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智能体设计模式:多智能体协作

核心思想

  • 单体 Agent 在处理复杂、多领域任务时能力有限。
  • 多 Agent 协作模式通过将任务分解为子问题,并分配给具备专门工具或知识的 Agent 来解决。
  • 协作的关键在于 通信机制 :需要标准化协议和共享本体,确保数据交换、任务委托和结果协调。

协作模式类型

  1. 顺序交接:一个 Agent 完成任务后交给下一个(类似流水线)。
  2. 并行处理:多个 Agent 同时处理不同部分,最后合并结果。
  3. 辩论与共识:不同观点的 Agent 讨论并达成更优决策。
  4. 层次结构:管理者 Agent 动态分配任务给下属 Agent。
  5. 专家团队:研究员、作家、编辑等专门角色协作。
  6. 批评者-审查者:一组 Agent 生成内容,另一组负责审查和反馈,提升质量与安全性。

系统设计要素

  • 角色与职责:每个 Agent 有明确目标。
  • 通信渠道:定义数据交换方式。
  • 任务流/交互协议:规定协作步骤。
  • 框架支持:如 CrewAIGoogle ADK 提供结构化方法。

应用场景

  • 研究与分析:信息检索、总结、趋势识别、报告撰写。
  • 软件开发:需求分析、代码生成、测试、文档编写。
  • 创意内容生成:市场调研、文案、设计、社交媒体排期。
  • 金融分析:数据获取、新闻情绪分析、技术分析、投资建议。
  • 客户支持:前线 Agent 处理常见问题,复杂问题升级给专家。
  • 供应链优化: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协作优化库存与物流。
  • 网络分析与修复:多 Agent 协作定位并修复问题。

通信与关系模型

  1. 单 Agent:独立运行,适合简单任务。
  2. 网络模型:点对点通信,去中心化,弹性强但难以管理。
  3. 监督者模型:一个中心 Agent 管理下属,清晰但可能成为瓶颈。
  4. 监督者作为工具:提供资源和指导,而非直接控制。
  5. 层次化模型:多级监督者,适合复杂任务分解。
  6. 自定义模型:根据特定需求灵活设计,常用于动态环境。

概览与要点

  • 是什么:解决单体 Agent 无法处理的复杂问题。
  • 为什么:通过任务分解 + 专业化 Agent 协作,提升效率与质量。
  • 经验法则:当任务复杂、可分解、需要多领域知识或并行处理时使用。
  • 关键要点
    • 多 Agent 协作 = 专业角色 + 分布式任务 + 通信机制。
    • 协作形式多样:顺序、并行、辩论、层次化。
    • 适合复杂研究、软件开发、创意生成等场景。

结论

  • 多 Agent 协作模式能显著增强 模块化、可扩展性和稳健性
  • 协作产生的 集体智能 超越单个 Agent 的能力。
  • 本章为后续探讨 Agent 与外部环境交互 奠定基础。
相关推荐
李广坤17 小时前
状态模式(State Pattern)
设计模式
李广坤19 小时前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设计模式
李广坤19 小时前
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
设计模式
李广坤20 小时前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
设计模式
李广坤20 小时前
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Pattern)
设计模式
阿无,1 天前
java23种设计模式之前言
设计模式
Asort1 天前
JavaScript设计模式(八):组合模式(Composite)——构建灵活可扩展的树形对象结构
前端·javascript·设计模式
数据智能老司机1 天前
数据工程设计模式——数据基础
大数据·设计模式·架构
笨手笨脚の1 天前
设计模式-代理模式
设计模式·代理模式·aop·动态代理·结构型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