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整体提升PGM格式图片的亮度,可以通过调整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来实现。由于PGM是灰度图像,只需对单通道的像素值进行线性调整即可。以下是具体实现方法,包括手动调整和使用Python库的两种方式:
方法1:使用Pillow库(简单高效)
Pillow库直接支持PGM格式的读写和亮度调整,通过调整像素值的增益(Gamma校正)来提升亮度:
python
from PIL import Image
import numpy as np
def adjust_pgm_brightness(input_path, output_path, brightness_factor=1.5):
"""
调整PGM图片的亮度
参数:
input_path: 输入PGM文件路径
output_path: 输出调整后PGM文件路径
brightness_factor: 亮度调整因子(>1提升亮度,<1降低亮度)
"""
# 打开PGM图片
with Image.open(input_path) as img:
# 转换为numpy数组(灰度值)
img_array = np.array(img, dtype=np.float32)
# 提升亮度:像素值乘以亮度因子(避免超过最大灰度值)
max_gray = img_array.max() # 获取原图最大灰度值(通常为255)
adjusted_array = img_array * brightness_factor
# 截断超过最大灰度值的像素(避免溢出)
adjusted_array = np.clip(adjusted_array, 0, max_gray)
# 转换回整数类型
adjusted_array = adjusted_array.astype(np.uint8)
# 保存调整后的图片
adjusted_img = Image.fromarray(adjusted_array)
adjusted_img.save(output_path)
print(f"亮度调整完成,已保存至 {output_path}")
# 使用示例
if __name__ == "__main__":
# 输入和输出文件路径
input_pgm = "input.pgm" # 原始PGM图片
output_pgm = "output_bright.pgm" # 调整后图片
# 亮度因子设为1.5(提升50%亮度),可根据需要调整
adjust_pgm_brightness(input_pgm, output_pgm, brightness_factor=1.5)
方法2:手动解析PGM文件(适合理解原理)
直接读取PGM文件的像素数据,调整后重新写入,适合深入理解PGM格式:
关键说明:
-
亮度调整原理 :
通过将每个像素的灰度值乘以一个亮度因子(>1提升亮度,如1.5表示增加50%),同时确保调整后的值不超过PGM文件的最大灰度值(避免像素值溢出)。
-
两种方法对比:
- 方法1(Pillow):简单易用,自动处理P2/P5格式,适合大多数场景。
- 方法2(手动解析):适合学习PGM格式结构,或需要自定义处理逻辑的场景。
-
参数选择:
- 亮度因子建议在1.1~2.0之间(过大会导致过曝,丢失细节)。
- 若图片偏暗,可逐步增大因子(如1.2→1.5→1.8),直到亮度合适。
-
格式兼容性 :
两种方法均支持PGM的P2(ASCII)和P5(二进制)格式,调整后会保持原格式不变。
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提升PGM图片的整体亮度,同时保持图像的灰度特性和格式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