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死月,TRAE 技术专家
为什么说自己又菜又爱玩,是因为我经常脑子里蹦出一些想法,想要实现。但是碍于我自身的编程水平偏科、执行力、对于细节的把控等问题,我很少能把一个小而美的东西完整做出来。有时候能力够,但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也会半途放弃。
我的前端水平仍然停留在 jQuery + Bootstrap 的年代,写不漂亮。而且让我规划什么东西放在哪块地方什么的,我就头疼。

上面是我花了少量时间用 TRAE SOLO 复刻的一个古早游戏------MD5 大作战。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在 2008、2009 那会非常火。我们同学经常在讨论,从哪搞出一个逆天的名字能上去对战。
后来这个游戏没了,我一直想再去玩一下。但是没有了讨论的社区,后面再找到别人的复刻版也没什么意思了。我有时候也想动手自己做做看。
实际上作为一个程序员来说,看到这么个小游戏,内心对它大概怎么做,MD5 算出来怎么用伪随机来匹配各种数值,都是有点数的。只是因为懒,加上写界面麻烦,一直只是在心里想想。
在 TRAE SOLO 开发的过程中,我冒出挺多想法的。比如我用它做过一个塔罗牌、主题色提取的小应用等等,以及就是这个 MD5 大作战了。
塔罗牌的思路也很简单,给 TRAE 78 张塔罗牌和不同情况适合的牌阵的数据,让它根据这些,生成 78 张排给用户抽,最后接入大语言模型进行解读;主题色提取则是我自己以前写的一个 SDK(github.com/xadillax/by...
其实我经常造轮子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一般到造完轮子后,就放弃后面的进一步往上堆造的步骤了。
以及就是这个 MD5 大作战。我给的需求也很简单:
复刻一个十几年前中国很火的一个 Flash 小游戏,md5 大作战。就是填入人名,然后根据名字算出 md5,就有了各项属性,比如血量,技能,攻击等等。然后两个人对战。每次一样的两个人对战的时候,结果是一致的。虽然是有随机性,但是在两个人里是必然的。比如哈哈和嘿嘿,对战的结果永远是一样的。然后要用文字模拟出对战的效果。就跟之前的 md5 大作战一样。
对,我的 Prompt 就是这么朴素,甚至是像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土老板想 100 块钱让一家公司做一个淘宝一样。
然后经过多轮的迭代后,最终做出了上面的效果。目前 TRAE SOLO 里面其实是 Multi-Agent 架构的某种实现,里面有需求 Agent、研发 Agent 等。
刚好我之前翻译过一本书,《软件开发珠玑》。里面讲的就是作者在 50 年的相关经历中,积攒的关于软件工程的各种经验。
需求、设计、项目管理、团队合作、质量等。在人类视角局限性下,我想把这些思路也搬到 AI Agent 时代下的第一阶段软件工程里面。为什么是第一阶段,因为后面的阶段是什么我也暂时没想到。
目前 SOLO 已经有了需求、编码,也打通了一些软件工程的后链路,部署。后续如果在 Multi-Agent 的架构下,以类似于"外包团队"的模式,各 Agent 各司其职,去异步协同地完成软件开发的全生命周期,我觉得就算是可以达到我心目中的一个阶段里程碑了。
有了一支 AI 团队,我一个人才能达成我的 SOLO。
还有一个点就是,需要"规范化"技术栈。AI 在现阶段的不确定性还比较大,所以如何在各技术栈提供更"规范化"的解决方案,也将提高整体的交付质量,相当于是提高下限。比如提供或者生产各种更适合 AI 的框架、语言等等,并且在 Agent 团队协作的时候,以这些标准规范为准。
我个人是期望,未来的我们是 Bob,而 TRAE SOLO 则是那个外包的团队。
Bob 是什么梗?
美国程序员 Bob 在中国沈阳找来一家编程公司,花 1/5 的工资将自己的工作全部外包给中国程序员,实体密匙也偷偷邮寄到了中国。他年薪 25 万美元,就算是减去他工资的 1/5,还是每年还是能拿 20 万美元。同事看来,他一直兢兢业业、为人低调,甚至夸赞他"可能是整栋楼里最厉害的程序员",上司也认定他做事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