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无论是任何行业,都是一个很不公平的门槛,尤其是技术工种。但是,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招聘的成本非常高,而学历可以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降低招聘成本,同时,遴选出尽可能有潜力和足够聪明的候选人。
透过现象看本质
早在零几年的时候,我通过社招加入IBM参加入职培训的时候,HR提问加入IBM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时候跟我一起入职并且在一个团队的一个新人这样回答的:"IBM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IT公司之一,希望我在这里能够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然而HR的回应非常轻蔑和冷漠:"好的,但是这个可能性不是很大。",紧接着第二天我这个一起入职的同事就离职了,选择了出国。其实我也动了离职的想法,这公司太瞧不起人了。但是在亚洲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除了出国也没有什么好的出路了。也就留了下来。
确实,当我们通过社招进入这种世界级公司的时候,身边学霸多如牛毛。想获得更好的提升机会确实像HR说的那样机会寥寥,好的发展机会都是直接留给那些高学历校招,而社招的定位就是拧螺丝的,只是HR这么说出来更伤人,也不适合,但是大公司的HR就是这样简单直接,说白了就是"屌"。很多HR其实一点也不职业,我到现已经快20年了依然记得那个培训时HR当时提问的场景。甚至直言:"我们从来不缺人,不缺优秀的人,优秀的人都主动加入我们。"。当然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了。
同样,目前国内也是这个情况,大家都在找工作,找更好的工作。供大于求,那么就会导致招聘方需要降低筛选简历的时间成本。虽然通过卡学历一刀切的模式大家都知道不合理。但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而且,大厂从来不缺少候选人,那么也就可以更加肆无忌惮的卡学历。
不过这仅仅是表象。根本原因在于 ---- 人才战略。
何谓人才战略
很早很早以前,外企会尽可能的网罗各大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但是进来以后绝大多数都是干着拧螺丝的活,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就是人才战略 ,人才战略的目的是:"把优秀的人才网罗到自己手里,从而增加自己的企业实力,同时让自己的竞争对手获得优秀人才的难度上升,从而打击竞争对手的竞争力。"
所以,大厂在有足够经济实力的情况下,都会尽可能多的网罗高学历人才,恨不得将所有高学历人才一网打尽,然后在企业内部,通过特定的培养模式优胜劣汰
。在这种模式下,各种高学历人才进入大厂,少数优秀人才在大浪淘沙中脱颖而出成为公司的核心人才,而大部分人经过多年历练以后变得平庸,逐渐被行业所淘汰,这也就是极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对于企业来讲,它把一个有潜力的人才变成了庸才再重新回流社会,那么这个人也就失去了对自己的威胁。,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人才战略。
在我过去几年在北京见过的人,那些在"搜狐,网易,新浪"工作多年出来找工作的人,显著特点就是高学历,985硕,211硕特别多。但是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长期从事低技术含量工作,自身并没有行业优势,各方面非常平庸,而且薪资成本也处于行业中上。这种现象在北京非常严重。而这种"企业定制化人才"对于小公司就是要不起,对于大公司就是没必要。所以,除了一些有年龄优势的还会有不错的竞争机会。其他人就会陷入职业困境。所以不要以为进了大厂就实现了职业生涯的升华,你只不过是大公司人才博弈的牺牲品罢了,打铁还需自身硬。
所以,我们在那些大城市,经常会遇到这种,工作经历非常光鲜,学历光鲜,但是面试结果很一般,基本上都是一线工具人的存在,入职后工作表现也并不突出的人很多很多。这都是"人才战略"的牺牲品。
但是,大公司有非常高的预算去支撑他招聘高成本的人。而小公司呢?
小微公司需要什么
是只能指挥士兵打仗的将军?是能冲能打的士兵?是又能打又能带兵的军团长?所以,对于小微公司来讲,在预算不够充裕的情况下,是很难像大厂一样执行同样的人才战略的。
而那些盲从的学习大厂人才战略的公司,也会因为这种生搬硬套的人才战略而严重阻碍"生产"。而这种HR过度干预和执行卡学历的以大厂出身的HR居多。虽然我这句话有点多少带一些偏见,但是这是我见到的事实。
曾经我工作过的一个公司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我面试发现3个非常不错的研发,但是苦于一个是民办本科,一个自考本,一个自考专。HR直接就给这三个人刷掉了。要求我只能招211本以上学历的。但是,卡学历以后,后续来面试的人简历都非常优秀,实际上技能掌握,工作内容都极其普通,而且薪资成本却非常高。我只能顺从公司领导层的决定招了大批花架子进来。
我们进来很多这种高成本的一线员工,这中间CTO还找我说超预算了,要我开掉几个人。所以到年底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 严重亏损。
适得其反
对于小公司什么最重要?那就是生产力,在尽可能用最低的成本换取最高的生产力。所以,单纯效仿大厂去招聘"高学历人才"必然会导致成本上升,而你用有限的资金去招高潜力(学历)员工怎么可能?人家如果真的很厉害为啥会下嫁到一个小公司?所以不要以为自己花低价找个高学历员工就当自己捡到宝了,自己慧眼识珠,自己魅力无限。那基本上都是这个人没啥选择了,只能委曲求全,或者临时过渡一下。
所以十万块钱的LV你买不起,那么原价10w的LV,你花100买了,你真的能捡到大便宜么?当公司招了一个大厂HR做人事总监以后。基本上都会走上高学历高成本的道路。最终适得其反。
高学历就能做出好产品么?
各种银行,保险公司的APP都难用的要死,还经常卡死,白屏。但是这背后的技术团队都至少硕士以上。哪怕外包都要211本以上。
移动通信类APP更是如此,不光丑,还难用。但是你不用怀疑,背后技术团队也是学历高的一批。国企央企就更不用说了。项目招标很多都是有团队学历要求的。
所以,做出好的产品跟学历高低毫无关系,阿里再早就是买的一套PHP电商代码就开干了,滴滴最早就是找一个外包公司做的第一个版本。完全不影响他们做出优秀的产品。所以马云曾经有那么一句话:"曾经跟随他的那一批人,现在来面试,没有一个可以进入面试的。"。那么人家明知如此,为什么还继续让HR筛选简历的时候卡学历呢?原因很简单 ---- 人才战略。公司达到一定体量就必须做的事情。所以,对于小微公司需要这么做么?
一味的追求高学历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管理层避责",对于总监而言:"我已经笼络一群国内最聪明的人了还做成这个吊样。说明我们系统就是难,项目就是难做。","如果做成了,也是自己英明神武指导有方,慧眼识珠,组建了这么高配的团队,从而保证了系统的落地。"。
所以,一味的卡学历,也是团队负责人存在一些问题,或是想给自己留一个退路好推卸责任,或是人才选拔上缺少有能力的面试官去帮他挑选优秀的人才。
总之,盲从和HR是小公司卡学历最大的原因。哪怕投资人给你大笔的钱让你随便烧,也会有秋后算账的时候。谁也逃不掉的。所以,杜绝盲从,杜绝大厂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