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 leader 才发现,公司最想裁掉的,不是上班总迟到的,也不是下班搞失联的,而是经常把这 3 句话挂在嘴边的"
这是最近在职场社区里又被聊热起来的一个老话题。
作为一个在职场上混迹了近 9 年的程序员,一路走来亲眼目睹和经历了程序员职场里的各种风雨。从一开始的大头兵到后来负责一个独立的小团队,从一个所谓的 leader 的视角上来看问题,对这个事情的理解似乎又有了一些变化。
在我刚成为小团队负责人时,和许多职场人一样,我以为那些显而易见的职业毛病------比如习惯性迟到、到点就消失联系不上------才是最让管理者头疼的。直到自己坐上这个位置,真实去参与招人、考核、决策,才明白有些表象问题在 leader 眼中其实根本不算什么。
回到文首的话题,说的似乎有些夸张,但在真实的职场里确实是存在的,工作能力当然重要,但是"沟通艺术"和"向上管理"同样也不容忽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 3 句看似平常却极具"杀伤力"的话,相信我们平时可能也听过。
1、"这个需求做不了"
这句话相信在平时的需求会或者评审会上经常会听到。
当接到一个新需求或任务时,有些同学的第一反应是:"这个需求做不了"。
当员工说出"这个需求做不了"时,背后的含义有可能是"我不想做"、"我不会做"或"我觉得没必要做"。无论是哪种情况,传递出来的都是拒绝和封闭的态度。
因为现代职场没有绝对"做不了"的事情,只有尚未找到的解决方案或者不够充分的资源支持而已。
如果面对平级的产品经理这样说倒还无所谓,如果面对大领导这样表达那就多少有些欠妥了。
所以遇到这类问题大可不必当场上头去否定 ,别急着说'做不了',我们不妨换一个方式来表达。
表达变换 Tips:
- "这个需求很有挑战,我需要先调研看看"
- "这个需求很有挑战,我需要XX资源和XX支持来实现它"
- "目前有几点困难,我需要先评估一下"
- "我需要XX资源和XX条件的支持,能否帮我协调"
2、"我以前都是这么做的"
当员工不断强调"以前都是这么做的",他实际上是在拒绝创新,拒绝适应变化,拒绝接受新思想。
在 IT 互联网行业,方法和工具迭代速度极快。之前曾经高效的方法,现在可能已经落后了,而对过往的经验和标签的一味固守往往会阻碍人进行第二层、第三层的进一步思考。
所以面对这种表达情形,我们不妨也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
表达变换 Tips:
- "我过去是这样做的,但不确定是否适合现在的情况,需要先确定一下"
- "过去我们是用XX方法做的,效果是XX。我们也可以探讨一下新方法,看看会不会更好"
- "我能分享一下过去做这类项目的经验教训,供大家参考"
- "我对这个新方法还不太熟,需要一点时间学习一下"
3、"这个不归我负责"
我认为这句话可能是这三句中最致命的一句,因为它通常反映的是一种界限感和团队协作意识的缺失。
"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在某些特殊的场景下确实"杀伤力"极大,尤其如果在上级领导问责面前这么说,那基本真就 gg 了。。
在团队工作中,职责边界清晰本是好事,但过度强调"不归我管"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而且有时候模糊地带的问题往往就是自己能创造价值的机会,而且即便自己不想插手,也完全没必要这样去表达,我们不妨也换一些表达方式。
表达变换 Tips:
- "这个事情谁更熟悉?我可以协助"
- "这个事情的负责人是xxx,我可以了解之后协助解决"
- "我不太熟悉这个领域,但可以了解一下,谁能给我指点"
- "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下这个问题的负责人,我可以暂时跟进一下"
所以以上这三点沟通的艺术也是程序员职场生活里切实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当你下次准备说出这三句话中的任何一句时,不妨先停顿三秒,换个表达方式。
虽说向上管理和沟通艺术是被很多程序员所诟病和瞧不上的,但是有时候因为一句上头的话或者表达而导致了某些通道的关闭那也实在是太可惜了,这很不公平,但这往往就是职场的现实。
程序员作为一个有个性的创造性群体要专注精进技术这本身没错,但是职场毕竟也是一个充满人情世故的江湖,掌握一些通用的职场规则和沟通艺术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埋头赶路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看看周围的环境和机会。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需要不停地适应和成长。共勉。
好了,那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分享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我们下篇见。
注:本文在GitHub开源仓库「编程之路」 github.com/rd2coding/R... 中已经收录,里面有我整理的6大编程方向(岗位)的自学路线+知识点大梳理、面试考点、我的简历、几本硬核pdf笔记,以及程序员生活和感悟,欢迎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