动持久化)
- [2 优先级和过渡(Transition)](#2 优先级和过渡(Transition))
- [3. 更加灵活的事件监听方式(支持原生事件与合成事件并存)](#3. 更加灵活的事件监听方式(支持原生事件与合成事件并存))
- [4. 改进事件冒泡机制](#4. 改进事件冒泡机制)
一、什么是 React 合成事件?
官方定义简化版:
合成事件(Synthetic Event) 是 React 自己实现的一套事件系统,模拟了浏览器原生 DOM 事件的所有能力,同时统一了不同浏览器的兼容性差异。
所以,React 不是直接在真实 DOM 上绑定原生事件,而是拦截浏览器事件,自己封装了一套虚拟事件对象
,统一管理和派发。
这就是所谓的 Synthetic(合成)。
二、处理流程
理解合成事件,需要先知道它内部做了什么事情:
React 事件系统的大致流程
- 组件挂载时,不会在每个元素上绑事件;
- React 会在根节点 (比如
#root
)统一绑定一组原生事件监听器(比如 click、input、change 等); - 所有子组件的事件,都会冒泡到根节点;
- React 拦截原生事件后,会创建一个SyntheticEvent对象,封装原生事件;
- 然后根据事件注册表,依次调用对应组件里绑定的事件处理函数。
和 Vue 3 的区别
特性 | Vue 3 | React |
---|---|---|
事件绑定位置 | 通常直接绑定在元素上(原生事件) | 集中到根节点统一监听,冒泡拦截 |
事件对象 | 原生 DOM Event | SyntheticEvent(封装的虚拟事件对象) |
浏览器兼容性处理 | 框架层面适配部分 | 完全由 SyntheticEvent 统一处理 |
事件解绑时机 | 卸载时手动解绑 | React 自动管理合成事件生命周期 |
三、用法示例
在 React 中绑定事件非常简单,直接用 on事件名
驼峰式命名。
示例:React 里的点击事件
ts
function Button() {
function handleClick(event: React.MouseEvent<HTMLButtonElement>) {
console.log('按钮被点击了');
console.log(event.type); // synthetic event
}
return <button onClick={handleClick}>点击我</button>;
}
onClick
(不是 all lowercase 的onclick
)- 参数
event
是 React 的 SyntheticEvent 对象,不是浏览器原生 Event!
对比 Vue 3 的写法:
html
<template>
<button @click="handleClick">点击我</button>
</template>
<script setup>
function handleClick(event) {
console.log('按钮被点击了');
console.log(event.type); // 原生 event
}
</script>
- Vue 直接就是监听原生事件;
- 参数
event
是原生的 DOM Event。
四、SyntheticEvent 的特点
特性 | 说明 |
---|---|
自动回收 | SyntheticEvent 是池化(pooling)的,事件处理函数执行后对象被回收 |
统一 API | 不同浏览器下,属性和方法一致,无需写浏览器兼容代码 |
可访问原生事件 | event.nativeEvent 可以拿到真正的 DOM Event 对象 |
支持冒泡和捕获阶段 | 事件冒泡、捕获机制兼容原生的行为 |
注意:
- React 早期版本(v16及以前)为了性能,在事件处理完后会复用 event 对象 。所以你如果异步访问
event
,需要先调用event.persist()
。
ts
function handleClick(event) {
event.persist(); // 防止被回收
setTimeout(() => {
console.log(event.type); // safe
}, 1000);
}
不过 React 17+ 以后官方优化了,但这个历史包袱需要了解。
- 因为React 的事件委托是通过根节点统一管理的,所以如果你在组件里用
window.addEventListener
,要记得在组件卸载时解绑,防止内存泄漏。
五、为什么 React 要统一事件到根节点?
我们已经知道了 合成事件 是个什么东西,那么 React 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
React 采用统一事件委托(Event Delegation)机制的根本目的是:
性能优化 + 统一管理 + 更好的跨浏览器兼容性。
详细拆开来讲:
1.减少事件监听器数量
如果不用事件委托,假设有 100 个按钮,每个按钮都绑定一个 click
事件监听器,浏览器要管理 100 个回调函数,开销非常大,尤其是在频繁增删节点的场景下。
而使用事件委托后:
- 只需要在
document
或根节点(如#root
)上绑定一次click
事件; - 所有子元素的点击都会冒泡到这个统一的监听器;
- React 根据事件源(event.target)找到真正的处理逻辑。
这样就减少了 DOM 事件绑定数量,提高了整体性能。
2. 简化事件解绑逻辑
当组件卸载时:
- 如果每个组件自己绑定事件,需要一一解绑,容易内存泄漏;
- 而如果统一在根节点处理,只需要管理内部的注册表,不需要频繁触碰原生 DOM API。
可以让事件生命周期管理更简单、可控。
3. 保证一致的行为
不同浏览器对一些事件(如 focus
, blur
, input
, change
)的冒泡行为处理不同。
React 自己控制合成事件的冒泡路径,因此可以做到:
- 行为统一,无论是在 Chrome、Firefox 还是 Safari;
- API 统一,开发者无需写浏览器兼容判断。
降低了浏览器差异带来的开发和维护成本。
所以React 的事件委托机制主要是为了性能、代码统一、兼容性、易维护四个方面考虑。
六、React 18 后事件系统的新变化
React 18 引入了并发特性(Concurrent Features),带来了一些和事件处理相关的新变化,主要有这些:
1. 合成事件对象变成自动持久化
在 React 17 及之前版本:
SyntheticEvent
是有对象池复用的。- 每次事件触发后,事件对象会被自动回收(event pooling)。
- 如果你想在异步操作里使用事件对象,需要调用
e.persist()
手动阻止回收。
ts
function handleClick(e) {
e.persist(); // 手动持久化
setTimeout(() => {
console.log(e.target); // 否则这里访问不到
}, 1000);
}
而在 React 18:
- 彻底取消了 event pooling。
- 合成事件对象默认就是持久的,不需要再
e.persist()
。 - 你可以放心在异步操作、setTimeout、Promise 等里访问事件对象。
好处: 简化开发,避免初学者因忘记 e.persist()
导致的奇怪 bug。
2 优先级和过渡(Transition)
React 18 提供了 startTransition
API,专门处理低优先级的更新。
示例:
ts
import { startTransition } from 'react';
function Search() {
const [list, setList] = useState([]);
function handleInput(e) {
const value = e.target.value;
startTransition(() => {
setList(generateBigList(value));
});
}
return <input onChange={handleInput} />;
}
- 输入时,不会因为大量更新而卡住界面。
3. 更加灵活的事件监听方式(支持原生事件与合成事件并存)
在 React 18+ 中,你可以选择:
- 用 React 的合成事件系统(默认方式)
- 或自己直接给 DOM 元素添加原生事件监听器(addEventListener)
比如,某些高频率的原生事件(如 mousemove
, scroll
):
- 合成事件虽然有统一机制,但有额外开销;
- 在极致性能优化下,可以选择直接绑定原生事件。
示例:
ts
useEffect(() => {
const div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Div');
const handler = () => console.log('mouse move');
div?.addEventListener('mousemove', handler);
return () => {
div?.removeEventListener('mousemove', handler);
};
}, []);
这种方式,完全绕开了 React 的 Synthetic Event 系统。
所以:
- 大多数普通事件:继续用 React 合成事件,享受统一管理;
- 极端高性能场景(高频原生事件):手动绑定原生事件。
4. 改进事件冒泡机制
在并发模式下,React 渲染变得可中断 、可恢复,所以事件系统也要能适应:
- 即使组件正在渲染中,事件也不会丢失;
- 事件冒泡路径的计算更精确,能适配组件的挂起(Suspense)/恢复操作;
- 在不同优先级的更新之间,合理处理事件(startTransition、defer update 等场景)。
简单来说,**新版事件冒泡机制更智能,更贴合并发渲染特性。
所以我们在实际开发中:
- 普通项目,放心使用 React 合成事件,不需要刻意切换。
- 只有在【滚动、鼠标移动、大规模动画监听】等高频场景,再考虑用原生事件。
- 在异步任务里(比如 setTimeout、Promise)使用事件对象时,不用再 persist,很自然就能访问。
- 在启用并发特性的项目(如
startTransition
),不用担心事件丢失或异常,React 内部已经优化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