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的诸多分支中,CV(计算机视觉)是与人类感知能力最直接相关的领域之一。它的目标是让计算机像人眼和大脑一样,能够"看懂"图像和视频,从而实现识别、理解与决策。
一、术语定义
CV(Computer Vision,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的交叉学科,研究如何让机器通过图像或视频来获取、处理、分析和理解环境信息。
CV 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如何让计算机具备类似人类的视觉理解能力?
二、研究目标
计算机视觉的研究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感知(Perception):识别图像中的基本元素,如边缘、颜色、形状。
2、理解(Understanding):识别和定位目标、检测动作、解析场景。
3、决策(Decision-making):基于视觉输入进行推理或采取行动,例如自动驾驶中的刹车与转向。

示意图由 DALL-E 生成
类比理解:
计算机视觉就像给计算机装上了一双"眼睛"(摄像头)和一个"小脑袋"(算法模型),让它既能看得清(感知),又能看得懂(理解),最终能采取行动(决策)。
三、典型任务
1、图像分类(Image Classification)
判断图像属于哪一类。
例:猫 vs 狗,良性肿瘤 vs 恶性肿瘤。
2、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
不仅要识别类别,还要定位物体在图像中的位置。
例:自动驾驶识别"行人、车辆、红绿灯"。
3、图像分割(Segmentation)
将图像逐像素划分区域,识别边界和形状。
例:医学图像中分割出肿瘤区域。
4、姿态估计(Pose Estimation)
分析人体的关节点与动作。
例:健身辅助、动作捕捉。
5、视频理解(Video Understanding)
分析视频中的行为与事件。
例:识别"摔倒检测"、"运动动作识别"。
6、图像生成与修复(Image Generation & Restoration)
结合生成式模型,修复破损图像、生成虚拟场景。
四、技术演进
1、传统方法(1960s ~ 2010s 初)
基于特征工程:边缘检测(Canny)、SIFT、HOG 等。
局限:需要人工设计特征,泛化能力有限。
2、深度学习时代(2012 ~)
2012 年,AlexNet 在 ImageNet 挑战赛上取得重大突破,Top-5 错误率降至 15.3%(此前约为 26.2%)。
CNN(卷积神经网络)成为图像识别核心工具。
ResNet、EfficientNet 等进一步提升准确率和计算效率。
3、多模态与 Transformer(2017 ~)
Transformer 架构引入 CV:Vision Transformer(ViT)。
优势:能捕捉长距离依赖,适合统一处理图像与文本。
代表成果:CLIP(图文对齐模型)、SAM(Segment Anything Model, 分割任意模型)。
五、CV 与其他领域的关系
1、与 NLP(自然语言处理)结合:多模态 AI,如图文检索、图生文、文生图。
2、与 Robotics(机器人学)结合:视觉导航、机械臂抓取。
3、与医学结合:医疗影像诊断与手术辅助。
可以说,CV 是 AI 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眼睛",为自动化和智能化社会提供基础支撑。
六、挑战与问题
1、数据依赖:训练需要大量标注图像,成本高。
2、鲁棒性不足:在光照、角度、遮挡等变化下易出错。
3、隐私与伦理:人脸识别、大规模监控引发社会担忧。
4、泛化问题:在新环境中表现可能下降,需要更强的迁移学习能力。
📘 小结
定义:计算机视觉(CV)让机器具备"看"的能力。
目标:感知、理解、决策,模仿人类视觉。
任务:分类、检测、分割、姿态估计、视频理解、生成修复。
发展:从特征工程 → 深度学习 CNN → Transformer 与多模态。
意义:CV 是人工智能连接真实世界的重要入口,广泛应用于医疗、交通、安全、娱乐等领域。
可以说,没有计算机视觉,就很难谈及自动驾驶、智慧医疗与智能安防的落地。

"点赞有美意,赞赏是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