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地部署Qwen大语言模型全过程总结

1. 理论计算

大语言模型要进行本地部署,先得选择一个与本地环境适配的模型。比如笔者这里选择的是Qwen1.5-7B-Chat,那么可以计算一下需要的存储空间大小:

  1. 这里的7B代表7-billion,也就是7×10⁹参数。
  2. 每个参数是4字节浮点型。
  3. 一次性加载所有参数需要7×10⁹×4 Bytes的存储空间
  4. 7×10⁹×4 Bytes约等于28GB

入门消费级的显卡的显存是很少能满足这个存储要求的,比如笔者这里用的Nvidia GeForce RTX 4060 laptop只有8GB显存。为了能在这台机器上使用Qwen1.5-7B-Chat,就要进行量化。"量化"是个很专业的词汇,但其实没那么难理解,简单来说就是"压缩精度",或者"降低分辨率"的意思。比如全精度的模型参数是4字节浮点型,将其重新映射到8位整型:

原始值(FP32) 量化后(INT8)
0.123 15
-0.456 -58
0.999 127

实现原理很简单,就是把一个浮点范围(比如-1.0到+1.0)划分成256个离散的等级(因为 8-bit可以表示2⁸=256个值),然后每个原始值"四舍五入"到最近的那个等级。这种处理办法在信号处理或者数字图形处理中也非常常见。

如果使用8-bit量化,那么7B模型大概只需要7GB显存,理论是可以在8GB显存的机器上部署的。不过实际上大模型运行不是只有模型权重参数这么简单,实际的显存占用=模型权重+中间缓存+ 优化器状态+输入输出等,所以最好还是使用4-bit量化。

2. 下载模型

一般开源的大模型都是托管在Hugging Face上,这里使用的Qwen1.5-7B-Chat也不例外。不过Hugging Face在国内因为网络问题连接不上,因此可以使用镜像站HF-Mirror。Hugging Face上的大模型数据可以使用git工具来下载,不过大模型的单个文件可能比较大,需要开启git lfs,使用起来还是有点麻烦。感觉git还是不太适合管理非代码项目,因此还是推荐使用Hugging Face 官方提供的命令行工具huggingface-cli来下载大模型。

首先是安装依赖:

shell 复制代码
pip install -U huggingface_hub

然后设置环境变量:

shell 复制代码
export HF_ENDPOINT=https://hf-mirror.com

最后下载模型:

shell 复制代码
huggingface-cli download --resume-download Qwen/Qwen1.5-7B-Chat --local-dir Qwen1.5-7B-Chat

3. 环境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部署大模型需要安装非常多的依赖包,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可能不一致,所以有的时候会因为版本冲突安装不上。而且依赖库的源也一直在更新,现在不行说不定以后就可以了,只能讲讲大概的配置思路。

笔者这里使用的操作系统是Ubuntu Desktop 24.04 LTS,其实版本有点太新了,会导致低版本的CUDA或者PyTorch安装找不到相应的安装包。Linux的兼容性不像Windows那么强,有时候安装不上就只能重编译了。推荐使用Ubuntu 22.04版本可能会更好。

3.1 显卡驱动

安装显卡驱动:

shell 复制代码
sudo ubuntu-drivers autoinstall

笔者使用的是笔记本电脑,为了避免切换显卡的麻烦就在Ubuntu桌面的显卡设置中设置成独立显卡独占的模式。输入如下指令:

shell 复制代码
nvidia-smi

就会输出NVIDIA GPU的详细信息,包括使用的驱动版本、GPU温度、显存使用情况、功率消耗以及正在运行的进程等:

shell 复制代码
+-----------------------------------------------------------------------------------------+
| NVIDIA-SMI 550.163.01             Driver Version: 550.163.01     CUDA Version: 12.4     |
|-----------------------------------------+------------------------+----------------------+
| GPU  Name                 Persistence-M | Bus-Id          Disp.A | Volatile Uncorr. ECC |
| Fan  Temp   Perf          Pwr:Usage/Cap |           Memory-Usage | GPU-Util  Compute M. |
|                                         |                        |               MIG M. |
|=========================================+========================+======================|
|   0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    Off |   00000000:01:00.0 Off |                  N/A |
| N/A   37C    P8              3W /   55W |     189MiB /   8188MiB |      0%      Default |
|                                         |                        |                  N/A |
+-----------------------------------------+------------------------+----------------------+

+-----------------------------------------------------------------------------------------+
| Processes:                                                                              |
|  GPU   GI   CI        PID   Type   Process name                              GPU Memory |
|        ID   ID                                                               Usage      |
|=========================================================================================|
|    0   N/A  N/A      2699      G   /usr/lib/xorg/Xorg                            138MiB |
|    0   N/A  N/A      3043      G   /usr/bin/gnome-shell                           40MiB |
|    0   N/A  N/A      3227      G   /opt/freedownloadmanager/fdm                    2MiB |
+-----------------------------------------------------------------------------------------+

3.2 CUDA

安装CUDA除了要跟操作系统适配,还有个麻烦的地方就是不同的依赖包对CUDA版本的要求不一致。依赖包的冲突可以通过虚拟环境解决,但是CUDA版本冲突就有点麻烦;这里就介绍一下笔者的办法。

首先正常安装CUDA的某个版本,比如笔者先安装的是12.9。这时输入指令:

shell 复制代码
nvcc --version

可以检查是否安装好12.9的版本。然后输入指令:

shell 复制代码
which nvcc

这个指令是用来查询cuda在操作系统的具体路径。笔者显示的是:

shell 复制代码
/usr/local/cuda-12.9/bin/nvcc

那么操作系统是怎么找到这个路径地址的呢,一般是在安装CUDA的时候添加到~/.bashrc这个文件来实现的。~/.bashrc是Linux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用户级shell配置文件,会在每次打开一个新的Bash终端时自动执行。打开这个文件夹,找到:

shell 复制代码
export PATH=/usr/local/cuda-12.9/bin:$PATH
export LD_LIBRARY_PATH=/usr/local/cuda-12.9/lib64:$LD_LIBRARY_PATH

这部分配置,将其修改成:

shell 复制代码
export PATH=/usr/local/cuda/bin:$PATH
export LD_LIBRARY_PATH=/usr/local/cuda/lib64:$LD_LIBRARY_PATH

/usr/local/cuda是个软链接,会指向/usr/local/cuda-12.9这个文件夹。我们的目标就是根据需要修改这个软链接,达到切换CUDA版本的目的。

接着安装CUDA的第二个版本,笔者这里安装的是CUDA 12.6。不太确定第二次安装是否会将软链接覆盖了,但是没有关系。安装好两个版本之后,如果要切换12.9版本:

shell 复制代码
sudo rm -f /usr/local/cuda
sudo ln -s /usr/local/cuda-12.9 /usr/local/cuda

如果要切换12.6版本:

shell 复制代码
sudo rm -f /usr/local/cuda
sudo ln -s /usr/local/cuda-12.6 /usr/local/cuda

切换完成之后可以通过指令nvcc --version查看是否修改成功:

shell 复制代码
charlee@charlee-pc:~$ nvcc --version
nvcc: NVIDIA (R) Cuda compiler driver
Copyright (c) 2005-2024 NVIDIA Corporation
Built on Fri_Jun_14_16:34:21_PDT_2024
Cuda compilation tools, release 12.6, V12.6.20
Build cuda_12.6.r12.6/compiler.34431801_0

3.3 库包

安装Anaconda的过程这里就不介绍了,使用Anaconda主要是为了配置Python虚拟环境,解决依赖库地狱的问题。安装完成后使用如下指令安装虚拟环境:

shell 复制代码
conda create --name llm python=3.11

然后激活虚拟环境:

shell 复制代码
conda activate llm

接下来就是安装开源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这个包非常重要,并且一般不通过Python默认pip地址获取,在其官方网站提供了具体的下载指令。比如笔者使用的基于CUDA12.6的PyTorch 2.7.1版本:

shell 复制代码
pip install torch==2.7.1 torchvision==0.22.1 torchaudio==2.7.1 --index-url https://download.pytorch.org/whl/cu126

最后安装部署大模型需要的依赖包:

shell 复制代码
pip install bitsandbytes transformers accelerate

其中bitsandbytes是优化LLM推理和训练的开源工具库,这里用来进行4-bit量化。除了bitsandbytes,auto-gptq也可以4-bit量化,不过笔者第一次的环境中安装auto-gptq总是安装不上,就转成使用bitsandbytes了。应该是Python、显卡驱动或者CUDA的版本太高了不兼容。

4 进行对话

最后一步就是启动大语言模型与其对话了。其实可以使用像Ollama这样的工具来一键部署,或者使用Gradio来实现图形界面。不过这里这里还是简单的实现一轮对话的例子,因为笔者想以此来了解一点底层的东西。毕竟如果为了实现大模型对话,直接使用官方在线部署的大模型就可以了。具体的Python脚本如下所示: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AutoModelForCausalLM, AutoTokenizer, BitsAndBytesConfig
import torch

# 修改为你的本地模型路径
model_id = "/home/charlee/work/Qwen1.5-7B-Chat"

# 配置量化(可选)
quant_config = BitsAndBytesConfig(
    load_in_4bit=True,
    bnb_4bit_compute_dtype=torch.float16
)

# 从本地路径加载模型和分词器
model = AutoModelForCausalLM.from_pretrained(
    model_id,
    quantization_config=quant_config,
    device_map="auto",
    trust_remote_code=True
)

tokenizer = AutoTokenizer.from_pretrained(
    model_id,
    trust_remote_code=True
)

# 设置 pad_token
if tokenizer.pad_token is None:
    tokenizer.pad_token = tokenizer.eos_token
    tokenizer.pad_token_id = tokenizer.eos_token_id

# 构造对话输入
messages = [{"role": "user", "content": "用 Python 写一个快速排序"}]
inputs = tokenizer.apply_chat_template(
    messages,
    return_tensors="pt",
    add_generation_prompt=True
).to("cuda")

# 生成 attention_mask
attention_mask = (inputs != tokenizer.pad_token_id).long()

# 生成输出
outputs = model.generate(
    input_ids=inputs,
    attention_mask=attention_mask,
    max_new_tokens=512,
    temperature=0.6,
    top_p=0.9,
    do_sample=True,
    pad_token_id=tokenizer.eos_token_id,
    eos_token_id=tokenizer.eos_token_id
)

# 只解码生成的部分
generated_ids = outputs[0][inputs.shape[-1]:]
response = tokenizer.decode(generated_ids, skip_special_tokens=True)
print(response)

最终运行的结果如下所示:

相关推荐
SuperherRo13 小时前
Web攻防-大模型应用&LLM安全&提示词注入&不安全输出&代码注入&直接间接&数据投毒
大模型·llm·提示词注入·不安全输出·直接·间接
努力还债的学术吗喽19 小时前
2020 GPT3 原文 Language Models are Few-Shot Learners 精选注解
gpt·大模型·llm·gpt-3·大语言模型·few-shot·zero-shot
精致先生1 天前
Streamlit实现Qwen对话机器人
python·机器人·大模型·streamlit
ai绘画-安安妮2 天前
零基础学LangChain:核心概念与基础组件解析
人工智能·学习·ai·程序员·langchain·大模型·转行
weiwei228442 天前
CUDA编程初探
gpu·cuda
没事学AI3 天前
移动端调用大模型详解
ios·大模型·安卓
Jeremy_lf4 天前
阿里巴巴开源多模态大模型-Qwen-VL系列论文精读(一)
大模型·qwen·多模态大模型·mllm
陈敬雷-充电了么-CEO兼CTO4 天前
OpenAI开源大模型 GPT-OSS 开放权重语言模型解析:技术特性、部署应用及产业影响
人工智能·gpt·ai·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chatgpt·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