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
- [一、核心部件:技术垄断与量产验证的 "黄金组合"](#一、核心部件:技术垄断与量产验证的 “黄金组合”)
- [二、技术协同:算法 + 感知 + 执行的 "三位一体"](#二、技术协同:算法 + 感知 + 执行的 “三位一体”)
- [三、生态绑定:资本 + 产能 + 场景的 "三重护城河"](#三、生态绑定:资本 + 产能 + 场景的 “三重护城河”)
- 四、风险提示与应对策略
- 总结
-
在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的关键期,宇树机器人(Unitree)与智元机器人(AgiBot)作为国产领军者,其供应链企业正迎来技术突破与订单放量的双重红利。结合最新订单数据、技术壁垒及产业趋势,以下从 核心部件、技术协同、生态绑定 三个维度筛选出最具潜力的投资标的:
一、核心部件:技术垄断与量产验证的 "黄金组合"
1. 中大力德(002896.SZ)
-
技术壁垒 :国内唯一同时量产行星 / RV / 谐波减速器的企业,宇树 H1 人形机器人专属供应商,2025 年锁定订单 32 亿元(占宇树机器人成本 36%),技术参数对标日本哈默纳科(新浪财经)。
-
订单弹性 :宇树 H1/G1 量产带动需求爆发,订单量同比增 3-4 倍,2025 年营收贡献预计超 15%(emcreative.eastmoney.com)。
-
战略绑定 :通过深创投间接持股宇树 10%,深度参与下一代减速器研发,适配智元远征 A2 的高负载关节需求(新浪财经)。
2. 绿的谐波(688017.SH)
-
市场地位 :全球谐波减速器市占率超 25%,智元远征 A2 关节模组核心供应商(份额 70%),新增 2 条专线保障智元 2025 年 6500 台产能(360 个人图书馆)。
-
技术突破 :自研 P 形齿技术将减速器寿命提升至 1.2 万小时(行业平均 8000 小时),成本较进口产品低 40%,已通过特斯拉 Optimus 验证(电子发烧友)。
-
政策红利 :受益 "十四五" 机器人购置税减免政策,2025 年工业机器人领域营收增速预计达 50%(雪球)。
3. 柯力传感(603662.SH)
-
国产替代 :六维力传感器打破 ATI 垄断,送样智元测试(精度 0.1% FS),若通过将成为人形机器人腕部关节标配,单台价值量超 2000 元(雪球)。
-
场景拓展 :与宇树合作开发电子皮肤传感器,可感知 0.1N 级力度,使抓取成功率从 78% 提升至 99%,已应用于医疗机器人手术场景(新浪财经)。
-
量产进度 :测试周期 6-12 个月,2025 年 Q4 有望进入批量采购,预计贡献营收超 5000 万元(雪球)。
二、技术协同:算法 + 感知 + 执行的 "三位一体"
1. 奥比中光(688322.SH)
-
视觉核心 :3D 视觉传感器国内市占率 70%,智元灵犀 X2 双目结构光相机独家供应商,单台价值量超 3000 元,2025 年订单量预计超 1 万台(新浪财经)。
-
技术复用 :与宇树联合开发具身智能解决方案,基于 FZMotion 光学动捕系统实现人体动作高精度迁移,应用于教育机器人生产线(新浪财经)。
-
生态绑定 :智元、宇树、优必选三家头部企业采购占比超 60%,2025 年机器人业务营收占比将从 15% 提升至 30%(新浪财经)。
2. 千觉机器人(未上市)
-
触觉革命 :多模态触觉传感器 G1-WS 已在智元机器人量产,信息密度达人类手指 800 倍,可感知 0.03mm 位移,解决精密装配场景痛点(如内存条插拔)(36 氪)。
-
仿真突破 :全球首个触觉仿真工具 Xense_Sim 集成至 Issac Sim 平台,降低数据采集成本 90%,助力智元大模型训练效率提升 3 倍(36 氪)。
-
资本动态 :获元禾原点、戈壁创投数千万元融资,计划 2026 年科创板上市,估值或达 50 亿元(36 氪)。
3. 凌云光(688400.SH)
-
动捕技术 :联合宇树开发具身智能解决方案,基于 FZMotion 光学动捕系统实现人体动作到机器人的高精度迁移,误差小于 0.5mm,应用于央视春晚机器人舞蹈表演(新浪财经)。
-
场景拓展:与智元合作开发工业巡检机器人视觉系统,可识别 0.1mm 级设备裂纹,2025 年订单量预计超 2000 万元(新浪财经)。
-
政策受益 :入选工信部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攻关项目",获专项补贴超 1 亿元,加速技术商业化(emcreative.eastmoney.com)。
三、生态绑定:资本 + 产能 + 场景的 "三重护城河"
1. 比亚迪(002594.SZ)
-
资本深度 :参股智元 2.51%(A 股第一大股东),复用新能源汽车电池、底盘技术,为智元远征 A2 提供轻量化动力模组,成本较传统方案低 25%(雪球)。
-
产能协同 :西安工厂承接智元灵犀 X1 代工,2025 年规划产能 5000 台,单台代工毛利超 15%,预计贡献营收超 3 亿元(雪球)。
-
技术输出 :与智元联合研发 "海豹 07" 人形机器人,共享自动驾驶算法,2025 年 Q3 将亮相慕尼黑车展(雪球)。
2. 软通动力(301236.SZ)
-
软件赋能 :与智元合资成立 "软通天擎",主攻具身智能大模型适配,将华为鸿蒙交互经验复用于智元机器人界面,2025 年营收预计破千万(雪球)。
-
生态资源 :接入华为昇腾算力集群,使智元灵犀 X2 推理速度提升 3 倍,同时整合中移动 5G 网络实现机器人远程操控(雪球)。
-
订单验证 :中标中移杭州公司 7800 万元全尺寸机器人订单,其中软件系统占比 30%,毛利率超 60%(南方都市报)。
3. 上海临港(600848.SH)
-
产能保障 :智元研发、测试、生产基地全落地临港,2025 年产能 6500 台,直接受益租金、配套服务收入,预计贡献园区 GDP 超 5 亿元(雪球)。
-
产业集聚 :引入均普智能、长盛轴承等配套企业,形成 "减速器 - 传感器 - 整机" 闭环,降低智元供应链成本 10%(雪球)。
-
政策倾斜 :获上海市 "机器人产业专项基金" 支持,智元每台量产机器人可享 5000 元补贴,直接增厚利润 5%(雪球)。
四、风险提示与应对策略
-
技术迭代风险 :宇树自研关节模组可能替代外协供应商,建议优先布局与宇树联合研发的企业(如中大力德、长盛轴承)(新浪财经)。
-
关税冲击 :宇树美国市场售价因关税翻倍,需关注其越南工厂建设进度(2025 年 Q4 投产),供应链企业中大力德、绿的谐波以内销为主,影响有限(央视财经)。
-
竞争加剧 :特斯拉 Optimus Gen2 量产或挤压市场,建议聚焦差异化技术企业(如千觉机器人的触觉传感器、奥比中光的 3D 视觉)(电子发烧友)。
总结
人形机器人产业已进入 "技术验证 - 量产爬坡 - 场景爆发" 的关键转折点,宇树与智元的供应链企业正从零部件供应商 向技术合伙人 升级。中大力德、绿的谐波 凭借减速器技术垄断占据成本制高点;奥比中光、千觉机器人 通过感知技术突破定义行业标准;比亚迪、上海临港依托资本与产能优势构建生态壁垒。建议重点关注 2025 年 Q3 量产数据及政策催化,优先布局订单明确(如中大力德 32 亿元订单)、技术领先(如千觉机器人 G1-WS 传感器)、场景落地(如智元中标中移动 1.2 亿元订单)的核心标的,把握国产机器人产业链崛起的历史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