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标签/多标签” vs “二分类/多分类”

你的观察非常关键!这里需要先澄清一个核心前提:代码中的任务类型划分,是"单标签分类"和"多标签分类"的区别,而非"二分类"和"多分类"的区别------二分类任务既可能属于"单标签分类"(用交叉熵),也可能属于特殊的"多标签分类"(用 BCE),但代码的逻辑是根据"标签是否互斥"来选择损失函数,而非单纯看类别数量。

1. 先理清概念:"单标签/多标签" vs "二分类/多分类"

很多时候容易混淆这两组概念,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划分维度:

  • 单标签分类 :每个样本仅属于一个类别 (类别间互斥),包括:
    • 二分类(如"正面/负面",互斥);
    • 多分类(如"体育/科技/娱乐",互斥)。
  • 多标签分类 :每个样本可属于多个类别 (类别间独立),包括:
    • 二标签(如"是否含图片/是否含视频",可同时满足);
    • 多标签(如"新闻可同时属于科技+教育+财经")。

代码中 problem_type 的核心是区分"类别是否互斥",而非"类别数量多少"------这才是选择损失函数的关键。

2. 为什么"单标签分类"(含二分类)用 CrossEntropyLoss?

单标签分类的核心是"类别互斥"(一个样本只能选一个类别),因此需要:

  • 模型输出通过 softmax 转为"概率分布"(所有类别概率和为 1,体现"选 A 就不能选 B"的互斥性);
  • 损失函数用 CrossEntropyLoss(衡量"互斥的概率分布"与"真实标签"的差距)。

即使是二分类(如"正面=0/负面=1"),只要是单标签(样本只能是正面或负面,不能同时是两者),就属于"单标签分类",用 CrossEntropyLoss 完全合理。

例如:二分类单标签任务中,logits 形状为 (batch_size, 2)(2 个类别),CrossEntropyLoss 会通过 softmax 转为 (p, 1-p) 的概率分布,再计算损失。

3. 为什么"多标签分类"(含二标签)用 BCEWithLogitsLoss?

多标签分类的核心是"类别独立"(一个样本可属于多个类别,选 A 不影响选 B),因此需要:

  • 模型输出通过 sigmoid 转为"单个类别概率"(每个类别独立输出 0~1 的概率,体现"每个类别单独判断是/否");
  • 损失函数用 BCEWithLogitsLoss(对每个类别独立计算二元交叉熵,再求和,体现"多个类别独立判断")。

即使是"二分类"的形式(如"是否含敏感词",只有一个标签,0=不含,1=含),若任务定义为"多标签"(本质是"单标签的多标签特例"),也会用 BCEWithLogitsLoss。

例如:多标签任务中,logits 形状为 (batch_size, 3)(3 个独立标签),BCEWithLogitsLoss 会对每个标签独立计算 sigmoid 和二元交叉熵,再汇总损失。

4. 关键:二分类任务的两种损失函数选择场景

这是最容易混淆的点,用表格明确:

二分类任务类型 类别关系 损失函数选择 模型输出形状 标签形状
单标签二分类 互斥(是 A 就不是 B) CrossEntropyLoss (batch, 2) (batch,)(0/1)
多标签二分类(特例) 独立(仅判断"是/否") BCEWithLogitsLoss (batch, 1) (batch, 1)(0/1)

例如:

  • 情感分析(正面/负面):单标签二分类 → CrossEntropyLoss,logits(batch, 2)
  • 敏感词检测(含/不含):多标签二分类(仅一个标签) → BCEWithLogitsLoss,logits(batch, 1)

总结

代码中"单标签用交叉熵,多标签用 BCE"的逻辑,本质是根据"类别是否互斥"选择损失函数,而非"二分类/多分类"的类别数量:

  • 单标签(类别互斥):无论二分类还是多分类,都用 CrossEntropyLoss(softmax + 多分类交叉熵);
  • 多标签(类别独立):无论标签数量多少,都用 BCEWithLogitsLoss(sigmoid + 二元交叉熵)。

你看到的"二分类用交叉熵",实际是"二分类且单标签"的场景;若二分类是"多标签"场景(如单个标签的是/否判断),代码也会用 BCE------核心是任务的"标签互斥性",而非类别数量。

相关推荐
. . . . .12 小时前
GPT的前世今生及发展
人工智能·gpt
DatGuy13 小时前
Week 19: 深度学习补遗:自注意力和Transformer Encoder架构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transformer
colus_SEU13 小时前
【循环神经网络5】GRU模型实战,从零开始构建文本生成器
人工智能·rnn·深度学习·gru
Penguin大阪13 小时前
GRU模型这波牛市应用股价预测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gru
格林威13 小时前
UV紫外相机在工业视觉检测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数码相机·算法·计算机视觉·视觉检测·uv
格林威13 小时前
工业视觉检测里的 “柔性” 是什么?
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yolo·计算机视觉·视觉检测
丁学文武13 小时前
大模型原理与实践:第三章-预训练语言模型详解_第3部分-Decoder-Only(GPT、LLama、GLM)
人工智能·gpt·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llama·glm
说私域13 小时前
公域流量转化困境下开源AI智能名片与链动2+1模式的S2B2C商城小程序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小程序·开源
每天一个java小知识14 小时前
Spring-AI 接入(本地大模型 deepseek + 阿里云百炼 + 硅基流动)
java·人工智能·spring
格林威14 小时前
近红外相机在机器视觉检测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数码相机·opencv·计算机视觉·视觉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