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智能体设计模式:多智能体协作

核心思想

  • 单体 Agent 在处理复杂、多领域任务时能力有限。
  • 多 Agent 协作模式通过将任务分解为子问题,并分配给具备专门工具或知识的 Agent 来解决。
  • 协作的关键在于 通信机制 :需要标准化协议和共享本体,确保数据交换、任务委托和结果协调。

协作模式类型

  1. 顺序交接:一个 Agent 完成任务后交给下一个(类似流水线)。
  2. 并行处理:多个 Agent 同时处理不同部分,最后合并结果。
  3. 辩论与共识:不同观点的 Agent 讨论并达成更优决策。
  4. 层次结构:管理者 Agent 动态分配任务给下属 Agent。
  5. 专家团队:研究员、作家、编辑等专门角色协作。
  6. 批评者-审查者:一组 Agent 生成内容,另一组负责审查和反馈,提升质量与安全性。

系统设计要素

  • 角色与职责:每个 Agent 有明确目标。
  • 通信渠道:定义数据交换方式。
  • 任务流/交互协议:规定协作步骤。
  • 框架支持:如 CrewAIGoogle ADK 提供结构化方法。

应用场景

  • 研究与分析:信息检索、总结、趋势识别、报告撰写。
  • 软件开发:需求分析、代码生成、测试、文档编写。
  • 创意内容生成:市场调研、文案、设计、社交媒体排期。
  • 金融分析:数据获取、新闻情绪分析、技术分析、投资建议。
  • 客户支持:前线 Agent 处理常见问题,复杂问题升级给专家。
  • 供应链优化: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协作优化库存与物流。
  • 网络分析与修复:多 Agent 协作定位并修复问题。

通信与关系模型

  1. 单 Agent:独立运行,适合简单任务。
  2. 网络模型:点对点通信,去中心化,弹性强但难以管理。
  3. 监督者模型:一个中心 Agent 管理下属,清晰但可能成为瓶颈。
  4. 监督者作为工具:提供资源和指导,而非直接控制。
  5. 层次化模型:多级监督者,适合复杂任务分解。
  6. 自定义模型:根据特定需求灵活设计,常用于动态环境。

概览与要点

  • 是什么:解决单体 Agent 无法处理的复杂问题。
  • 为什么:通过任务分解 + 专业化 Agent 协作,提升效率与质量。
  • 经验法则:当任务复杂、可分解、需要多领域知识或并行处理时使用。
  • 关键要点
    • 多 Agent 协作 = 专业角色 + 分布式任务 + 通信机制。
    • 协作形式多样:顺序、并行、辩论、层次化。
    • 适合复杂研究、软件开发、创意生成等场景。

结论

  • 多 Agent 协作模式能显著增强 模块化、可扩展性和稳健性
  • 协作产生的 集体智能 超越单个 Agent 的能力。
  • 本章为后续探讨 Agent 与外部环境交互 奠定基础。
相关推荐
数据知道5 小时前
Go语言设计模式:工厂模式详解
开发语言·设计模式·golang·go语言·工厂模式
懒羊羊不懒@6 小时前
JavaSe—泛型
java·开发语言·人工智能·windows·设计模式·1024程序员节
rookie_fly17 小时前
基于Vue的数字输入框指令
前端·vue.js·设计模式
Yeniden18 小时前
【设计模式】# 外观模式(Facade)大白话讲解!
java·设计模式·外观模式
Yeniden18 小时前
【设计模式】 组合模式(Composite)大白话讲解
java·设计模式·组合模式
Damon小智1 天前
鸿蒙元服务深度实践:跨端唤醒与状态共享的设计模式
华为·设计模式·harmonyos
shaominjin1231 天前
单例模式:设计模式中的“独一无二“之道
android·单例模式·设计模式
欠你一个bug1 天前
Java设计模式应用--装饰器模式
java·设计模式·装饰器模式
LoveXming2 天前
Chapter14—中介者模式
c++·microsoft·设计模式·中介者模式·开闭原则
崎岖Qiu2 天前
【设计模式笔记06】:单一职责原则
java·笔记·设计模式·单一职责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