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计算的云上计费演进:从请求驱动到价值驱动,助力企业走向 AI 时代

作者:砥行

在云计算的发展过程中,计费方式往往是开发者最直观的感知 。最初,用户需要直接购买资源,按小时计费;后来,函数计算将粒度细化到按请求执行的毫秒级。很多开发者第一次接触一款云产品时,关注的往往不是架构,而是账单。因为账单背后映射的,正是云厂商在资源抽象、调度方式、安全隔离与开发体验上的关键选择。

函数计算的演进史,其实也是一部计费方式的演化史。透过计费这一窗口,我们可以一管窥全豹,清晰地看到背后产品形态在技术与体验上的深刻变化,以及技术架构随应用场景不断演化的能力。

阶段一:从资源租用到按请求计费

在函数计算发展的最初阶段,最大突破点在于计费方式的根本转变:用户不再像租用虚拟机一样,为实例的持续运行付费,而是只在函数被真正调用、执行时支付费用。换句话说,在没有请求执行的时间段,用户无需承担任何闲置成本,这一阶段的创新,让"只为代码运行时刻付费"成为 Serverless 的立身之本,也迅速降低了开发者的使用门槛。如下图所示。

支撑这种计费模式的关键技术包括:

  1. 精准识别请求边界

    • 请求的生命周期就是计费的生命周期,平台必须在微秒/毫秒级准确地识别"开始"和"结束",保证账单公平与精确。
  2. 按请求分配独占资源

    • 每个请求都获得确定的 CPU/内存资源,避免资源竞争导致性能抖动,从而保障账单的可控性。
  3. 低延时大并发的冷启动能力

    • 实例不常驻,而是按需启动。平台必须优化冷启动延时,在大规模并发场景下快速分配资源,同时在空闲时立即回收,避免浪费。
  4. 1ms 完成活跃/闲置状态转化

    • 在无请求时通过冻结函数实例的 CPU 调度,转成闲置状态,确保不再消耗时间片,请求来到时候,实时转成活跃状态,允许 CPU 调度,这是实现毫秒级精确计费和公平性的保障。

这一阶段让函数计算真正区别于虚拟机和容器租用模式,奠定了"按请求计费"的核心心智模型。

阶段二:多并发+毫秒级计费------面向 Web 应用的优化

随着函数计算逐渐普及,除了事件触发外,Web Server 等 I/O 型场景也开始被采用。如果继续采用单请求独占计费,对比传统多并发的服务模型,成本很难接受,因此进入了第二阶段的演化。

核心变化是:突破单并发限制 ,按函数实例的活跃时间段 计费,并将粒度精细化到 1ms,从而支撑 Web 应用、API 服务等主流场景,如下图所示。

支撑这一演化的关键技术包括:

  1. 识别活跃时间段作为计费边界

    • 从"单请求时长"转变为"活跃区间",只要实例内有请求在执行,即视为活跃计费,不管并发多少请求。
  2. 引入 Custom Runtime / Container Runtime

    • 支持用户平滑迁移主流 Web 框架(如 Express、Flask、Spring Boot),这些框架天然支持多并发,能够降低成本并收敛数据库连接数,减少连接暴涨带来的风险。
  3. 缩短计费粒度:从 100ms 到 1ms

    • 大多数 Web 请求延时低于 100ms,如果仍按 100ms 粒度计费,用户成本过高。精细化到 1ms,使账单更公平。
  4. 极致优化平台全链路延迟

    • Web 应用对端到端延迟极其敏感,平台必须在鉴权、路由、调度、转发等环节做性能优化,避免平台开销成为主要瓶颈。

这一阶段的价值在于:从"为单个请求买单"转变为"为活跃区间买单",辅以更精细的粒度和运行时灵活性,让函数计算从事件驱动扩展到主流 Web/API 服务场景。

阶段三:按实际资源消耗计费------AI 时代的价值计费

AI 应用具有长会话、强交互、低延迟的特点:

  • 模型对话需要保持上下文;
  • 语音/流式生成需要实时响应;
  • 会话中可能包含多种工具调用与后台任务。

这类应用往往是稀疏型负载:大多数时间处于低负载,仅维持长连接和上下文。传统"请求边界=活跃,闲置时冻结 CPU"的机制不再适配:如果一律计为活跃,用户在"低价值"的保活状态下将付出过高成本。

因此,第三阶段的核心转变是:在识别请求边界的基础上,引入按实际资源消耗动态区分"活跃/闲置" 的计费模型。低负载状态下减免 CPU 费用,同时仍然允许 AI 应用运行后台任务。

支撑这种演化的关键技术包括:

  1. 支持会话亲和性

    • 引入会话亲和性机制,使得同一会话的请求路由到同一个实例,避免上下文丢失。
    • 用户可通过配置 IdleTimeout 主动控制会话保留时间(即将发布)。
  2. 按实际资源消耗判断活跃/闲置

    • 在过去"有请求=活跃"的基础上,引入根据资源利用率感知活跃/闲置的机制。
    • 如果 CPU 使用超过阈值,则记为"活跃"并计算 CPU 费用;如果只是心跳/轻量保活,CPU使用极低,则记为闲置,免去 CPU 费用,仅收内存/磁盘/网络成本。
  3. 执行期间低负载的减免机制

    • 在有请求执行时,函数计算以秒为周期采样,如果 CPU 使用低于阈值,自动减免该周期的 CPU 费用。
    • 在 MCP、WebSocket 等典型低负载场景默认启用,平台主动让利,避免"在线=计费"的粗暴逻辑。
  4. 支持不冻结,允许后台任务持续运行

    • 在 AI 场景中,冻结会导致长连接中断、缓存失效,恢复代价高。
    • 函数计算支持不冻结模式,允许请求结束后继续运行后台任务,如缓存预热、索引更新、回调处理。
    • 这类任务的费用仍然根据实际资源消耗判定为活跃或闲置,差异化计费。

第三阶段的价值在于:从"为活跃区间买单"进一步演化为"按资源消耗分层计费",账单更好地对齐到有效计算,避免因长连接或低负载保活而产生额外成本,让 Serverless 真正适配 AI 时代的长会话与强交互负载。(由于 GPU 等异构资源的稀缺性,暂不纳入支持范围。)

函数计算的演化方向是把产品形态与用户价值更紧密地对齐

函数计算的计费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

  • 阶段一: 按请求计费 ------ 降低门槛,让用户只为调用付费;
  • 阶段二: 活跃区间计费 ------ 扩展场景,让 Web/API 应用也能高效低成本运行;
  • 阶段三: 按资源消耗计费 ------ 贴近价值,让 AI 应用在长会话与低负载下也能公平付费。

在 AI 时代,函数计算一直坚持走向"让开发者只关心业务逻辑,云厂商自动完成一切资源管理与调度"的愿景,最终让计算像水、电一样随时可得、按实际使用价值付费。

相关推荐
阿里云云原生1 天前
嘉银科技基于阿里云 Kafka Serverless 提升业务弹性能力,节省成本超过 20%
kafka·serverless
阿里云云原生1 天前
函数计算进化之路:AI Sandbox 新基座
serverless
阿里云云原生2 天前
应用多、交付快,研发运维怎么管?看云效+SAE 如何一站式破局
serverless
阿里云云原生5 天前
重塑云上 AI 应用“运行时”,函数计算进化之路
serverless
阿里云云原生5 天前
企业级 AI Agent 开发指南:基于函数计算 FC Sandbox 方案实现类 Chat Coding AI Agent
serverless
Serverless社区5 天前
函数计算进化之路:AI Sandbox 新基座
阿里云·云原生·serverless
阿里云云原生5 天前
AI 玩转网页自动化无压力:基于函数计算 FC 构建 Browser Tool Sandbox
serverless
AI云原生7 天前
如何使用Docker快速运行Firefox并实现远程访问本地火狐浏览器的教程
运维·docker·云原生·容器·serverless·firefox·kubeless
Clownseven7 天前
2025云计算趋势:Serverless与AI大模型如何赋能中小企业
人工智能·serverless·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