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这个标题会让人觉得我格外冷酷,甚至带着一丝傲慢。然而,我并非在否定努力本身的价值,而是在质疑在一个依然高度分层的社会里,那些辛勤付出却仍难以改变命运的人,其努力是不是太令人心酸?
文章内容均为亲身经历的真实事件,为了保护隐私 地点、人物可能有所修改。
前言
下面这张图,我相信好多人都看过,或者有所耳闻。

古人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大概意思就是 天地运行有其规律,个人无法凭一己之力左右。然而,真正决定人生差异的,并不仅是"天命",更多是社会结构。有人出生在富贵之家,资源、社交、人脉触手可及;有人却是夹在建筑工地泥土里的农民工,用一身血汗换来微薄积蓄,连孩子的学费都凑不齐。
在这样的"结构性不平等"面前,努力似乎成了与系统抗争的单薄利剑。就如儒家所强调的"尽人事,听天命",我们要尽力而为,却不得不承认------努力的回报,并非线性正比,而常被外部条件所左右。
努力!
不甘
我朋友之前跟我分享过一个赚零花钱的方法------用新手机号注册抖音,利用空闲时间刷广告、试玩推广的游戏,每天能赚10到25块钱。他坚持做了一个多月,成功提现了1000多元。虽然我嘴上夸他挺有办法,但心里觉得这种赚钱方式代价不小:不仅牺牲了大量个人时间,长期刷广告还导致他的推荐页完全被广告占据。更无奈的是,一个多月后抖音几乎不再给奖励,偶尔刷到也只有几毛钱,最终这个"外快渠道"也就无以为继了。
他年纪轻轻就结了婚,早早扛起了养家的担子。老婆孩子等着他养活,处处都要花钱。即便身体出了状况,他也咬牙硬撑,从不敢请假去医院------毕竟少上一天班,就少一天钱。生活的重压让他连生病的权利都没有。
勤奋
还有那刚起步,或者一直不温不火的自媒体作者,他们些耗费数夜心血的撰写剪辑的文章与视频,最终只换来几十几百元的收入。每当这些景象映入眼帘,我的心便不由被一种隐痛攥紧,这疼痛,无关轻蔑,而是一种更深沉的悲悯:他们倾注的汗水,其价值究竟被置于何处? 这世间命运的分配,向来充斥着令人困惑的悖论。有人天生便如乘顺风之舟,不需奋力划桨,便已抵达他人一生难以企及的彼岸;而有些人,比如那许多农民工父辈们,一生背负沉重砖石,在烈日与寒冬的循环里挣扎,最后竟连孩子通往未来的门票------大学学费也付之阙如。他们吃过的苦足以堆成山峦,却始终被隔在命运盛宴的门槛之外。
以后也是这样吗?
我之前阅读过一篇短文,出自 法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在《西方哲学史》中谈到:许多伟大成就,往往是"时代机遇"与"个人才能"的交汇。换言之,同样放在另一时代,天才也可能被湮没;同样的努力,在不同背景下,回报也大相径庭。在中国当下,无论是"千元创业贷"能让某些人迅速积累第一笔财富,还是"微兼职""看广告赚几毛钱"成为另一群人维持生计的方式,都在无声地印证了:努力,往往需要好的"位置"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我其实很早就模糊地意识到这个道理,却始终没能真正理解。曾经我也天真地以为,只要像大多数人那样:白天拼命工作,晚上再挤出时间赚点外快,就能换来一顿像样的晚餐,甚至偶尔的聚会开销。和很多人一样,我沉醉于这种"付出就有回报"的错觉------看着账户里多出的几十块钱,就误以为这就是努力的全部意义。殊不知,我们从未认真计算过,这样的"努力"究竟能带来什么程度的回报,又付出了多少看不见的代价。
直到那个偶然的机遇降临,我仅用200元的成本
,竟在三个月内撬动了十几万元
的回报。他们的努力如此辛苦,却难以摆脱贫困的枷锁;而我的努力,即便谈不上多么艰辛,却因一丝机遇而迅速放大。此时,一种近乎刺痛的愧疚感便悄然滋生。因为这成功并非源于我 "拼命加班"或"不眠不休",而更像命运一次漫不经心的馈赠。我看到的,看不到的那些"努力",是不是在用最笨拙的方式消耗着最宝贵的青春??这段经历让我更加了解了努力一词的意义。
自责
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太过居高临下?事实上,我对那些依然在坚持"微量收益"模式的人既充满同情,也难免产生一种自责,若他们能获得更多机遇,或许不必消耗大量时间在几毛、几块的收益上。
躺平?
我或许会"瞧不起"那种无意义的"忙碌",却绝不会轻视每一个背后付出的灵魂。我们要承认------努力,不该是唯一的出路;幸运,也不该只属于少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