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做项目,拿得起放得下

小声说一句 :首款产品《楼里》IOS版已上架,安卓版和产品开发的知识库,公众号私信「楼里」获取。

划定时间周期,然后走一步看一步。

一、简介

最近两年,经历过创业公司的朋友应该知道,大部分团队从组好到解散,普遍就在3-6个月,快一点的2-3个月验证产品和业务,不行的话果断点了下一把。

在互联网上升趋势里,这个时间是2-3年。

按照当下的节奏,自己给全职独立开发,也设定了时间周期,从七月初到2025年底。

不过划分了2个阶段,虽然主线都是产品和开发,但尝试的方向不一样,根据做事的节奏和结果,判断自己能不能走完整个周期。

第一个阶段:用2-3个月开发一款AI产品,完成上线发布;用独立开发的话题运营自媒体。至于做出来的效果,到底是不是符合预期。

这个时间一到,心里自然就有数了。

二、阶段一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做准备和规划很重要,完整的看待独立开发这件事,把其中的核心事项理清楚,并且估计每件事的时间周期,让整体的节奏比较协调。

自己把独立开发这条主线,划出产品、技术、运营 三条支线,整个过程分为准备、开始、开发、验证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侧重点,理想状态是:三条支线都可以齐头并进。

但每件事的深水区都复杂,需要多花时间和心思。

计划归计划,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调整,尽量用自洽的状态,把事情做完做好。

比如《独立开发者》知识库,本来并不在计划内,但是朋友看过原稿都说值得开源,因为是从自己的文档中直接整理,所以用的时间较少。

在规划中,产品的开发是1.5个月,实际上提前了一周;本来以为发布上线只要一周,结果连资质审核都没结束,这还是提前调研过的流程。

在这个时间空隙中,只能重新调整任务安排,做了第二款产品的一个Demo,整理了产品和人工智能两个专栏。

三、执行节奏

在七月初正式全职做这件事的时候,计划上午处理产品的任务,下午做编程开发,晚上浏览社媒和写内容。

这样安排,与自己每天的状态有关系。

上午的时间相对清醒,用来应付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下午的时间犯困,适合写手熟的代码,晚上忙了一天,刷刷社交媒体,简单写点内容。

在每周开始的时候,理清楚这个星期:要做的核心事项。个人认为:这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基础。

起步阶段过后,发现开发产品核心功能很耗时,只能把写内容的时间压缩,用两周的时间先全力做完产品主体开发。

其实执行过程最难的并不是任务本身,而是自己的心态变化。

中间有那么几天被产品卡住,更没时间写内容,心态就会陷入轻微的焦虑和迷茫,只能靠不断的推进节奏,来挤掉心态上的摇摆。

四、效率工具

简单的聊几句,关于工具的问题,这个在知识库的每个模块,都罗列了自己使用到的工具。

原则很简单:趁手好用就行。

比如语雀文档,是自己以前的使用习惯,很多资料还归档在这里,现在逐步转到飞书知识库,因为更加强大好用,还有就是Git仓库,使用的一直是Gitee,因为网络稳定够用即可。

既然是自己做项目,尽量减少使用的工具种类,以前在公司的时候,光是项目管理工具都有好几种,现在全部压缩在一份知识库中,尽量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

五、最后总结

如果从项目的视角看,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无法做到同时兼顾:时间质量和成本。

把独立开发这件事,当成一个项目来看,在经历一个完整的周期之后,就慢慢的理解:为什么很多代码工程的质量都不高。

所以要在指定时间内,把握主线任务,极简化产品设计,先做出来再视情况优化。

慢工出细活,产品想做的有质感,都要很多时间和心血的投入,但是面对成本的压力,又必须做出适当的取舍。

相关推荐
CHEN5_0219 小时前
【CouponHub开发记录】SpringAop和分布式锁进行自定义注解实现防止重复提交
java·分布式·spring·项目
AI大模型1 天前
给AI装上一个'超级大脑':信息检索如何改变RAG系统的游戏规则
程序员·llm·agent
AI大模型1 天前
RAG生产环境实战指南:从Demo到百万用户的血泪教训
程序员·llm·agent
袁煦丞1 天前
Reader断点续传高手:cpolar内网穿透实验室第609个成功挑战
前端·程序员·远程工作
AI大模型1 天前
DeepSeek本地部署有什么用?轻松解锁 DeepSeek 本地部署
程序员·llm·deepseek
SimonKing2 天前
弃用MinIO,拥抱全新一代分布式文件系统RustFS
java·后端·程序员
利刃大大2 天前
【高并发内存池】三、线程缓存的设计
开发语言·c++·缓存·项目·内存池
知了一笑2 天前
自己做产品,如何选技术栈?
程序员·产品·独立开发
AI大模型2 天前
通过工具增强 LLM Agent 能力:veRL+ReTool 的完整实践指南
程序员·llm·ag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