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Robotics 研究综述:基于学习方法的机器人操作动力学模型

摘要Abstract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不需要精确的物理公式,就能直觉地预测世界的变化:一推杯子,它会滑动;揉面团,它会变形。这种"直觉物理"让人类在复杂环境中能够自如应对。然而,对于机器人来说,想要达到类似的能力却并不容易。传统的物理建模方法虽然理论完备,但往往要求完整的状态信息,而现实环境下的数据却充满缺失与不确定。

学习动力学模型近年来,一种新的思路逐渐兴起------基于学习的动力学模型(learning-based dynamics models)。它们不依赖先验方程,而是直接从交互数据中"学会"预测未来。这不仅让机器人能够捕捉摩擦、变形、复杂接触等难以建模的因素,还能在实时控制中更快、更灵活。正如本文作者指出的,正是这些进步让机器人在操纵布料、面团、颗粒物等过去难以应对的任务上展现了惊人的能力。

图1.如何工作模拟结果揭示了什么?(对应论文图2、3)论文从"状态表示"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梳理。像素级表示能最大程度还原环境,但数据量庞大、学习成本高;潜在空间表示则通过压缩特征提升效率,却可能失去细节;粒子模型为三维物体提供精细刻画,适合变形物体,但依赖高质量的点云感知;关键点表示用稀疏点捕捉核心特征,适合衣物、工具等对象的控制;而面向对象的表示,则更接近人类直觉,以"物"为中心来建模交互。这些不同层次的抽象构成了一个光谱,如何平衡效率、泛化能力和可解释性,成为研究者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图2.物品抓取与识别机器人控制在控制层面,学习型动力学模型既可以结合运动规划,用于路径与轨迹优化,也可以与强化学习融合,为策略学习提供模拟环境。无论是简单的物体推移,还是长时间的柔性物体操作,多物体协作,甚至是工具使用,研究者都已经展示了令人期待的应用图景。从机器人包裹货物、做面食,到利用触觉与视觉多模态信息实现稳定控制,学习型动力学模型正在逐渐拓展机器人的边界。

行业价值当然,前路依旧漫长。如何在部分可观测环境中保持鲁棒?如何让模型具备跨场景的泛化能力?如何将图形学的新型三维表示(如高斯点渲染、神经辐射场)融入机器人控制?这些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未来的突破口。作者特别提出,借鉴"基础模型"的思路,或许有机会训练出跨任务、跨场景的通用动力学模型,成为机器人领域真正的"基础设施"。这篇综述,不仅是对学习型动力学模型的全面梳理,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展望。它提醒我们,赋予机器人直觉物理的道路,可能并非纯粹的公式推演,而是数据、学习与结构偏置共同织就的故事。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机器人能像人类一样,不仅会"算",更会"感知"和"预见"。

相关推荐
Axis tech17 分钟前
Xsens动作捕捉系统:训练、实时控制机器人
机器人
sibo_yzm18 分钟前
如何实现FANUC/埃斯顿/汇川机器人与西门子PLC实时数据互传?
机器人·西门子plc·fanuc机器人·汇川机器人·埃斯顿机器人
具身新纪元20 分钟前
告别预训练:清华大学πRL实现机器人“在实践中进化”的通用解决方案
机器人·具身智能
Doc.S31 分钟前
【保姆级教程】在AutoDL容器中部署EGO-Planner,实现无人机动态避障规划
人工智能·python·信息可视化·机器人
视觉&物联智能3 小时前
【杂谈】-制造业变革:机器人与自动化引领新时代
人工智能·ai·机器人·自动化·aigc·agi·deepseek
No0d1es3 小时前
电子学会青少年机器人技术(五级)等级考试试卷-理论综合(2025年9月)
青少年编程·机器人·电子学会·真题·五级·2025年·理论综合
峰顶听歌的鲸鱼17 小时前
9.OpenStack管理(三)
运维·笔记·分布式·openstack·学习方法
我命由我1234518 小时前
Photoshop - Photoshop 工具栏(22)单行选框工具
学习·ui·职场和发展·求职招聘·职场发展·学习方法·photoshop
鲁邦通物联网19 小时前
开发者实践:机器人梯控的 API 对接、边缘调度与 MQTT 解耦
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机器人梯控·agv梯控·非侵入式采集
江湖独行侠20 小时前
每日一篇-【ICRA2025】-->任务感知语义地图:超越指令的自主机器人任务分配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