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应用时代:多读论文勤尝试,少做讨论少分享,是活下去的关键

原创:小姐姐味道(微信公众号ID:xjjdog),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

因为认知局限和利益纠葛问题,很多技术人或主动,或者被动,选择了过度分享。因为不分享,就可能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也有可能会失去一些看似的"人脉"。

这些"善意"最终换来了竞争对手的免费抄袭,让自己的护城河变得脆弱不堪。如果公司内部再来个"技术共享"的道德绑架,就会让原本就不多的技术优势彻底消失。

不能这么做,也别再当技术圣母。对自己的核心技术保守一点,就是对未来的自己负责。

AI时代的残酷真相

AI应用时代对技术人很残酷。

比如传统的CRUD程序员。以前写个管理系统,怎么也得一两个月。现在用AI辅助,可能一周就搞定了。中小型应用开发,完全变成了体力活,不再是什么高技术含量的脑力活。

但是,方向判断却变得要命的重要。这需要你有足够的知识广度和认知深度。灵感从哪来?那些前沿论文是很好的资料,但真正的细节,还得靠你自己一点点摸索出来。

更要命的是,细节性的护城河反而越来越深了。比如怎么防幻觉、怎么做embedding、怎么写prompt。这些东西,懂的人闭着眼都会,不懂的人抓耳挠腮几个月也摸不到门道。

还有那些AI暂时搞不定的功能,会成为新的技术制高点。谁掌握了这些,谁就有了话语权。

1. 首先:方向判断是第一道关

在AI应用开发中,原型构建变得异常快速。一个想法从概念到可验证的demo,可能只需要几天甚至几小时。这意味着什么?想法的正确性和方向判断,成为了第一道关键门槛。

执行力依然重要,但要分两种情况:

  • 有护城河的执行力:基于正确方向判断的深度实施,价值巨大
  • 没有护城河的执行力:盲目的勤奋和重复劳动,不值得投入

而这个护城河,往往就来自于方向的准确判断。当你有了这种判断力,就不要轻易把核心细节透露给别人。

2. 其次:技术壁垒更深,但更隐蔽

AI应用的优化,需要大量经验沉淀。比如:

  • 如何设计有效的embedding策略
  • 如何构建防幻觉机制
  • 如何优化prompt工程
  • 产品的体验的优化秘籍

这些技术点,懂的人一点就透,不懂的人可能摸索数月。这些"秘方",比传统软件开发的技术壁垒更深,也更隐蔽。 就像酿酒的配方,武林的内功心法,饭店的独门秘籍------知道的人不多,但价值巨大。

3. 最后:分享即失去护城河

当你把这些核心经验分享出去,壁垒瞬间消失,你的不可替代性也随之降低。当然会有更多的宵小之人,拿来为已用,包装成自己的东西,对你连提都不提(某某开源界的一贯做法了)。

这个就比较恶心人了。

一个正确的想法,确实能为他人指路。但问题是,为什么要给潜在竞争者指路?

公司就是个小江湖

现阶段的公司,内部竞争已经白热化了。

老板今天想做个"颠覆性"的AI产品,明天又要"拥抱变化"换赛道。多数技术人就像棋盘上的棋子,被推来推去,毫无主动权。

但有些现实不得不承认:

优秀的人到哪里都稀缺,AI时代也没改变这个铁律。那些能做出牛逼产品的人,靠的还是高难度的技术实现和秘而不宣的绝招。

内卷已经卷到天上去了。你今天分享个技术方案,明天就有人拿去包装成自己的成果汇报给老板。那些不声不响偷学偷用的人多得很,你要是还傻乎乎地分享核心技术,那就是自掘坟墓。

部门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各种名目的垃圾会议越来越多。如果你手头有明确的项目在推进,那这些会议对你来说就是纯粹的干扰和浪费时间。

内卷加剧,质量分化

公司内部AI项目遍地开花,但质量千差万别。表面上大家都在做AI,实际上:

  • 有的团队掌握核心秘籍,产品效果惊艳
  • 有的团队只会调用API,产品平平无奇

差距的关键,就在于那些不外传的"秘方"。如果你做了白莲花,把自己的底裤都翻开让人看,那日后的后果也不要抱怨。

竞争关系下的博弈

如果存在竞争关系,那些脑暴会议、技术分享、开放讨论,很可能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别人可能用"人海战术"快速复制你的思路,然后用更多资源碾压你。你以为是技术交流,实际上是自掘坟墓。

参与策略的选择

如果你没有固定方向,可以拥抱讨论------多听多学,从别人的分享中汲取养分。

如果你有明确目标和方向,小团队私下提升才是正道------没必要掺和那些乱七八糟的会议。

记住:多参与别人的分享,但不要主动分享核心内容。

分享的道德绑架

分享文化的陷阱

现在很多公司推崇"分享文化",但这可能是一种道德绑架:

  • 要求每个人都贡献思路
  • 打着"共同进步"的旗号
  • 实际上受益者往往是别有用心的人

我其实也是推荐分享的。但如果有一种分享,总是你在贡献,却得不到对等回报,那就要考虑是否继续参与。

分享的边界

并非所有东西都应该分享:

  • 核心技术经验 → 慎重分享
  • 方法论思考 → 可以分享
  • 工具使用技巧 → 适度分享

分享欲过强的人,和泄密者没什么区别。到最后,相当于拿刀捅自己。

一点温暖的建议

说了这么多残酷的现实,但还是要给同行们一些实用的建议。

作为技术人,千万别把自己活成了销售。保持技术敏感性,是我们唯一的护身符:

  • 多读论文,紧跟前沿 --- 这是获取方向感的最低成本方式
  • 勤做实验,积累经验 --- 把论文里的想法变成自己的护城河
  • 谨慎分享,保护优势 --- 不要做无偿的技术布道者
  • 选择性参与讨论 --- 多听少说,从别人那里学东西

在这个AI横行的时代,过程真的不重要,结果才是王道。

你花三天三夜调出来的完美参数,可能比别人随便调调的效果好十倍。但如果你把这些经验无偿分享出去,你的价值就会被稀释。

记住一个朴素的道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善良可能是奢侈品,谨慎才是保命符。

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技术经验,就像老中医的祖传秘方一样珍贵。你可以传给信得过的同伴和徒弟,但别满世界嚷嚷。否则,最后被这些"秘方"反杀的,可能就是你自己。

这个选择,决定了你在AI时代能活得多滋润。

在这个寒冬中,愿每个技术人都能保护好自己的那点技术优势,在变化的洪流中站稳脚跟。

作者简介:小姐姐味道 (xjjdog),一个不允许程序员走弯路的公众号。聚焦基础架构和AI应用。十年架构,日百亿流量,与你探讨高并发AI世界,给你不一样的味道。我的个人微信xjjdog0,欢迎添加好友,进一步交流。

相关推荐
星期天要睡觉3 小时前
大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什么是大模型,大模型的基本原理、架构、流程
人工智能·python·ai·语言模型
墨利昂3 小时前
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流程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
wktomo3 小时前
数据挖掘比赛baseline参考
人工智能·数据挖掘
言之。3 小时前
大语言模型科普报告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
文火冰糖的硅基工坊3 小时前
[人工智能-大模型-27]:大模型应用层技术栈 - 大语言模型中的token是什么?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
Test-Sunny3 小时前
【AI增强质量管理体系结构】AI+自动化测试引擎 与Coze
人工智能
gaosushexiangji3 小时前
庆祝第33届国际高速成像与光子学会议盛大召开(I)—sCMOS相机在物理与光电成像领域应用
人工智能·制造
gaosushexiangji3 小时前
恭贺第33届国际高速成像与光子学会议盛大召开(II)—sCMOS相机在细胞与生物成像领域应用
人工智能
一点一木3 小时前
ChatGPT Atlas 发布:把 AI 直插进浏览器的一次重构
人工智能·chatgpt·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