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门口的人脸识别、工厂车间的违章操作预警、商场的客流统计等应用场景,如今视频监控系统早已不再局限于"单纯录像",而是成为智能化安防的核心支柱。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在接触监控项目时,常被原理、设备选型和线缆配置等问题困扰。本文将用通俗的语言,结合2024-2025年最新技术和施工规范,运用CAD快速看图的图形识别计量,清晰基础知识&计量原则。
一、核心原理:从光信号到智能分析的"旅程"

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流程是"信号采集-传输-处理-呈现"的闭环,而现在的系统则新增了"智能分析"这一关键环节。简单来说,前端摄像头将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或光信号),通过线缆传输到后端设备,经过编码和存储后,一方面实时显示在屏幕上,另一方面通过智能算法识别异常情况(如陌生人闯入、火焰烟雾等)并触发报警。
例如某商场入口的智能监控场景:前端200万像素宽动态摄像机采集人群图像,通过六类网线将光信号转为电信号传输至后端NVR,经H.265编码压缩后存储,同时实时推送至监控大屏;当系统通过智能算法识别到未佩戴口罩人员时,立即触发声光报警并在屏幕标注位置------整个过程从信号采集到报警响应延迟≤3秒,体现了现代监控系统"采传存析控"一体化的原理优势。
这里有个重要变化:传统系统以"被动录像"为主,现在主流厂商则主推"主动智能"功能。以海康威视的AI摄像机为例,它能在前端直接完成人形识别、越界判断等分析,无需将所有画面传到后端处理,大幅降低了传输压力------这也是当前监控系统的核心技术升级方向。
二、系统组成拆解:三大模块+智能升级
一套完整的视频监控系统,无论规模大小都包含前端采集、传输链路、后端处理三大核心模块。结合当前最新的设备技术,各部分的功能及选型要点如下:
- 前端采集模块:监控系统的"眼睛"
前端负责把现实场景转换成可传输的信号,核心设备包括摄像机、镜头、云台和护罩,关键是"按需选型":
摄像机:目前主流为网络高清摄像机(IPC),分辨率涵盖200万(1080P)至800万(4K)。室内收银台选用200万像素即可满足需求,室外停车场建议选择4K+星光级机型(夜间无灯环境下也能清晰拍摄车牌),工厂车间则优先考虑具备防尘防水(IP66及以上)和宽动态功能的型号(以应对强光和背光场景)。2024年大华推出的新款AI全彩摄像机,夜间彩色成像效果比传统红外机型提升30%,很适合小区等对画质要求较高的场景。

镜头:焦距决定监控范围,3.6mm广角适合电梯、走廊等小场景,12mm长焦适合远距离监控(如仓库货架)。注意镜头尺寸要和摄像机成像面匹配,大镜头配小成像面会浪费画质。
云台:带云台的球机可实现360°旋转,适用于广场等大面积监控场景;固定枪机则适合出入口等定点监控需求。华为2025年新推出的智能球机,支持自动跟踪移动目标,还能预设重点监控区域。
- 传输链路:系统的"神经网络"
传输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直接影响画面稳定性。传输方式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工程中90%以上采用有线传输,关键在于"选对线缆+规范施工",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后面详细说明。无线传输仅用于无法布线的场景(如塔吊),但需注意选用工业级无线AP以保障抗干扰能力。
- 后端处理模块:系统的"大脑"
后端负责存储、显示和智能分析,核心设备有三类:
硬盘录像机(NVR):替代了老式的模拟录像机(DVR),支持接入网络摄像机。选型时需注意路数和硬盘容量,例如16路NVR可接入16个摄像头;按1个4K摄像头每天约占用40GB存储空间计算,保存30天则16路摄像头需16×40×30=19200GB(约19TB),建议配置4块6TB硬盘以实现冗余备份。

显示器/电视墙:监控专用显示器的刷新率和寿命比普通显示器更高,22寸适合小型监控室,大型项目则用拼接屏。

智能分析服务器:主要用于工业园区等大型项目,可实现客流统计、行为分析、人脸比对等功能。例如海康威视的iVMS-8700平台,还能联动门禁与报警系统,在异常情况发生时自动锁门。
三、线缆选型:90%的故障源于此,这些规范要记牢
线缆是监控系统的"血管",选不对或施工不规范,会出现画面卡顿、黑屏、干扰等问题。结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2024年最新行业标准,按传输信号类型分类说明:
- 网线:最常用,分场景选规格
网络摄像机主要用网线传输,同时支持PoE供电(网线既传数据又供电),性价比极高。目前主流是超五类(Cat5e)和六类(Cat6),两者区别很大:
|------------|----------|----------|---------------------|------------------------|
| 规格 | 传输带宽 | 传输速率 | 传输距离 | 适用场景 |
| 超五类(Cat5e) | 100MHz | 1000Mbps | 100米 | 200万及以下分辨率摄像头、普通办公监控 |
| 六类(Cat6) | 250MHz | 10Gbps | 100米(10GBASE-T下55米) | 4K摄像头、PoE供电、强干扰环境(如工厂) |
| 超六类(Cat6e) | 500MHz | 10Gbps | 100米 | 大型项目主干、AI摄像机集群 |
|----------------------------------------------------------------------------------------------------------|
| 重点提醒:① 强电干扰区域(如配电箱旁、工厂车间)建议使用屏蔽网线(STP),普通环境选用非屏蔽(UTP)即可;② PoE供电时,网线建议选择纯铜材质,线芯直径≥0.5mm,否则可能因压降导致摄像头供电不足。 |
- 同轴电缆:模拟系统的"遗产",仍有妙用
虽然现在主流是网络系统,但老小区改造时还会用到模拟摄像机,这时就要用同轴电缆。核心规格是SYV75-3、SYV75-5、SYV75-7,数字越大,传输距离越远:
SYV75-3:传输距离50米内,适合电梯轿厢等短距离场景;
SYV75-5:传输距离100米内,最常用,适合楼道、商铺等;
SYV75-7:传输距离300米内,用于室外长距离模拟传输。
注意:同轴电缆只能传视频信号,且与强电间距≥30cm,避免干扰。

- 光纤:长距离传输的"王者"
当传输距离超过100米(网线极限),比如小区大门到监控室距离200米,或工厂车间到办公楼500米,建议使用光纤。其主要优势在于抗干扰能力强,不受雷电、强电影响,传输距离可达几公里甚至上百公里。
选型时需注意:① 单模光纤(G.652D是主流)传输距离远,适合超过1公里的场景;多模光纤传输距离较近(几百米),但成本较低,适合中短距离;② 光纤需搭配光端机或光纤收发器使用,例如前端通过光纤收发器将电信号转为光信号,后端再转回电信号;③ 施工时应注意弯曲半径不宜过小(至少为光纤直径的20倍),否则可能导致断裂。
- 电源线:不起眼但关键,承载系统"动力"
摄像头和后端设备都需要供电,电源线建议选择BV线(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规格可按功率计算:单个摄像头功率一般为10-20W,10个摄像头总功率约200W,按220V电压计算,电流约0.9A,建议选择BV2×1.5mm²;若摄像头数量超过20个,建议选择BV2×2.5mm²。
施工规范:① 电源线应与网线/同轴电缆分开穿管,避免干扰;② 室外敷设时建议选择带铠装的RVV电缆,以防鼠咬和老化;③ 所有设备应做好接地处理,接地线使用BV1×4mm²铜芯线,接地电阻≤4Ω。
四、避坑指南:新手常犯的3个错误
网线选便宜的铜包铝线:传输距离超过50米容易出现卡顿,PoE供电时还可能发热,建议选择国标纯铜线,如安普、大唐等品牌。
忽视布线规范:管内穿线应避免接头,超过45米无弯曲建议加接线盒,吊顶内布线建议用卡具固定,这些细节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里都有明确要求,不规范施工可能导致后期维护成本增加。
五、视频监控系统清单计算规则

六、计算实例
1、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视频监控系常规图例

2、以彩色枪式摄像机为例,计算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工程量

3、CAD快速看图的图形识别功能,框选图例,点击右键,在弹出的对话框内输入设备名称。

4、点击开始识别,即可得到图纸中的设备工程工程量

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还在不断发展,比如AI大模型支持的行为预测、5G带来的无线传输升级等,但基础原理和选型逻辑是相通的。掌握这些知识,运用CAD快速看图图形识别快速计量,对于今后工作会有很大帮助,接下来跟小编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吧。
#视频监控系统#CAD快速看图#图形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