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陈哥。
相信大家都看了Coze开源的事情,目前coze在GitHub上已收获了超过6K star。
7月26日,字节将AI Agent平台扣子(Coze)旗下的Coze Studio与Coze Loop正式在GitHub上开源,并采用开放程度更高、可自由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的Apache 2.0许可证,无任何附加条款。

这次开源,实际上是AI开发领域的一次 "权力再分配"。
在传统的AI开发模式中,大型企业凭借资源优势垄断着高质量工具链,掌控着从模型训练、算法优化到应用部署的全流程,而中小企业和个体开发者只能在边缘地带进行有限探索。
Coze的开源彻底拆除了这道围墙。
当然,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工具本身的可用性,而在于建立了一种"技术平权"的新范式。
当Apache 2.0协议允许开发者自由修改、商用而无需公开衍生成果时,它实际上赋予了每个创新主体自主决策的权力,这种自由度在封闭生态中从未存在。
这种权力再分配让AI开发来到了一个新的拐点。
现在,成千上万的开发者可以基于Coze进行定向进化。医疗领域的开发者可能聚焦于诊疗流程的智能编排,教育工作者或许更关注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自动化生成,而这些分散的创新最终会汇聚成远超单一企业想象的生态多样性。
这种自下而上的创新模式,远比集中式规划更能挖掘AI的应用潜力。
对开源一事,我们也是深有感受。不少企业基于禅道的开源代码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与自身业务的深度融合,从而激发行业内的良性竞争。
再将回当下的AI智能体赛道,竞争异常激烈:
- Dify凭借上手快、实用等特性,在技术社区积累了大量口碑;
- LangChain通过模块化设计成为高校科研的常用工具;
- ModelScope正通过垂直领域的深耕抢占市场
- ......
这些开源项目的共同特点就是用开放生态构建护城河。
Coze选择在此时开源,显然是要以最快速度介入这场生态竞赛。
不同于传统开源项目的代码贡献模式,Coze构建的是一种能力共建生态。开发者不仅提交代码,更在贡献行业知识转化的智能体模板、垂直领域的插件体系、特定场景的评测标准。这种多维协作正在形成一种新型技术共同体。
它既不是完全市场化的竞争关系,也不是慈善性质的共享组织,而是基于共同利益的创新联合体。
当全球开发者都在基于Coze进行二次开发时,无形中就会形成以其为核心的技术标准,就像早期的Linux内核和后来的Kubernetes。
未来,企业在选择智能体开发框架时,"是否兼容Coze 生态"可能会成为重要考量。

这场开源运动的终极考验,在于能否培育出真正去中心化的创新生态。
如果Coze最终成为字节系产品的附庸,那它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技术扩张;但如果它能成长为跨企业、跨领域的中性平台,那将标志着AI产业进入真正成熟的协作阶段。
无论结果如何,Coze 开源已经按下了行业变革的启动键,剩下的故事,将由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开发者共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