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自主可控医疗生态-数智融合新引擎-医疗全栈信创跃迁
在数字中国与自主可控的浪潮中,浙江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浙人医")以战略性眼光率先行动,从单点系统切入信创试点,迈向全栈国产化的创新高地。依托金仓数据库构建的多活数据底座,医院成功打通四大院区的数据壁垒,实现异构环境下的双向同步、故障零数据丢失(RPO=0)、系统10分钟内恢复(RTO≤10min),业务连续性高达99.99%。 这场从"信息系统替换"到"数据生态重塑"的跃迁,不仅为浙江省卫健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信创范本,也揭示了大型集团化医院数字治理的新方向。
一、信创破局:从LIS切入的"样板工程"
浙人医是浙江省规模最大、学科最齐全的省级三甲医院,现有朝晖、越城、望江山、富阳四大运行院区,滨江、萧山两大在建院区,以及八家托管分院,形成了跨区域、多层级、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体系。 在这一庞大集团化架构中,任何一次信息化升级都牵一发而动全身。面对国家信创战略与业务安全需求的双重驱动,浙人医选择从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入手,打响信创建设的"第一枪"。
这种选择背后,是一场深思熟虑的系统工程:
- 业务关键性高:LIS是连接检验、临床与患者的核心系统,性能优劣直接影响诊疗体验;
- 数据体量适中:日处理标本超2万件,业务负载集中、可控;
- 推广可复制性强:LIS与多个业务系统互联,迁移经验可为后续HIS、EMR等系统提供模板。
通过这一"以点破面"的切口,浙人医为集团化医院探索出了一条稳健的信创落地路径:先攻关键系统、再推全栈信创、最终实现统一数据底座。
二、金仓赋能:构筑异构多活的"医疗数据底座"
浙人医在数据库国产化选型中,以兼容性、稳定性、可维护性为核心考量,最终选择了金仓数据库(KingbaseES) 。该数据库在医疗场景中已积累了丰富经验,曾支撑301医院、陕西西京医院等国家级项目,兼容Oracle语法与生态,为平滑迁移提供了坚实技术底座。 
关键技术创新
-
异构双轨组网 信创迁移后,金仓数据库与原Oracle系统并行运行,双轨同步,确保迁移阶段零中断。
-
多院区多活容灾 各院区互为灾备,形成"多点多活"的分布式架构。任一节点故障时系统可自动切换,实现RTO≤10分钟、RPO=0。
-
智能多写同步机制 借助金仓KFS工具,实现业务数据环状同步,避免写入冲突与数据漂移,支撑跨区域协同。
-
卫星节点架构 为边远院区部署"卫星节点",在网络受限时仍可保障核心业务的本地可用性与数据安全。
在上线前,医院进行了多轮"灾难级"模拟测试,包括主备数据库宕机、网络中断、硬件故障、集群失效等多种场景,确保无论任何突发情况,都能"秒级切换、零丢数据"。
2024年,越城、朝晖、望江山、富阳四大院区率先实现LIS系统的双向同步与多活运行,成为全国首个在多院区环境下实现异构双轨 + 全活容灾的LIS国产化案例。
三、从系统替代到生态共建:全栈信创的"浙江样本"
LIS的成功落地,仅是浙人医信创征程的开端。如今,在富阳院区的全栈信创试点中,国产软硬件生态已全面落地:
- 操作系统层面:麒麟、统信、龙蜥、欧拉多系并存;
- 桌面环境层面:统信UOS与中科方德主导办公终端;
- 数据库层面:金仓数据库成为数据中枢,统一承载HIS、EMR、PACS、LIS等核心业务系统;
- 云计算层面:依托浙江省健康云,富阳院区成为省级健康云的计算节点与容灾中心,实现云边一体部署。
成果与效能
- 数据调用效率提升 60%;
- 系统响应延迟控制在 0.3秒以内;
- 每小时访问量达 40万次+;
- 医疗数据跨院区同步成功率 100%。
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医疗机构由"系统替换"走向"数据智能化协同"的深层转型。浙人医通过信创平台实现了数据标准统一、存储架构融合与智能调度优化,为浙江省"健康云---医疗集团---基层医院"三级联动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
四、启示与展望:医疗信创的"第二增长曲线"
浙人医的信创实践,为全国大型医院集团提供了三点关键启示:
-
以点带面,构建渐进式迁移路径 从单系统突破到全栈信创,降低改造风险,实现平滑迁移;
-
以数据为中心,强化底座自主可控 数据库不只是承载工具,而是医疗数字资产的核心载体;
-
以生态为纽带,推动产业共生共荣 信创不是孤立工程,而是医疗、软件、硬件、云服务协同创新的体系化建设。
未来,浙人医与电科金仓将继续深化联合创新,探索AI驱动的数据治理与智能分析,推动形成以国产数据库为核心的"医疗信创生态圈",为全国医疗行业的自主安全与数智发展贡献"浙江方案"。
结语
从"破局起步"到"体系跃迁",浙江省人民医院用实践证明:信创不仅是替换,更是重构;不仅是应变,更是创新。 在这场医疗信息化的新征程中,浙人医以数智化力量,为健康中国筑起坚实的"信创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