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t S / Agent S2 的架构、亮点与局限

一、Agent S / S2 的技术细节拆解

以下内容基于 Simular AI 官网上的介绍、论文(例如 arXiv 上的 Agent S 和 Agent S2 论文)以及公开资料整理。arXiv+3arXiv+3simular.ai+3

1. 总体目标与任务空间

  • 任务类型 :Agent S 的目标是让 AI 能像人一样操作电脑(GUI,图形界面),执行多步任务(如打开软件、修改文件、网页操作等)。它是一个 "computer-use agent" 框架。arXiv+3GitHub+3simular.ai+3

  • 它尝试解决三个关键挑战:

    1. 获取领域特定知识 (不同软件 / 不同界面可能规则不同)

    2. 长 Horizon 规划 (任务通常要拆成很多子步骤)

    3. 动态 / 非统一界面 (按钮位置、UI 布局可能变化)arXiv+1

2. 架构模块 & 流程

Agent S 的核心架构,可以抽象为 "分层 + 经验 + 接口" 三大组成。以下是典型流程 / 模块:

模块 / 部分 功能 / 作用 备注 / 交互关系
Manager(管理者 / 规划器) 负责将高层任务拆解成若干子任务(subtasks) 它会基于 经验增强的分层规划 (experience-augmented hierarchical planning)来决定子任务顺序与结构。simular.ai+1
Worker(执行者 / 子任务执行) 针对子任务生成具体操作动作(action),执行子任务 Worker 会借助内部记忆(episodic memory)来辅助生成操作细节。simular.ai+1
Agent-Computer Interface (ACI) 执行具体的 GUI 操作(点击、输入、热键等),并获得界面反馈 它充当"模型→电脑"的桥梁,负责低层 "人与界面交互"的部分。arXiv+2simular.ai+2
Memory / 经验模块 分为 Narrative Memory(叙事记忆)和 Episodic Memory(情节记忆) 用来存储高层任务经验和具体子任务经验,以便后续复用或改进。simular.ai+2arXiv+2
外部知识检索 / Web 检索 用于获取最新、动态的软件 / 界面知识 在拆分子任务 / 规划时,Manager 可以调用外部知识来源辅助决策。simular.ai+1
自我评估 / 经验更新机制 完成任务后总结轨迹、更新记忆模块 使模型随着"业务使用"不断改进。simular.ai+1

执行流程(简化版)

  1. 用户给定高层任务(如"帮我把这个文档转成 PDF")

  2. Manager 拆分为子任务(如"打开应用"、"选择文件"、"保存为 PDF")

  3. 对于每个子任务,Worker 根据 episodic memory + 当前界面状态生成具体动作序列

  4. 通过 ACI 执行动作 → 得到界面反馈(截图 / UI 状态)

  5. 若中间失败或界面变化,则可能触发 replanning(调整子任务结构)

  6. 最终任务完成后,整个路径被总结写入 Narrative / Episodic memory,以便将来复用

3. Agent S2 的改进点 (第二代)

Agent S2 在架构上做了一些关键升级,力图解决 Agent S 在某些方面的短板。以下是 S2 的几个改进与新设计:simular.ai+1

改进 / 新设计 目的 / 意义 具体方式 /亮点
模块化 / 通用 + 专家模型结合 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大模型,让每个模块更专业、更精准 用 generalist 模块负责广义规划 + specialist 模块负责精细执行 / 视觉 grounding 等子任务。arXiv+1
主动 (Proactive) 分层规划 不再被动遇错才重规划,而是动态地在子任务间调整和细化规划 保持规划连续性与前后子任务的一致性。arXiv
界面定位 / 视觉 Grounding 不再仅仅依赖可访问性树 (accessibility tree) 作为界面语义基础 Agent S2 可以从原始截图(raw screenshot)输入,通过视觉模型精确定位按钮 / UI 元素。arXiv
更细粒度 ACI 接口设计 将低级操作、文本高亮、选择等子任务交给专家模块处理 减轻高层模型的负载,让高层模型专注规划、推理。simular.ai+1
持续学习 / 经验积累机制 更好地在使用中积累经验、修正错误 模块内部能"随用随学",长期使 agent 越来越精熟。arXiv

S2 在多个 benchmark 上都取得了比 S1 更好的性能:如在 OSWorld 不同步长任务上、Android 世界、WindowsAgentArena 上都表现出较好的泛化能力。arXiv


二、亮点与局限(优点与挑战)

通过以上拆解,我们可以总结 Agent S / S2 在设计上的几个亮点,以及它们目前仍面临的局限/挑战。

优点 / 创新亮点

  1. 直接操作 GUI 的能力

    而不是调用 API 或预写脚本,Agent S 直接模拟人与界面的交互,这使它在没有 API 接口或无脚本支持的软件环境中也能工作。

  2. 经验 + 检索增强

    它结合"内存经验"(Narrative / Episodic Memory)和"外部知识检索 / Web 检索"来支撑规划,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与知识泛化能力。simular.ai+1

  3. 分层规划 + 可重规划机制

    通过将任务拆解为子任务,并在中期可能重规划,它对长任务 / 不确定环境更耐受。

  4. 模块化 + 可替换性

    特别在 S2 中,把不同模块设计为可被替换 / 可插拔,未来升级 /替换更灵活。

  5. 视觉 Grounding 能力 (在 S2 中更强)

    能从原始截图中理解 UI 元素,比仅靠可访问性树更通用。

  6. 透明 / 可 inspect / 可 debug

    它强调每一步都是可读、可追踪、可修改,而不是把一切藏在黑箱里。对于实际工程应用而言,这一点非常重要。simular.ai+1

  7. 跨操作系统 / 跨设备泛化

    它在 Windows、Android 等环境上也能运行,具备一定的跨平台适用性。simular.ai+3GitHub+3simular.ai+3

局限 / 挑战 / 风险

  1. 成功率 / 准确性还不够理想

    虽然在某些 benchmark 上表现不错(成功率提升),但并非完美,尤其是在长步骤、复杂界面、极端情况中仍有失败率。GitHub+2simular.ai+2

  2. 界面变化 / 新环境适应性弱

    如果 UI 风格、布局、按钮形态等有较大变化(未见过的新软件 / 版本更新),模型可能难以迁移。

  3. 资源开销高 / 计算消耗大

    这种 agent 系统往往需要强大的后台模型、视觉模型、记忆模块、检索模块等,整体资源开销不小。

  4. 错误累积 / 回滚机制复杂

    在执行多步子任务时,一个子任务失败可能导致连锁错误,需要 robust 的回滚 /纠错机制。

  5. 安全和权限风险

    既然 agent 能控制你的电脑,它如果出错或被恶意使用,可能造成误操作、数据泄露等。需要严格权限控制和审查。

  6. 依赖基础大模型与模块整合

    Agent S 虽然是框架,但底层仍要依赖强大的大模型、视觉模型等。如果这些模型性能不够或资源受限,Agent 整体能力会受制。

  7. 解释 / 可验证性挑战

    虽然设计上强调可 inspect,但在复杂任务中仍有推理 / 决策不可解释、不可预测的环节。

  8. 长任务与延时问题

    当任务非常复杂、步骤很多时,维护一致性、避免路径偏差、处理延时 / 中断等是难点。


三、从 Agent S / S2 看未来 AI 学习方向重点

看完这些架构 & 局限,我们可以反推出:未来 AI / agent 方向中,哪些能力、知识、技术更可能"吃香" --- 也就是你在学习时应该格外关注的方向。

下面是我为你总结的一些关键方向:

方向 为什么重要 建议学习 / 掌握内容
Agent 架构与控制流设计 Agent S 的核心是模块化架构 + 控制流管理 理解 agent 架构模式(如 ReAct、反思式 agent、planner + executor 框架)
分层 / 分级规划(Hierarchical Planning) 长任务必须拆解与规划 学习分层强化学习、层次化任务分解、子任务规划算法
记忆 / 经验复用机制 Agent 的性能改善很依赖"经验积累 + 记忆复用" 研究 Memory-augmented 模型(如外部记忆网络、检索增强模型、经验回放机制)
视觉 / 界面理解 / Grounding Agent S2 强调视觉定位 UI 元素 掌握计算机视觉基础、目标检测、视觉-语言融合、UI 元素识别技术
模态融合 / 多模态模型 GUI agent 要同时处理文本 / 图像 /状态 学习多模态模型(如视觉语言模型、文本 + 图像联合 embedding)
在线 / 自适应学习 在使用过程中要不断改进、适应新界面 掌握在线学习、迁移学习、元学习(meta-learning)
错误处理 / 回滚机制 / 异常恢复 多步任务中出错常见,恢复机制很关键 学习鲁棒控制、容错算法、规划恢复 / replanning 方法
可解释性 / 可调试 agent 在实际应用中要能"看懂 agent 在干什么" 研究解释性 AI(XAI)、透明 agent 架构、可视化决策路径
系统工程能力 / 集成设计 架构复杂,需要模块之间协同 掌握软件设计、系统集成、模块化编程、接口设计
效率 / 资源优化 模型资源消耗大,实际部署要高效 学习模型压缩、蒸馏、边缘推理、异构计算优化

换句话说,未来的趋势更倾向于:

  • 不是用一个万能大模型做一切,而是把任务拆模块、各司其职

  • 模型 + 规划 + 记忆 + 视觉感知 多个子系统协同工作

  • 能适应新环境 / 界面的 agent 会比固定任务性能好的 agent 更有价值

  • 工具型 / 执行型 agent 会越来越突出:不只是"和你聊",还要"帮你做事"


总结

  • Agent S / S2 是当前 GUI 操作 agent 的领先尝试:它通过分层规划 + 经验记忆 + 视觉理解 + 模块化设计,解决人机交互自动化任务。

  • 它的设计亮点很多,但也有挑战:界面变化适应性、资源消耗、错误恢复、安全性等。

  • 从它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未来 AI 学习中值得投入精力的方向:agent 架构、规划、记忆系统、视觉理解、多模态融合、在线学习、错误处理、可解释性、系统整合能力等。

相关推荐
小古jy4 小时前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点——软件架构设计(架构风格!!!)
架构·系统架构
JAVA学习通4 小时前
发布自己的 jar 包到 Maven 中央仓库 ( mvnrepository.com )
人工智能·docker·自然语言处理·容器·rocketmq
爱读源码的大都督4 小时前
为什么有了HTTP,还需要gPRC?
java·后端·架构
文火冰糖的硅基工坊4 小时前
[嵌入式系统-107]:语音识别的信号处理流程和软硬件职责
人工智能·语音识别·信号处理
lianyinghhh5 小时前
瓦力机器人-舵机控制(基于树莓派5)
人工智能·python·自然语言处理·硬件工程
小殊小殊5 小时前
超越CNN:GCN如何重塑图像处理
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康语智能5 小时前
科技赋能成长,小康AI家庭医生守护童真
人工智能·科技
WLJT1231231235 小时前
科技赋能塞上农业:宁夏从黄土地到绿硅谷的蝶变
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
StarPrayers.6 小时前
旅行商问题(TSP)(2)(heuristics.py)(TSP 的两种贪心启发式算法实现)
前端·人工智能·python·算法·pycharm·启发式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