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采用那种学习方法,学习形式,可以不定期地提取先前的想法和事实,并将它们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这就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都可以。
优秀的学生看问题不满足于浅尝辄止,他们常越过自己学科的藩篱去窥探外界。一旦这么做了,即使是在得不到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应对纷至沓来的想法,也不会再回头和别人一样行事。
而成绩差的学生只在本学科领域内打转,只读规定书目(甚至更少),事实上,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自我感觉良好(直到他们参加考试时才露出原形),因为他们不会有太多的自我怀疑。
成绩差的学生对自己的局限性认识不足,只有他们接触到外面大量的知识,才能看到自己所掌握的东西有多匮乏。
根据心理学上的邓宁---克鲁格效应(Kruger and Dunning,1999),那些在某方面不是很擅长的人反而往往过于自信,极度轻视做好的难度。而那些浸淫日久的人往往会非常谦虚,甚至过分低估自己的能力。原因是,优秀的学生会专注于尚未学到和掌握的东西,并因此不断提高自己的标准。
对成绩好的孩子,其实还有一种焦虑,我到了成年后才克服。那就是,针对良好的工作方法实践而言,你其实不需要重做以前做过的事情,而是从现在开始改变工作方式就行。不需要重新组织已有的任何东西,只要在必须处理事情的那一刻,换一种方式来处理就行了。
正如每一种行为的改变一样,工作习惯的改变也会有一个反复的过程。新的做法一开始可能会让你感到别扭,觉得不像凭直觉去做那样有必要性,这很正常。只要你找到正确的方向,这种努力都是值得的。
如果没有好的赛道,只有农村泥泞的土路。那么你开F1方程式赛车也没用,一样开不快。换而言之,选的方向不对,一开始就错了,即使是有最好的工具也不会大幅提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