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受 bitbashing.io/async-rust.... 启发,其中2,3,4 节选自原文.
透明的多级并发(行) 方式
1.多机分布式并发(行)
2.单机多进程
构建并发系统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将代码拆分成多个进程。毕竟,操作系统是一个精简高效的并发机器,它会与硬件协同工作,让每个进程都觉得自己拥有了整个系统。操作系统的调度程序为我们提供了免费的并行性,运行时间片 任何在可用 CPU 核心上就绪的进程。 曾几何时,这是 唯一的方式 ,并且我们今天在将 shell 命令通过管道连接在一起时仍然使用它。
但这种方法有其局限性。进程间通信成本不低,因为大多数实现都需要将数据复制到操作系统内存,然后再复制回来
3.多线程间基于互斥锁的并发
我们可以使用线程 (共享相同内存的进程)来避免这些开销。常识告诉我们,应该将它们与诸如互斥锁 、 条件变量 和信号量之类 的神秘"野兽"联系起来。这是一场危险的游戏!简单的错误就会让你陷入竞争条件的 困境。 还有死锁和其他可怕的 问题,让你的代码里充满了 bug,比如只有在周二下雨,气温是 3 的倍数的时候才会出现。如果你想了解这些东西在现代硬件上是如何运作的,那就只有上帝保佑了.
4.线程间基于通道的并发
还有另一种方法。Tony Hoare 在其 1978 年的论文 《通信顺序进程 》中建议将线程与队列(或通道) 连接起来,以便线程之间互相发送消息。这种方法有很多优点:
由于线程不共享内存,它们与程序的其他部分享有类似进程的隔离。(内存安全的语言很难意外扰乱其他线程,这是加分项!)
每个线程都有一组非常明显的输入(它从哪个通道接收数据)和输出(它发送到哪个通道)。这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调试!对通道进行监测可以增强系统可见性,测量每个线程的吞吐量。
通道是同步的 。如果通道为空,接收方会等待,直到通道有数据。如果通道已满,发送方会等待。线程在有工作要做时永远不会休眠,如果它们的速度超过系统其他部分,则会优雅地暂停。
经过数十年的互斥疯狂之后, 许多现代语言都听取了霍尔的建议, 在其标准库中提供通道。 在 Rust 中,我们称它们为 std::sync::mpsc::sync_channel
。
5. 基于协程的并发
比如go 的协程,js 的 promise, java 的绿色线程,rust 的 async/await 等...
6. 硬件指令集并发
比如 SIMD,G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