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的开发工具,但不一定合适自己

每个程序员都有那么几款自己爱用的工具,不舍得卸载那种。

但是,工具这东西,跟谈恋爱似的,流行的不一定合适,合适的也可能慢慢变得不合拍。

这些年我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死守着几款工具,纯粹是出于惯性,而不是真的离不开。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把它们换掉之后,我写代码更快了,人更专注了,连头发都感觉茂密了一些。

友情提示: 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拉踩谁,纯粹是分享一些我的踩坑心得和新发现的宝藏,也许能帮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1. MAMP → ServBay

刚接触 Mac 开发那会儿,MAMP 就是新手村村长,一键启动三件套(Apache/MySQL/PHP),图形化界面,对小白友好。但随着项目越来越复杂,MAMP 慢慢就变得不够用了。

每次切换 PHP 版本都像在开盲盒,配置文件藏得七拐八绕,而且MAMP只支持有限的PHP版本,想要更多?那得加钱。如果是想自己加个 Redis?还特别麻烦。我只是想安安静静地在本地写个代码,不是想当全职运维啊。

我的新欢: ServBay

ServBay是一个现代化本地开发环境,之前只有mac版本,前段时间终于支持了Windows。

有了ServBay,想用什么环境我只需要像下载APP一样下载就行,目前支持的语言有Python、Java、Golang、Node.js、PHP、Rust Ruby、.Net等等。

它好在哪?

  • 真正的多版本共存,丝滑切换:可以同时跑 PHP 8.3, 8.2, 7.4... 每个版本都独立运行,给不同项目指定不同版本,一秒切换,绝不串味。
  • 全家桶一站式配齐:除了 PHP,还支持Python、Java、Node.js等多种开发语言,Nginx、Caddy、Node.js、MariaDB、PostgreSQL、Redis、Memcached......这些常用服务都内置了,随用随开,互不打扰。
  • 全流程支持: ServBay还支持SSL证书,开发的时候还能有小绿锁,安全感满满;还有邮件服务器支持,不需要担心,一键启用 STARTTLS 和 SSL/TLS 加密,保障邮件安全;支持内网穿透,再也不用担心老板突如其来的"发我看看"了。
  • 自动备份:我最喜欢的就是备份功能,作为一个经常忘了手动备份的人,我最怕就是项目差不多完成了,结果忘记备份导致前功尽弃,ServBay 还能给我提供自动备份功能,再也不用担心突然断电或者死机了。

2. Postman → Bruno

曾几何时,Postman 是 API 调试领域的top1,功能多到眼花缭乱。但就像人到了中年会发胖一样,慢慢地它也胖了。我只是想简单发个请求,却要先忍受它漫长的启动、登录还有去登录一个云端账号。

当 Postman 的内存占用比我的 IDE 还高,团队同步的糟心事比写 API 本身还多时,我果断选择了跟它拜拜。

我的新欢: Bruno

一个开源、轻量级、把 Git 当作重点的 API 客户端。

它好在哪?

  • Git 原生,梦中情管 :所有 API 请求都以纯文本文件(.bru)的形式保存在项目里。我可以直接用 Git 来管理、协作和 Code Review API,这体验简直不要太爽!

  • 回归纯粹,快到飞起:没有强制登录,没有云端同步的拖累,启动和响应速度快得不像实力派。

  • 专注核心,没有废话:它只做一件事------调 API,并且做得极其出色。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它一个都没有,也正好是我一个都不需要的。

3. Codeium → Cursor

AI 编码助手已经是程序员的标配了。Codeium 作为一款免费又强大的 VS Code 插件,确实帮我省了不少事。但我还是在两个频道之间来回切换,它还是不够懂我。

我的新欢: Cursor

应该没有几个人不知道Cursor的吧,一个为 AI 而生的代码编辑器,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个 AI。

它好在哪?

  • AI 不再是外挂,而是灵魂 :在 Cursor 里,AI 不是一个侧边栏的聊天框,而是融入了整个编辑体验。你可以直接 @ 整个代码库、某个文件、某个文档,让 AI 在知根知底的情况下跟你对话。

  • 指哪打哪的智能重构:选中一段代码,用大白话告诉它你想干嘛,它会直接生成代码 diff,一键应用。这感觉,就像有个资深架构师在给你做 Pair Programming。

  • 从工具人到神队友:Cursor 彻底改变了我跟 AI 的协作模式。它不再是补全代码的普通小助手,而是能帮你啃下复杂需求、梳理屎山代码的好帮手。

4. Notion → Obsidian

平心而论,Notion 很好。但当我贪心地想用它管理一切,它就成了一个万能的漂亮花瓶:好看,但关键时刻掉链子。

最要命的是,它的离线体验约等于零。断网=失忆。我需要一个真正属于我、在本地、对 Markdown 绝对友好、能把我的技术知识串联起来的工具。

我的新欢: Obsidian

一个基于本地 Markdown 文件的第二大脑。

它好在哪?

  • 你的数据,你做主 :所有笔记都是本地的 .md 文件,安全感爆棚。你可以用 Git 管它,用任何编辑器打开它,它永远属于你。

  • 快是基本操作:因为是本地文件,搜索、跳转、编辑,一切都如丝般顺滑。

  • 知识的"葡萄藤" :强大的双向链接和关系图谱,能帮你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发现意想不到的联系,真正做到知识内化。

  • 插件生态,高度可定制:你可以把它打造成你想要的任何样子,简单可以,复杂也可以。

5. VS Code → Sublime Text

对,你没看错。我把宇宙第一编辑器 VS Code 给降级了。平心而论,VS Code 的生态和功能无人能敌。

我曾很喜欢各种插件:Linter、Formatter、各种主题、Git 插件、效率神器......装到最后,我的 VS Code 启动越来越慢、反应迟钝,动不动就提示某插件性能不佳。我感觉不是我在用编辑器,而是编辑器在用我。

所以,不是VS Code不好,是我不配了。

我的新欢:Sublime Text

返璞归真,回归速度与激情。

它好在哪?

  • 快,是一种信仰:启动速度、打开G级大文件的速度、搜索速度......Sublime Text 在快这个字上,至今没有对手。这种行云流水的畅快感,一旦拥有,别无所求。

  • 极致的编辑体验 :多光标编辑、Goto Anything 等核心功能,依然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让你真正专注于文本本身。

  • 逼自己断舍离:我只装了最核心的几个插件。这让我不再沉迷于折腾工具,而是重新找回了人机合一的状态。

我悟了

盘点下来,我发现一个规律: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工具越是简单、专注、本地化,我的工作流就越顺畅。我终于明白,用得顺手,不代表用得高效。 那些看起来很厉害的工具,往往以牺牲你的专注力和性能为代价。

在换新工具之前

可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 这工具我是天天用,还是把它供起来当吉祥物了?

  2. 它到底是真让我快了,还是让我产生了我在高效工作的幻觉?

  3. 有没有一个更轻量、更专注的替代品?

当然,没必要一夜之间把工具全换掉。只需要像我们重构代码一样,定期审视一下你的工具箱,当它变得臃肿、碍事的时候,就果断出手吧。

最后,我想说:

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你的工具栈应该助你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而不是成为你前行路上的累赘。

最后,一起聊聊,有没有哪个工具,你明明觉得不爽,却因为习惯一直没换掉?

相关推荐
天天扭码2 分钟前
很全面的前端面试题——计算机网络篇(上)
前端·网络协议·面试
JSON_L5 分钟前
Vue 详情模块 3
前端·javascript·vue.js
哀木15 分钟前
关于 one drive 上传功能的前端接入(未完成)
前端
GetcharZp38 分钟前
Weaviate从入门到实战:带你3步上手第一个AI应用!
人工智能·后端·搜索引擎
爷_1 小时前
用 Python 打造你的专属 IOC 容器
后端·python·架构
大熊学员1 小时前
HTML与JavaScript的羁绊
前端·css·html
Mike_Wuzy1 小时前
【前端】CSS基础知识及基本应用
前端·css
啃火龙果的兔子1 小时前
WebView 中控制光标
前端
流星先生!1 小时前
前端小数点处理
开发语言·前端·javascript
不是二师兄的八戒1 小时前
PDF转图片工具技术文档(命令行版本)
前端·pytho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