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本篇主要是对图像画质增强相关,进行简单整理和记录。
二、整体流程
整体效果主要受到两部分影响:
1、前端isp处理。
2、后端画质增强。
三、isp常规流程
可以参考:刘斯宁:Understanding ISP Pipeline


四、后端画质增强
通常来说,我这里意义上的,画质增强本质上更偏主观性质,主要作用上,是让图像更加符合人眼感官:比如噪声更小,纹理信息更多,图像内容更丰富,图像颜色/影调质感更舒服。
通过对单帧输入图像、相同摄像头多帧图像,不同摄像头输入图像,不同ev图像进行算法处理,进而得到画质更佳,更符合人眼感官的结果图像。
常见的算法,比如多帧去噪,hdr,超分,全景拼接等,基本都属于此类。
五、后续
对画质增强算法,根据基本模块分解,通常会有很多共性地方,如下图所示,基本的多帧去噪和hdr基本算法流程: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多帧去噪和hdr共用了很多相同算子,这些算子为了实现不同功能,内部实现可能各有差别,但本质原理属于同一类。
根据这种脉络,我们似乎可以将画质类算法,可能使用到的各类算子整合到算法池中,可以升级一个算子实现多个画质算法的效果提升,也可以对输入图像和算子流程调整,进而实现新的画质算法。
通常来说,常用的画质内算子,通常包括如下这些:

本篇后续主要就是对画质相关isp和后端算法使用的各类算子的学习,以及对算子排列组合,进行各种画质增强效果的整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