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懂微调技术的发展与演进

现在的大语言模型发展得非常快,从几亿参数到千亿参数,不仅模型越来越大,能力也越来越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很少会从零开始训练一个这样的巨无霸模型,因为那样的成本资源需求实在太高了。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先用一个现成的强大模型,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它做一些"微调",让它更懂我们的领域、更符合我们的业务和价值观。

微调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么多方法,它的技术路线也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为了带着思考去看接下来的内容,我们先抛出三个问题:

  1. 在大模型时代,为什么微调几乎取代了从零训练?
  2. 现在主流的大模型微调技术有哪些,它们的原理和特点有什么不同?
  3. 如果是落地到实际业务,我们该怎么选择合适的微调方法?

所有相关源码示例、流程图、模型配置与知识库构建技巧,我也将持续更新在Github:LLMHub,欢迎关注收藏!


1. 微调的背景与动机

说到微调,首先要想清楚:我们为什么不直接训练一个新模型,而是要在别人已经训练好的模型上"动手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成本 。训练一个千亿参数的模型,不仅需要超级昂贵的硬件 ,还得准备海量的高质量数据。对绝大多数企业和个人来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二个原因是,通用模型虽然强大,但它并不一定懂你所在的行业,比如医疗、法律、金融。这就像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可能对很多话题都能聊几句,但在某些专业领域还是需要补课。

最后,还有一个很现实的考虑:数据安全和合规。很多公司希望模型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安全要求和业务逻辑来回答问题,这就需要对模型进行定制化训练。

换句话说,微调的出现,是为了用更低的成本、更少的资源,让模型更懂你、更安全、更专业。


2. 技术发展时间线与主要方法

2.1 2018 年及以前:全参数微调

早期的做法很直接------把整个模型的参数全部拿出来训练。这种方式简单粗暴,效果也非常好,但代价就是显存消耗大、训练时间长、算力要求高,基本上是科研机构或者小模型时代的标配。

如果用几句话总结这种方法,可以这么看待:

  • 更新全部参数,效果最佳
  • 显存和算力需求高
  • 适合小模型或科研任务

2.2 2019 年:特征提取

这个阶段的思路是,不去动模型内部的结构,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固定的"特征提取器",用它处理数据,然后在输出的特征上接一个新的分类器或其他下游模型。这样训练很快,成本也低,但对于需要深度理解和生成的任务就不太够用了。

简而言之,它的特点是:

  • 冻结主干网络
  • 快速训练、低成本
  • 复杂任务适配能力弱

2.3 2019 年底:Adapter 方法

研究者发现可以在 Transformer 的每一层之间加一个小模块,这个模块的参数很少,但却能学习特定任务的特征。训练时只更新这些模块,主干网络保持不动。这种方法既节省资源,又方便在多个任务之间切换不同的 Adapter。

用一行话概括 Adapter:

  • 在模型层间加入可训练模块
  • 参数更新量小,可多任务复用
  • 可能带来推理延迟

2.4 2021 年初:LoRA

LoRA 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方法,它把需要更新的大矩阵分解成两个小的低秩矩阵,只训练这部分参数,最后还能把它们合并回原模型里,部署起来很方便。它的出现,让大模型的定制化变得更轻量、低成本,也因此在开源社区大火。

总结一下 LoRA 的优势和特点:

  • 低秩矩阵分解,只更新小部分参数
  • 显存需求低,部署方便
  • 社区应用广泛

2.5 2021 年中:提示微调

提示微调的思路是,模型本身不动,只在输入端加一些可学习的提示向量,让模型的行为发生变化。它的好处是训练极快、成本极低,但在复杂生成任务上的效果一般。

一句话描述提示微调:

  • 训练少量提示向量
  • 速度快、成本低
  • 复杂任务表现有限

2.6 2022 年:指令微调

指令微调的重点是,让模型通过大量高质量的指令-回答数据来学会遵循自然语言的指令。这一步对大模型变得更易用、更通用起到了关键作用,ChatGPT 的成功也离不开这一技术。

概括来说,指令微调就是:

  • 用指令-回答数据训练
  • 提升模型遵循指令和通用交互的能力

2.7 2022 年末至 2023 年:偏好对齐

在模型能理解指令之后,人们还希望它更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和偏好。这就有了 RLHF 和 DPO 等方法。它们用人类的反馈来调整模型的回答倾向,从而提升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简单理解就是:

  • RLHF:监督微调 + 奖励模型 + 强化学习
  • DPO:直接优化偏好差异,跳过奖励模型
  • 提升模型安全性和价值观一致性

3. 方法对比

不同的微调方法,就像不同的改装方式,各有优缺点。把它们放在一起对比,可以更直观地看到适用场景和成本差异:

方法 更新参数量 显存需求 效果 部署复杂度 典型场景
全参数微调 100% 很好 高精度科研
LoRA 0.1%~10% 较好 垂直领域调优
Adapter 1%~5% 多任务共存
Prompt Tuning <0.1% 极低 一般 快速适配
Instruction Tuning 不定 较好 通用能力提升
RLHF/DPO 不定 很好 偏好对齐

最后,我们来回答一下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

  1. 在大模型时代,为什么微调几乎取代了从零训练?
    因为它能在保留预训练模型通用能力的同时,大幅降低计算和数据成本,让定制化更容易实现。
  2. 现在主流的大模型微调技术有哪些,它们的原理和特点有什么不同?
    从早期的全参数微调,到特征提取、Adapter、LoRA、提示微调,再到指令微调和偏好对齐,它们在参数更新量、计算资源和适用场景上各有不同。
  3. 如果是落地到实际业务,我们该怎么选择合适的微调方法?
    • 数据多、预算充足且精度要求高:全参数微调
    • 资源有限但要求生成质量高:LoRA + 指令微调
    • 多任务共存:Adapter
    • 快速低成本适配:Prompt Tuning
    • 需要安全和价值观对齐:RLHF 或 DPO

关于深度学习和大模型相关的知识和前沿技术更新,请关注公众号coting!

相关推荐
2501_924889551 小时前
商超高峰客流统计误差↓75%!陌讯多模态融合算法在智慧零售的实战解析
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计算机视觉·零售
jingfeng5142 小时前
C++模板进阶
java·c++·算法
地平线开发者2 小时前
征程 6X | 常用工具介绍
算法·自动驾驶
地平线开发者3 小时前
理想汽车智驾方案介绍 2|MindVLA 方案详解
算法·自动驾驶
艾莉丝努力练剑3 小时前
【C语言16天强化训练】从基础入门到进阶:Day 7
java·c语言·学习·算法
地平线开发者4 小时前
LLM 中评价指标与训练概要介绍
算法·自动驾驶
Ghost-Face4 小时前
关于并查集
算法
flashlight_hi5 小时前
LeetCode 分类刷题:2529. 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最大计数
python·算法·leetcode
花火|5 小时前
算法训练营day60 图论⑩ Bellman_ford 队列优化算法、判断负权回路、单源有限最短路
算法·图论
2501_924890525 小时前
商超场景徘徊识别误报率↓79%!陌讯多模态时序融合算法落地优化
java·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目标检测·计算机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