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信息
时间地点:2025年8月22-24日丨大连交通大学(校内)


征稿主题
主题一: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射频识别,智能识别技术,自动定位与跟踪技术,传感器,传感信号处理,传感控制
智能家居:智能家电、家居安全系统、家庭自动化解决方案
工业物联网:设备远程监控、故障预测维护、生产流程优化
智慧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监控、城市服务数字化
环境监测:水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气候变化监测技术
智能农业:精准农业解决方案、农作物生长监测、智能灌溉系统
物联网安全:数据加密技术、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设备认证机制
主题二: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
智能传感器:新型传感器技术和系统,智能传感器与控制,传感器网络,多传感器系统
机器学习: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算法、迁移学习应用
自然语言处理:情感分析、语音识别、聊天机器人设计
AI伦理:算法偏见、隐私保护、人工智能的法律问题
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视频监控应用、增强现实技术
智能决策:推荐系统、预测分析、大数据与AI的结合
AI在医疗中的应用:疾病预测、个性化治疗、医学影像分析
主题三:机械自动化与智能制造
智能控制技术: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微机电系统(MEMS)、自适应控制与智能控制系统
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手臂与协作机器人技术、无人搬运车辆、机器人视觉系统
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灵活制造系统、数字孪生技术、生产线自动化、机械装备自动化,先进制造技术
系统集成:企业资源计划(ERP)与制造执行系统(MES)的融合
供应链优化:预测性分析、库存管理、智能物流解决方案
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案例、运营效率提升、企业数字战略
新材料与制造技术:增材制造(3D打印)、智能材料的应用
"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机械自动化"是当前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现代工业以及智能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关键融合方向。以下是对该交叉领域的详细介绍:
一、核心概念解析
1. 物联网(IoT, Internet of Things)
物联网是通过传感器、RFID、摄像头、智能终端等设备,将物理世界的物体接入互联网,实现"万物互联"。其关键目标是实现数据感知、采集、传输和管理。
2. 人工智能(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是一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技术,涵盖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子领域。它能对来自物联网的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决策。
3. 机械自动化(Mechanical Automation)
机械自动化是通过控制系统(如PLC、嵌入式系统)与机械结构协同,实现生产、运输、装配等环节的自动控制和运行。
二、技术融合方式
1. AI + IoT(AIoT)
-
利用人工智能对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
-
示例:智慧农业中,AI可根据传感器数据判断是否需要灌溉或施肥。
2. IoT + 自动化系统
-
工业IoT(IIoT)让工厂的每台设备都具备"数据上报"和"远程控制"能力;
-
结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柔性制造、远程维护、状态监测。
3. AI + 自动化控制
-
AI算法可以实现对生产线的预测性维护、自动路径规划、质量检测;
-
如:机器视觉系统识别产品缺陷,机器人智能调整动作参数。
三、典型应用场景
场景 | 描述 |
---|---|
智能制造 | 利用IoT实时采集数据,AI辅助决策,机器人完成复杂装配任务 |
智慧物流 | 自动搬运机器人基于传感器和AI规划最优路径 |
智能建筑 | IoT采集环境数据,AI控制空调照明以节能 |
自动驾驶 | AI感知交通环境,IoT提供车路协同通信 |
医疗机器人 | IoT设备监测患者状态,AI辅助机器人完成精准手术 |
四、发展挑战
-
安全性问题:物联网设备众多,成为攻击目标;需要AI安全策略加强防护。
-
数据融合与处理难度高:多源异构数据需融合与实时处理。
-
系统集成复杂:软硬件之间接口与协议的兼容性问题严重。
-
高性能算力依赖:边缘计算、边缘AI的部署仍需优化。
五、未来发展趋势
-
边缘智能(Edge AI):AI模型在设备端执行,减少延迟。
-
低功耗广域物联网(LPWAN):适用于大规模分布的工业自动化设备。
-
数字孪生系统:将物理系统虚拟化,实时模拟与预测自动化行为。
-
人机协作机器人(Cobot):AI驱动的自动化设备与人类安全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