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场景:当你在AI的对话框里输入"我觉得未来很迷茫",AI聊天框几乎瞬间弹出回应:"我能理解你的感受,这种感觉是很多人都会经历的。你愿意和我聊聊最近发生了什么吗?"而这,几乎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日常。
根据复旦发展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13.5%的年轻人更倾向于向AI倾诉心事,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父母亲人。
另一项由中国青年报社、中青校媒联合社交平台 Soul App 共同发起的大学生 AI 使用行为与心态洞察的调研结果则显示,26.0%的受访大学生会在情绪低落时主动向AI寻求安慰,这一比例已与"通过社交媒体获取网友反馈"的支持率持平。近八成受访大学生曾将AI作为闲聊对象甚至视为"朋友"。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网】
在过去,受限于AI的使用率以及AI技术发展的局限性,向AI倾诉还算不上一种很大众的现象。但现在,这些数据背后,一个明显的趋势正在形成------AI正在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首选"树洞"。
树洞的变迁
其实,从古至今,处在不同社会的人类,都需要一个能进行自我心理压力释放的倾诉载体。
只是现在,我们习惯将其统称为"树洞"。这一概念源于童话故事《皇帝长了驴耳朵》,故事中理发师通过树洞宣泄了无法言说的秘密。
无论是影视剧里常常出现的西方教堂祷告,寺庙祈福许愿,还是街道两旁的涂鸦墙、表白墙,又或是以前很流行的笔友之间的书信交往,随着时代的发展,树洞的身影从未消失。
到了互联网时代,树洞的形式进一步演变。微信/QQ漂流瓶、树洞微博、树洞网站、各类树洞APP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网络树洞,成为互联网时代,人们从线下转到线上进行倾诉的主要形式。
与线下呈点状分布的单一树洞不同,网络树洞可以说是树洞的集合体,多种树洞在这里汇集,促使散落在各处的情绪迅速凝结,形成情绪共振。
而今天,在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情感社交。AI聊天机器人也顺势成为了树洞的最新形态。它不仅能倾听,还能给予回应,实现了从单向倾诉到双向互动的质变。

年轻人为何选择AI?
年轻人选择AI作为倾诉对象,除了AI的普及与人类对其依赖性的提升,背后当然也离不开社会和心理原因。
首先,你能在凌晨2点习惯性感到emo的时候,毫不顾忌地给正在熟睡的朋友打电话倾诉烦恼吗?退一步来讲,即使关系好到可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你又能保证睡眼朦胧接到电话的朋友,能够全神贯注听完你长篇大论的"废话"后,给到一个有价值的回应吗?
现实中,可能很难做到,但24小时在线、永不抱怨的AI,可以实现你随时倾诉的需求,这种便利性是真人无法比拟的。
其次,匿名性和隐私保护也是AI树洞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因素。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对隐私性的重视程度远超以往。有些想法不想让别人知道,就会希望有树洞的存在。AI不会随便评价使用者,很多时候反馈还很积极,很好地满足了匿名性、隐私性和不被评价的需求。
回到社会层面,随着年轻人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人们对自我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然而,身处高速运转的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疏离,却导致我们对他人的内心世界缺乏关注,情绪无处安放。
AI就成为了一个最佳的情感出口。而且除了能提供一个安全空间外,AI的语言理解力和知识储备足以回应大部分的情感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向AI倾诉还能完美规避真人抬杠、或者理解能力为负带来的"火上浇油"。
当我们获得AI的共情反馈时,大脑就会触发催产素等神经递质的分泌,产生与真实社交类似的放松感、舒适感。
那么,习惯向AI吐露感情困惑、自我怀疑的年轻人,是否变得越来越冷漠了?
其实,向AI倾诉,或许不是年轻人变得冷漠了,而是大家选择了一种不打扰外界的情感宣泄方式,安静地进行一场清醒和自救。
AI,为年轻人提供了一把庇护伞,在这里,情绪被真实地呈现,不会被评判、被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