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示:在最开始,在windows进行WM IoT SDK的环境搭建,但是搭建起来进行编译例程编译速度比windows的ESP-IDF还慢,后面在Ubuntu里进行了WM IoT SDK的环境搭建,Linux下编译速度很快,最后找到了问题所在:Windows系统的C盘初始占用和内存初始占用过高。重装系统后在Windows系统里编译速度也比较快了。)

一、Windows系统下的基于WM IoT SDK的环境搭建
1.1 安装VSCode和MingW,即需要WM-SDK插件和GCC等工具
Visual Studio Code - Code Editing. Redefined
针对 Windows 64 位系统,推荐选择 x86_64-15.2.0-release-win32-seh-ucrt_rt_v13-rev0.7z

这些文件是针对不同硬件架构、操作系统环境、运行时库的预编译包,以及源码包,用于适配多样的开发 / 运行场景(比如嵌入式、桌面系统等)。以下是关键维度的拆解:
1. 架构与平台维度
i686
:针对 32 位 x86 处理器(兼容早期 Intel/AMD 32 位 CPU)。x86_64
:针对 64 位 x86 处理器(即 AMD64/Intel 64 架构)。- 环境标识 :
posix
(适配类 Unix 系统,如 Linux、macOS)、win32
(适配 Windows 系统)、mcf
(可能是特定内存模型 / 兼容配置,用于嵌入式或特殊场景)。
2. 编译与调试维度
- 调试 / 异常处理格式 :
dwarf
:一种跨平台的调试信息格式,常用于类 Unix 系统,方便调试工具解析符号、断点等。seh
(Structured Exception Handling):Windows 专属的异常处理机制,用于捕获 / 处理运行时错误。
- 运行时库 :
ucrt
(Universal C Runtime):微软 "通用 C 运行时",是现代 Windows / 跨平台场景的标准 C 库。msvcrt
(Microsoft Visual C Runtime):传统的微软 VC 运行时库,兼容旧版 Windows 或 legacy 项目。
3. 其他组件
rt_v13
:推测是实时(RT)组件 / 运行时的版本标识,可能为实时系统、嵌入式场景提供支持。- 源码包 (
Source code (zip/tar.gz)
):提供原始代码,便于用户自定义编译、查看实现或适配特殊需求。
简言之,这些包是为了让软件能在 "32 位 / 64 位 x86 处理器 + Windows / 类 Unix 系统 + 不同运行时 / 调试需求" 等组合场景下直接使用,也支持用户基于源码二次开发。
1.2 安装WM IoT SDK环境的VSCode插件
WM-IDE
安装后

1.3 配置插件,安装SDK以及toolchains。点击扳手按钮进行配置,Windows的配置非常简单,可以直接下载,但是Linux下的配置就有点麻烦。

1.4 安装SDK,点击browse选择一个SDK存放路径,在点击Download直接下载


1.5 安装toolchains,击browse选择一个toolchains存放路径,在点击Download直接下载


1.6 点击Advance进行高级配置,都是配置toolchains路径


1.7 可以下载最新的SDK包进行更换
Windows 搭建命令行编译环境 --- WinnerMicro 在线文档


1.8 进行初步的SDK例程编译






1.9 烧写

1.10 要看某些组件怎么使用,请看官方wiki和SDK里的例程
二、Linux系统下的基于WM IoT SDK的环境搭建
(SDK可以直接用,由于Linux的工具链配置非常的麻烦,有待后续更新,可以先移步查看官网wiki的Linux环境搭建)
Linux 搭建命令行编译环境 --- WinnerMicro 在线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