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信奉代码逻辑的程序员,我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会让AI帮我开发算命网站。
事情是这样的:某天深夜,我突然冒出一个奇葩想法------能不能让Claude Code从零开始搭建一个算命网站? 不是因为我迷信,而是纯粹的技术好奇心:AI能理解2000年前的玄学智慧吗?
于是我开始了这个"用最现代的技术实现最古老的智慧"的实验。
3天后,网站上线了。更神奇的是,AI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让我这个中国人都自愧不如。
选技术栈:AI的选择让我怀疑人生
我本来打算用熟悉的Vue + Express一把梭,结果Claude Code一开口就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技术认知。
我问它:"帮我选个适合算命网站的技术栈"
它的回答让我直接傻眼:
Next.js 14 + TypeScript。我说算命网站用TypeScript?它说:"天干地支计算出错了用户会骂死你的,类型安全不是开玩笑的。"我一想,确实,算错了八字那不是要被用户打死。
Supabase。我说为什么不用MongoDB?它说:"用户算命记录要能实时同步,万一用户换个设备要查看历史记录呢?"行吧,你考虑得比我周到。
DeepSeek API。这个真的让我意外,我下意识想用GPT,结果它说:"中文传统文化,还是国产模型理解得更地道。"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太明智了。
最让我佩服的是,它还主动提到了"真太阳时计算"。我当时就懵了,什么是真太阳时?它耐心地给我科普:古代算命要考虑地理位置对时间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北京时间。
我心想,这AI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比我这个中国人还深入啊。
给自己算了一下还是挺满意的

教AI算命:一场智商与玄学的较量
项目最大的难点不是写代码,而是怎么让一个理性的AI理解玄学。
这就像让一个直男理解女朋友的小情绪,难度系数直接拉满。
第一次尝试,我直接甩给AI一个八字:"帮我分析一下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
AI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这位朋友可能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因为你的出生时间很规律..."
我当场就想关电脑了。这哪里是算命,这是在分析数据规律啊!
第二次,我学聪明了,告诉它"你是命理大师"。结果它开始发挥想象力,创造了一套"六行理论",除了传统五行还加了个"气行"。我差点被它的创新精神感动。
第三次,我痛定思痛,决定从根本上改变策略。我不再把它当AI,而是真的把它当成一个有30年经验的老师傅。我给它详细介绍了传统命理的理论体系,告诉它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甚至教它怎么说话。
这次它终于开窍了,分析起来有模有样,专业术语用得恰到好处,建议也很中肯。
我突然意识到,训练AI就像带徒弟,不是给它知识,而是教它思考方式。
踩坑实录:当代码遇见玄学,bug都变得玄幻了
做这个项目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叫"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个看似简单的概念背后都藏着巨大的坑。
最让我头疼的是时辰计算。我原本以为很简单,23点到1点是子时嘛,结果Claude Code告诉我:"古代的时辰划分和现代时间概念不完全一样,而且要考虑地理位置。"
我当时就懵了,算个命还要考虑地理位置?后来才知道,古人用的是"真太阳时",北京的中午12点和新疆的中午12点,太阳位置是不一样的。
这就好比你以为做个网站用个时间戳就行了,结果发现还要处理时区、夏令时、闰秒...程序员的痛,古人早就体验过了。
还有一个哭笑不得的bug。AI在分析五行的时候,突然开始"创新",告诉用户发现了"六行理论",除了金木水火土,还有个"气行"。我当时想,你这是要颠覆传统文化吗?
后来我在提示词里加了一句"严格按照传统理论,不要创新",AI这才老实下来。
最隐蔽的坑是日期计算。现代JavaScript处理1900年以前的日期有问题,结果导致古代名人的八字全算错了。我测试的时候用李白的生日,算出来说他五行缺钱...我差点被自己笑死。
每修复一个bug,我都觉得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又深了一层。这感觉很奇妙,就像在用代码穿越时空,和古人对话。
从程序员审美到仙气飘飘
做程序员这么多年,我深知自己的审美水平。我设计的界面通常是这样的:白色背景,黑色字体,偶尔加个边框,完事。
用户打开我设计的网站,第一反应通常是:"这...是1990年代的网站吗?"
但算命网站不一样啊,用户来算命,你给他一个Excel表格的界面,他会觉得你在糊弄他。这玩意得有神秘感,得有仙气。
我问Claude Code:"怎么让网站看起来有仙气?"
它的回答让我刷新了对UI设计的认知。它告诉我色彩心理学:深紫色代表神秘和智慧,金色代表尊贵和权威,渐变背景能营造空间感...
我听得一愣一愣的,心想这AI怎么还懂心理学?
按照它的建议改了界面后,效果确实不错。原本的Excel风格摇身一变成了"古风仙侠游戏界面"。朋友看了都说:"这网站一看就很专业,肯定算得准。"
我当时就想,界面设计真的能影响用户的心理预期。同样的内容,包装不同,用户的信任度完全不一样。
这让我想到另一个问题:在技术驱动的时代,审美能力可能比编程能力更稀缺。会写代码的程序员到处都是,但能设计出让用户一见钟情的界面的,真的不多。
这个布局我很喜欢,但一些ui感觉还可以微调

意外的收获:技术人的文化觉醒
这个项目最大的收获不是技术上的,而是认知上的。
以前我总觉得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是两个世界的东西,一个古老神秘,一个理性现代。但做完这个项目后,我发现它们其实是可以融合的。
AI可以学会古老的智慧,代码可以承载文化的传承。技术不是要替代传统,而是要成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载体。
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理解用户需求的复杂性。人们使用算命网站,不只是想知道未来会怎样,更多的是希望获得一种心理安慰,一种对未知的控制感。
这让我重新思考技术产品的本质:不是要解决技术问题,而是要解决人的问题。
下一步:用技术重新定义传统
基于这次的经验,我有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用现代技术重新定义传统文化。
不是简单地把古书电子化,而是用AI、VR、区块链这些新技术,创造全新的文化体验方式。比如用AI生成个性化的《易经》解读,用VR重现古代占卜场景,用区块链记录每个人的文化传承轨迹。
传统文化需要在新时代找到新的表达方式,而技术人恰好有这个能力和责任。
先用three.js写个动画勉强还算满意吧

写在最后:一个程序员的玄学感悟
3天时间,从一个深夜的奇思妙想到一个完整的产品上线。回过头看,这个项目带给我的不只是技术上的提升,更多的是思维上的转变。
最大的感悟是:AI不是工具,而是合作伙伴。它有自己的"想法",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建议,会从你没想到的角度解决问题。与其说是我在使用AI,不如说是我们在一起探索未知。
第二个感悟是:用户需求比技术实现更重要。算命网站的核心不是算法有多精确,而是能不能给用户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技术是手段,解决人的问题才是目的。
第三个感悟是:传统文化需要新的表达方式。不是要用技术颠覆传统,而是要用技术让传统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
如果你也对AI开发感兴趣,我的建议是:不要把AI当成万能的代码生成器,要把它当成一个有智慧的合作伙伴。它能给你灵感,能帮你思考,但最终的判断和决策还是要靠你自己。
最后,如果你也想尝试类似的跨界项目,记住一点:技术栈可以学,算法可以抄,但洞察用户需求的能力,只能靠自己慢慢积累。
下一个项目,还不知道做啥,有想法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说一声
本文基于真实项目开发经验,欢迎技术交流和商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