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次的任务目标
我们先看看官方的描述
本次比赛将提供 200道 赛题作为评测集,每道题目中包含一个待合成文本和一条参考语音。
参赛者需根据给定的文本和参考语音生成对应的合成语音,
- 该合成语音中的文本内容应当与给定的文本一致,
- 同时语音中的说话人音色、语音情感等风格特征应当与参考音频中的保持一致。
大约说的就是我们需要生成一段语音,使其在内容和音色语气上尽可能地接近。
2.理解baseline:
在理解Baseline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TTS
TTS(Text-to-Speech)是一种将书面文本自动转换为自然语音的人工智能技术,让计算机能够"朗读"文字内容。其工作原理经历了从传统方法到现代神经网络的演进:传统TTS通过文本预处理、音素转换、韵律预测等步骤生成语音,而现代神经TTS则使用深度学习模型实现端到端的文本到语音转换 ,大大提升了语音的自然度和表现力。TTS技术按合成方法可分为拼接式、参数式和神经TTS,按应用场景可分为通用型、专业型和个性化TTS。在您的AI夏令营项目中,使用了F5TTS模型,这是一个支持Few-shot学习的先进TTS系统,只需少量参考音频就能模仿特定说话人的声音特征。TTS技术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如语音助手、导航系统)、商业应用(如客服系统、教育培训)和专业领域(如新闻播报、医疗健康)
这次使用的模型是F5TTS这个模型主要由两个模块组成:
- 基于流匹配的 Mel 频谱图生成器 : 这是一个基于 Transformer 架构的模型,带有 U-Net 风格的跳跃连接,负责将文本输入转换为 Mel 频谱图。
- 声码器 (Vocoder) : 将生成的 Mel 频谱图转换成最终的音频波形。
这次的baseline的整体结构会比较简单易懂,除去I/O模块之外,主要发挥作用的是以下这段代码,Baseline主要是通过使用命令行工具 f5-tts_infer-cli
进行语音合成
Python
def synthesize_speech(task_data, max_tasks=None):
"""
使用F5TTS模型进行语音合成
Args:
task_data: 任务数据DataFrame
max_tasks: 最大处理任务数,None表示处理所有任务
"""
if max_tasks:
task_data = task_data.head(max_tasks)
print(f"⚠️ 仅处理前{max_tasks}个任务(用于测试)")
total_tasks = len(task_data)
print(f"开始处理{total_tasks}个语音合成任务...")
for idx, row in task_data.iterrows():
utt_id = row['utt']
ref_audio = row['reference_speech']
text = row['text']
print(f"处理任务 {utt_id}/{total_tasks}: {text[:30]}...")
try:
# 构建F5TTS命令
cmd = [
'f5-tts_infer-cli',
'--model', 'F5TTS_v1_Base',
'--ref_audio', f"./audio_files/{ref_audio}",
'--gen_text', text
]
# 执行语音合成
subprocess.check_output(cmd, shell=True)
# 复制生成的音频到结果目录
output_file = f"result/{utt_id}.wav"
shutil.copy("tests/infer_cli_basic.wav", output_file)
print(f"✓ 任务{utt_id}完成")
except subprocess.CalledProcessError as e:
print(f"❌ 任务{utt_id}失败: {e}")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print(f"❌ 任务{utt_id}失败: 未找到生成的音频文件")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 任务{utt_id}失败: {e}")**
整体的代码比较清晰明了,主要还是对API的调用,这里最重要的地方还是以下的调用指令
python
cmd = [
'f5-tts_infer-cli',
'--model', 'F5TTS_v1_Base',
'--ref_audio', f"./audio_files/{ref_audio}",
'--gen_text', text
]
3. 难点与优化思路分析:
整体上而言,比赛的难点还是
零样本语音克隆 : 只通过一个短参考音频来克隆音色和风格,对模型的泛化能力要求很高。
文本-语音对齐与时长控制 : 需要将任意长度的文本与根据参考音频克隆出的风格正确地映射到合成语音的时长上,且不能影响自然度。
多维度风格迁移 : 不仅仅是音色,还包括语速、韵律、情感等多种风格特征的迁移。
复杂场景泛化 : 参考语音来自不同设备,可能包含噪声或不同的录音条件,模型需要具备一定的鲁棒性
目前整体的优化思路还是以更换模型为主,我们打算换成一个更强的模型,此处我们主要考虑了GPT-SoVITS
,这个模型的主要优势如下:
- 音色相似度更高: V3/V4版本显著提升音色相似度
- 稳定性更好: GPT模型更稳定,减少重复和遗漏
- 情感表达丰富: 更容易生成富有情感表达的语音
- 多语言支持: 支持中文、日语、英语、韩语、粤语
- Few-shot能力: 仅需1分钟语音数据就能训练出好的TTS模型
目前代码还在处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