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设计模式之行为型模式:迭代器模式(Iterator)

迭代器模式(Iterator)是行为型设计模式的一种,它提供了一种顺序访问聚合对象元素的方法,而无需暴露聚合对象的内部结构。这种模式将遍历逻辑与聚合对象分离,使遍历操作更加灵活,同时支持对同一聚合对象进行多种不同的遍历。

一、核心思想与角色

迭代器模式的核心是"分离聚合与遍历",通过引入迭代器对象统一遍历接口,使客户端可以用相同的方式遍历不同的聚合结构。其核心角色如下:

角色名称 核心职责
抽象迭代器(Iterator) 定义遍历聚合对象的接口,包含hasNext()(是否有下一个元素)和next()(获取下一个元素)等方法。
具体迭代器(ConcreteIterator) 实现抽象迭代器接口,记录当前遍历位置,完成实际的遍历逻辑。
抽象聚合(Aggregate) 定义创建迭代器的接口(如createIterator()),声明聚合对象的基本操作。
具体聚合(ConcreteAggregate) 实现抽象聚合接口,存储元素集合,返回具体迭代器实例。
客户端(Client) 通过抽象迭代器接口遍历聚合对象,无需关心聚合的具体类型和内部结构。

核心思想:将聚合对象的遍历逻辑封装到迭代器中,客户端通过迭代器接口访问聚合元素,使聚合与遍历解耦,同时支持多种遍历方式(如正序、逆序)。

二、实现示例(自定义集合与迭代器)

假设我们需要实现一个自定义的动态数组(DynamicArray)和链表(LinkedList),并为它们提供统一的遍历接口。使用迭代器模式可使客户端用相同的方式遍历两种不同的聚合结构:

cpp 复制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 1. 抽象迭代器
template <typename T>
class Iterator {
public:
    virtual bool hasNext() const = 0; // 是否有下一个元素
    virtual T next() = 0;             // 获取下一个元素
    virtual ~Iterator() = default;
};

// 2. 抽象聚合
template <typename T>
class Aggregate {
public:
    virtual Iterator<T>* createIterator() = 0; // 创建迭代器
    virtual void add(const T& item) = 0;       // 添加元素
    virtual int size() const = 0;              // 获取元素数量
    virtual ~Aggregate() = default;
};

// 3. 具体聚合1:动态数组
template <typename T>
class DynamicArray : public Aggregate<T> {
private:
    T* elements;   // 元素数组
    int capacity;  // 容量
    int count;     // 当前元素数量

    // 扩容
    void resize() {
        capacity *= 2;
        T* newElements = new T[capacity];
        for (int i = 0; i < count; ++i) {
            newElements[i] = elements[i];
        }
        delete[] elements;
        elements = newElements;
    }

public:
    DynamicArray(int initialCapacity = 4) 
        : capacity(initialCapacity), count(0) {
        elements = new T[capacity];
    }

    // 添加元素
    void add(const T& item) override {
        if (count >= capacity) {
            resize();
        }
        elements[count++] = item;
    }

    // 获取指定位置元素(供迭代器使用)
    T get(int index) const {
        if (index >= 0 && index < count) {
            return elements[index];
        }
        throw std::out_of_range("索引越界");
    }

    int size() const override {
        return count;
    }

    // 创建数组迭代器
    Iterator<T>* createIterator() override;

    ~DynamicArray() {
        delete[] elements;
    }
};

// 3. 具体迭代器1:数组迭代器
template <typename T>
class ArrayIterator : public Iterator<T> {
private:
    DynamicArray<T>* array; // 关联的数组
    int currentIndex;       // 当前索引

public:
    ArrayIterator(DynamicArray<T>* arr) : array(arr), currentIndex(0) {}

    bool hasNext() const override {
        return currentIndex < array->size();
    }

    T next() override {
        if (hasNext()) {
            return array->get(currentIndex++);
        }
        throw std::out_of_range("没有更多元素");
    }
};

// 为DynamicArray实现createIterator(需在ArrayIterator定义后)
template <typename T>
Iterator<T>* DynamicArray<T>::createIterator() {
    return new ArrayIterator<T>(this);
}

// 3. 具体聚合2:链表
template <typename T>
class LinkedList : public Aggregate<T> {
private:
    // 链表节点
    struct Node {
        T data;
        Node* next;
        Node(const T& d) : data(d), next(nullptr) {}
    };

    Node* head;  // 头节点
    int count;   // 元素数量

public:
    LinkedList() : head(nullptr), count(0) {}

    void add(const T& item) override {
        Node* newNode = new Node(item);
        if (!head) {
            head = newNode;
        } else {
            Node* current = head;
            while (current->next) {
                current = current->next;
            }
            current->next = newNode;
        }
        count++;
    }

    int size() const override {
        return count;
    }

    // 获取头节点(供迭代器使用)
    Node* getHead() const {
        return head;
    }

    // 创建链表迭代器
    Iterator<T>* createIterator() override;

    ~LinkedList() {
        Node* current = head;
        while (current) {
            Node* next = current->next;
            delete current;
            current = next;
        }
    }
};

// 3. 具体迭代器2:链表迭代器
template <typename T>
class ListIterator : public Iterator<T> {
private:
    typename LinkedList<T>::Node* current; // 当前节点(注意typename声明嵌套类型)

public:
    ListIterator(LinkedList<T>* list) : current(list->getHead()) {}

    bool hasNext() const override {
        return current != nullptr;
    }

    T next() override {
        if (hasNext()) {
            T data = current->data;
            current = current->next;
            return data;
        }
        throw std::out_of_range("没有更多元素");
    }
};

// 为LinkedList实现createIterator
template <typename T>
Iterator<T>* LinkedList<T>::createIterator() {
    return new ListIterator<T>(this);
}

// 客户端代码:统一遍历不同聚合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printAggregate(Aggregate<T>* aggregate) {
    Iterator<T>* iterator = aggregate->createIterator();
    std::cout << "元素列表:";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td::cout << iterator->next() << " ";
    }
    std::cout << std::endl;
    delete iterator;
}

int main() {
    // 测试动态数组
    Aggregate<int>* array = new DynamicArray<int>();
    array->add(10);
    array->add(20);
    array->add(30);
    std::cout << "遍历动态数组:" << std::endl;
    printAggregate(array);

    // 测试链表
    Aggregate<std::string>* list = new LinkedList<std::string>();
    list->add("Hello");
    list->add("World");
    list->add("Iterator");
    std::cout << "\n遍历链表:" << std::endl;
    printAggregate(list);

    // 释放资源
    delete array;
    delete list;

    return 0;
}

三、代码解析

  1. 抽象迭代器(Iterator)

    定义了模板接口,包含hasNext()(判断是否有下一个元素)和next()(获取下一个元素)方法,为所有具体迭代器提供统一规范。

  2. 抽象聚合(Aggregate)

    定义了模板接口,包含createIterator()(创建迭代器)、add()(添加元素)和size()(获取大小)方法,所有聚合类都需实现这些接口。

  3. 具体聚合与迭代器

    • 动态数组(DynamicArray) :内部用数组存储元素,实现了add()等方法,createIterator()返回ArrayIterator实例。
    • 数组迭代器(ArrayIterator) :记录当前索引(currentIndex),通过hasNext()判断是否越界,next()返回当前元素并递增索引。
    • 链表(LinkedList) :内部用节点链表存储元素,createIterator()返回ListIterator实例。
    • 链表迭代器(ListIterator) :记录当前节点(current),hasNext()判断节点是否为空,next()返回当前节点数据并移动到下一个节点。
  4. 客户端使用

    客户端通过printAggregate()函数统一遍历不同聚合(数组和链表),该函数仅依赖抽象的AggregateIterator接口,无需知道具体聚合类型,体现了"依赖倒置原则"。

四、核心优势与适用场景

优势
  1. 解耦聚合与遍历:聚合对象无需关心遍历逻辑,迭代器专注于遍历,符合单一职责原则。
  2. 统一遍历接口:客户端可用相同的代码遍历不同的聚合结构(如数组、链表、树),简化了客户端代码。
  3. 支持多种遍历:可为同一聚合提供多种迭代器(如正序、逆序、过滤迭代器),客户端按需选择。
  4. 隐藏内部结构:迭代器屏蔽了聚合对象的内部实现(如数组的索引、链表的节点),保护了聚合的封装性。
适用场景
  1. 需要遍历复杂聚合结构:如自定义集合类(数组、链表、哈希表)、树形结构(二叉树、目录树)。
  2. 希望统一遍历接口 :当系统中有多种聚合类型,且希望客户端用一致的方式遍历时(如STL中的begin()/end())。
  3. 需要多种遍历方式:如对集合同时支持正序遍历、逆序遍历、按条件过滤遍历。

五、与其他模式的区别

模式 核心差异点
迭代器模式 专注于聚合对象的遍历,分离遍历逻辑与聚合结构,提供统一遍历接口。
访问者模式 通过访问者对象为不同元素添加新操作,不关注遍历,侧重操作扩展。
组合模式 构建树形结构表示"部分-整体"关系,可与迭代器模式结合使用(如遍历组合对象)。
工厂模式 迭代器的创建过程可通过工厂模式实现(如createIterator()本质是工厂方法)。

六、实践建议

  1. 使用模板实现通用迭代器:如示例中使用C++模板,使迭代器可支持任意数据类型,提高复用性。
  2. 实现双向迭代器 :对于需要反向遍历的场景,可扩展迭代器接口,添加hasPrevious()previous()方法。
  3. 支持迭代器失效处理:当聚合对象被修改(如添加/删除元素)时,需考虑迭代器是否失效(如STL中的迭代器失效规则)。
  4. 结合C++11迭代器特性 :在实际开发中,可遵循C++标准库的迭代器设计(如begin()/end()++运算符重载),提高代码兼容性。

迭代器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标准化遍历操作,隔离聚合与遍历"。它通过统一的迭代器接口,使客户端可以忽略聚合对象的内部结构,用一致的方式遍历各种集合,同时为扩展新的聚合类型或遍历方式提供了便利。在设计自定义集合类或需要统一遍历逻辑的场景中,迭代器模式是不可或缺的设计选择。

相关推荐
努力努力再努力wz5 小时前
【C++进阶系列】:万字详解智能指针(附模拟实现的源码)
java·linux·c语言·开发语言·数据结构·c++·python
凤年徐5 小时前
【C++】string的模拟实现
c语言·开发语言·c++
牟同學5 小时前
从赌场到AI:期望值如何用C++改变世界?
c++·人工智能·概率论
夜晚中的人海5 小时前
【C++】智能指针介绍
android·java·c++
简小瑞5 小时前
VSCode源码解密:一行代码解决内存泄漏难题
前端·设计模式·visual studio code
Asort5 小时前
JavaScript设计模式(九)——装饰器模式 (Decorator)
前端·javascript·设计模式
rongqing20195 小时前
Google 智能体设计模式:模型上下文协议 (MCP)
设计模式
小小前端_我自坚强5 小时前
2025WebAssembly详解
前端·设计模式·前端框架
笨手笨脚の5 小时前
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
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行为型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