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设计模式全解析】创建型模式(聚焦对象创建机制)、结构型模式(优化类与对象的组合关系)、行为型模式(规范对象间的交互行为)

文章目录

引言

若对您有帮助的话,请点赞收藏加关注哦,您的关注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有问题请私信或联系邮箱:funian.gm@gmail.com

在后端开发中,设计模式是解决重复问题的成熟方案,能够提升代码的可复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合理运用设计模式不仅能简化复杂业务逻辑的实现,还能让团队协作更高效(基于统一的设计规范)。

后端开发涉及的设计模式主要分为三大类:创建型模式 (聚焦对象创建机制)、结构型模式 (优化类与对象的组合关系)、行为型模式(规范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本文将针对每类模式中最常用的核心设计模式,从定义、应用场景、核心角色、代码实现到优缺点进行全面解析,并结合后端实际业务场景说明其落地方式。

一、创建型设计模式

创建型模式专注于对象创建的过程,通过封装对象创建的细节,降低代码间的耦合度。后端开发中最常用的创建型模式包括单例模式、工厂模式、建造者模式和原型模式。

1.1 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

定义

确保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应用场景
  • 全局配置类(如数据库连接配置、系统参数配置)
  • 工具类(如日志工具、加密工具)
  • 资源密集型对象(如线程池、连接池)
核心角色
  • 单例类:负责创建自身实例,提供全局访问方法。
代码实现(线程安全的懒汉式)
java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  volatile 防止指令重排,确保实例初始化完成后再被访问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instance;

    // 私有构造方法,禁止外部实例化
    private Singleton() {}

    // 双重检查锁定,兼顾性能和线程安全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优缺点
优点 缺点
节省内存资源,避免重复创建对象 扩展性差,单例类通常不支持继承
提供全局统一访问点,简化数据共享 多线程环境下需额外处理线程安全问题
避免频繁创建销毁对象,提升性能 测试难度高,依赖全局状态可能导致测试污染

1.2 工厂模式(Factory Pattern)

工厂模式分为简单工厂、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核心是通过工厂类封装对象创建逻辑,降低客户端与具体产品的耦合。

1.2.1 简单工厂模式
定义

由一个工厂类根据传入的参数,动态创建不同产品类的实例。

应用场景
  • 产品类型较少且固定的场景(如数据库驱动创建、支付方式选择)
核心角色
  • 工厂类:负责创建所有产品的实例。
  • 产品接口:定义产品的统一行为。
  • 具体产品:实现产品接口的具体类。
代码实现
java 复制代码
// 产品接口
public interface Payment {
    void pay(BigDecimal amount);
}

// 具体产品:支付宝支付
public class Alipay implements Payme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y(BigDecimal amount) {
        System.out.println("使用支付宝支付:" + amount + "元");
    }
}

// 具体产品:微信支付
public class WechatPay implements Payme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y(BigDecimal amount) {
        System.out.println("使用微信支付:" + amount + "元");
    }
}

// 简单工厂类
public class PaymentFactory {
    public static Payment createPayment(String type) {
        switch (type) {
            case "alipay":
                return new Alipay();
            case "wechat":
                return new WechatPay();
            default: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不支持的支付方式");
        }
    }
}

// 客户端使用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ayment payment = PaymentFactory.createPayment("alipay");
        payment.pay(new BigDecimal("100"));
    }
}
1.2.2 工厂方法模式
定义

定义一个创建产品的接口,由子类决定具体创建哪种产品,将产品创建延迟到子类。

应用场景
  • 产品类型较多且可能扩展的场景(如消息队列生产者创建、日志框架适配)
代码实现(基于上述支付场景扩展)
java 复制代码
// 工厂接口
public interface PaymentFactory {
    Payment createPayment();
}

// 支付宝工厂
public class AlipayFactory implements Payment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Payment createPayment() {
        return new Alipay();
    }
}

// 微信支付工厂
public class WechatPayFactory implements Payment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Payment createPayment() {
        return new WechatPay();
    }
}

// 客户端使用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aymentFactory factory = new AlipayFactory();
        Payment payment = factory.createPayment();
        payment.pay(new BigDecimal("100"));
    }
}
优缺点
优点 缺点
解耦对象创建与使用,客户端无需关注具体实现 简单工厂模式扩展困难,新增产品需修改工厂类(违反开闭原则)
便于产品扩展,符合开闭原则(工厂方法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会增加类的数量,提高系统复杂度
统一管理对象创建逻辑,便于维护 抽象工厂模式结构复杂,适合多产品族场景

1.3 建造者模式(Builder Pattern)

定义

将复杂对象的构建过程与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应用场景
  • 复杂对象的创建(如订单对象、用户信息对象、配置对象)
  • 对象属性较多且部分属性可选的场景
核心角色
  • 产品:复杂对象本身。
  • 建造者:定义构建产品的步骤和方法。
  • 指挥者:负责调用建造者的方法,按顺序构建产品。
代码实现(构建订单对象)
java 复制代码
// 产品:订单
@Data
public class Order {
    private Long orderId;
    private String userId;
    private BigDecimal amount;
    private String address;
    private List<String> products;
    private LocalDateTime createTime;
}

// 建造者接口
public interface OrderBuilder {
    OrderBuilder setOrderId(Long orderId);
    OrderBuilder setUserId(String userId);
    OrderBuilder setAmount(BigDecimal amount);
    OrderBuilder setAddress(String address);
    OrderBuilder addProduct(String product);
    Order build();
}

// 具体建造者
public class ConcreteOrderBuilder implements OrderBuilder {
    private Order order;

    public ConcreteOrderBuilder() {
        this.order = new Order();
        this.order.setCreateTime(LocalDateTime.now()); // 默认设置创建时间
    }

    @Override
    public OrderBuilder setOrderId(Long orderId) {
        order.setOrderId(orderId);
        return this;
    }

    @Override
    public OrderBuilder setUserId(String userId) {
        order.setUserId(userId);
        return this;
    }

    // 其他方法实现...

    @Override
    public Order build() {
        // 校验必填属性
        if (order.getOrderId() == null || order.getUserId() == null)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订单ID和用户ID不能为空");
        }
        return order;
    }
}

// 客户端使用(可省略指挥者,直接通过建造者链式调用)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rder order = new ConcreteOrderBuilder()
                .setOrderId(1001L)
                .setUserId("funian")
                .setAmount(new BigDecimal("999"))
                .setAddress("成都")
                .addProduct("手机")
                .addProduct("耳机")
                .build();
        System.out.println(order);
    }
}
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分离复杂对象的构建与表示,灵活性高 系统复杂度增加,需新增建造者类
分步构建对象,支持可选属性配置 仅适用于复杂对象,简单对象使用成本高
便于扩展,新增产品变体只需新增建造者 建造者与产品耦合度较高

二、结构型设计模式

结构型模式关注类与对象的组合关系,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提升代码的灵活性和复用性。后端开发中常用的结构型模式包括代理模式、装饰器模式、适配器模式、外观模式和组合模式。

2.1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

定义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常用于添加额外功能(如日志、权限校验、缓存)。

应用场景
  • AOP 编程(如 Spring AOP)
  • 权限控制(如接口访问权限校验)
  • 缓存代理(如查询结果缓存)
  • 远程代理(如 RPC 调用)
核心角色
  • 目标对象:被代理的原始对象,提供核心业务逻辑。
  • 代理对象:持有目标对象的引用,提供额外功能并调用目标对象的方法。
  • 抽象主题:目标对象和代理对象共同实现的接口。
代码实现(静态代理 + 动态代理)
静态代理
java 复制代码
// 抽象主题
public interface UserService {
    User getUserById(Long id);
}

// 目标对象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Impl implements User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User getUserById(Long id) {
        System.out.println("查询用户信息,用户ID:" + id);
        return new User(id, "funian", 25);
    }
}

// 代理对象(添加日志功能)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Proxy implements UserService {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public UserServiceProxy(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this.userService = user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User getUserById(Long id) {
        // 前置增强:日志记录
        System.out.println("开始查询用户,时间:" + LocalDateTime.now());
        User user = userService.getUserById(id);
        // 后置增强:日志记录
        System.out.println("查询完成,用户信息:" + user);
        return user;
    }
}
动态代理(JDK 动态代理)
java 复制代码
// InvocationHandler 实现类
public class LogInvocationHandler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private Object target;

    public LogInvocationHandler(Object target) {
        this.target = target;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 前置增强
        System.out.println("方法 " + method.getName() + " 开始执行,时间:" + LocalDateTime.now());
        Object result = method.invoke(target, args);
        // 后置增强
        System.out.println("方法 " + method.getName() + " 执行完成,结果:" + result);
        return result;
    }
}

// 客户端使用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new UserServiceImpl();
        // 创建动态代理对象
        UserService proxy = (UserService) Proxy.newProxyInstance(
                userService.getClass().getClassLoader(),
                userService.getClass().getInterfaces(),
                new LogInvocationHandler(userService)
        );
        proxy.getUserById(1L);
    }
}
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分离核心业务与辅助功能,符合单一职责原则 静态代理扩展性差,新增接口需修改代理类
动态代理支持批量增强,灵活性高 动态代理实现复杂,调试难度大
不修改目标对象代码,符合开闭原则 增加代理层可能导致系统响应速度下降

2.2 装饰器模式(Decorator Pattern)

定义

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比继承更灵活。

应用场景
  • 功能的动态扩展(如日志增强、加密增强、数据压缩)
  • 多个功能组合使用的场景(如同时添加日志和权限校验)
核心角色
  • 抽象组件:定义被装饰对象的接口。
  • 具体组件:实现抽象组件的原始对象。
  • 装饰器:持有抽象组件的引用,提供额外功能,并调用组件的方法。
代码实现(给接口添加日志和加密装饰)
java 复制代码
// 抽象组件
public interface DataService {
    String process(String data);
}

// 具体组件
public class DataServiceImpl implements Data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process(String data) {
        System.out.println("处理原始数据:" + data);
        return "processed_" + data;
    }
}

// 装饰器抽象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DataDecorator implements DataService {
    protected DataService dataService;

    public DataDecorator(DataService dataService) {
        this.dataService = dataService;
    }
}

// 日志装饰器
public class LogDecorator extends DataDecorator {
    public LogDecorator(DataService dataService) {
        super(data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process(String data) {
        System.out.println("日志记录:开始处理数据,内容:" + data);
        String result = dataService.process(data);
        System.out.println("日志记录:处理完成,结果:" + result);
        return result;
    }
}

// 加密装饰器
public class EncryptDecorator extends DataDecorator {
    public EncryptDecorator(DataService dataService) {
        super(data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process(String data) {
        // 模拟加密
        String encryptedData = Base64.getEncoder().encodeToString(data.getBytes());
        System.out.println("数据加密:" + data + " -> " + encryptedData);
        String result = dataService.process(encryptedData);
        // 模拟解密(实际场景可能在返回时解密)
        return new String(Base64.getDecoder().decode(result.getBytes()));
    }
}

// 客户端使用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ataService dataService = new DataServiceImpl();
        // 组合日志和加密装饰
        DataService decoratedService = new LogDecorator(new EncryptDecorator(dataService));
        decoratedService.process("test123");
    }
}
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动态扩展功能,无需修改原始代码 多层装饰可能导致系统复杂度增加
支持多个功能组合,灵活性高 调试难度大,需跟踪装饰链的调用流程
避免继承带来的类爆炸问题 装饰器与组件耦合度较高,依赖抽象组件

2.3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

定义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使得原本不兼容的类可以一起工作。

应用场景
  • 旧系统接口适配(如遗留系统与新系统的对接)
  • 第三方组件接口适配(如不同支付接口的统一封装)
  • 数据格式转换(如 JSON 与 XML 的转换)
核心角色
  • 目标接口:客户端期望的接口。
  • 适配者:需要被适配的原有接口。
  • 适配器:实现目标接口,持有适配者的引用,将目标接口的请求转换为适配者的请求。
代码实现(支付接口适配)
java 复制代码
// 目标接口(新系统统一支付接口)
public interface NewPayment {
    void pay(String userId, BigDecimal amount);
}

// 适配者(旧系统支付宝接口)
public class OldAlipay {
    public void doPay(String userAccount, double money) {
        System.out.println("旧系统支付宝支付:用户" + userAccount + ",金额" + money + "元");
    }
}

// 适配器
public class AlipayAdapter implements NewPayment {
    private OldAlipay oldAlipay;

    public AlipayAdapter(OldAlipay oldAlipay) {
        this.oldAlipay = oldAlipay;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y(String userId, BigDecimal amount) {
        // 转换参数并调用旧接口
        oldAlipay.doPay(userId, amount.doubleValue());
    }
}

// 客户端使用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Payment payment = new AlipayAdapter(new OldAlipay());
        payment.pay("funian", new BigDecimal("100"));
    }
}
优缺点
优点 缺点
解决接口不兼容问题,复用现有代码 增加系统复杂度,引入适配器层
无需修改原有代码,符合开闭原则 适配器可能需要处理复杂的参数转换逻辑
提高代码复用性和灵活性 过多的适配器可能导致系统难以维护

三、行为型设计模式

行为型模式关注对象间的交互行为,通过定义对象间的通信规则,提升代码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后端开发中常用的行为型模式包括策略模式、观察者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责任链模式和命令模式。

3.1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

定义

定义一系列算法,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并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让算法的变化不影响使用算法的客户。

应用场景
  • 多种算法可选的场景(如排序算法、加密算法)
  • 业务规则动态切换(如折扣策略、计费策略)
  • 复杂条件判断的优化(用策略替换 if-else 或 switch)
核心角色
  • 策略接口:定义算法的统一方法。
  • 具体策略:实现策略接口的具体算法。
  • 上下文:持有策略接口的引用,负责调用策略。
代码实现(订单折扣策略)
java 复制代码
// 策略接口
public interface DiscountStrategy {
    BigDecimal calculateDiscount(BigDecimal amount);
}

// 具体策略:新用户折扣(9折)
public class NewUserDiscount implements Discount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BigDecimal calculateDiscount(BigDecimal amount) {
        return amount.multiply(new BigDecimal("0.9"));
    }
}

// 具体策略:会员折扣(8折)
public class MemberDiscount implements Discount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BigDecimal calculateDiscount(BigDecimal amount) {
        return amount.multiply(new BigDecimal("0.8"));
    }
}

// 上下文
public class OrderContext {
    private DiscountStrategy discountStrategy;

    // 动态设置策略
    public void setDiscountStrategy(DiscountStrategy discountStrategy) {
        this.discountStrategy = discountStrategy;
    }

    // 计算最终金额
    public BigDecimal calculateFinalAmount(BigDecimal amount) {
        if (discountStrategy == null) {
            return amount; // 无折扣
        }
        return discountStrategy.calculateDiscount(amount);
    }
}

// 客户端使用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rderContext context = new OrderContext();
        BigDecimal amount = new BigDecimal("1000");

        // 新用户折扣
        context.setDiscountStrategy(new NewUserDiscount());
        System.out.println("新用户最终金额:" + context.calculateFinalAmount(amount));

        // 会员折扣
        context.setDiscountStrategy(new MemberDiscount());
        System.out.println("会员最终金额:" + context.calculateFinalAmount(amount));
    }
}
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分离算法定义与使用,符合单一职责原则 增加系统类的数量,每个策略对应一个类
支持算法动态切换,灵活性高 客户端需了解所有策略,增加使用成本
避免复杂的条件判断语句 策略间若有依赖,维护难度增加

3.2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定义

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所有依赖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应用场景
  • 事件通知机制(如消息订阅、状态变更通知)
  • 发布-订阅系统(如 MQ 消息队列的发布订阅模式)
  • 监控系统(如服务状态监控、日志告警)
核心角色
  • 主题(Subject):被观察的对象,维护观察者列表,提供注册、移除和通知方法。
  • 观察者(Observer):接收主题通知并进行更新操作。
代码实现(订单状态通知)
java 复制代码
// 观察者接口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void update(Order order);
}

// 具体观察者:短信通知
public class Sms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Order order) {
        System.out.println("短信通知:订单" + order.getOrderId() + "状态变更为" + order.getStatus());
    }
}

// 具体观察者:邮件通知
public class Email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Order order) {
        System.out.println("邮件通知:订单" + order.getOrderId() + "状态变更为" + order.getStatus());
    }
}

// 主题
public class OrderSubject {
    private List<Observer> observers = new ArrayList<>();

    // 注册观察者
    public void register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add(observer);
    }

    // 移除观察者
    public 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remove(observer);
    }

    // 通知所有观察者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Order order) {
        for (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 {
            observer.update(order);
        }
    }
}

// 订单实体
@Data
public class Order {
    private Long orderId;
    private String status;

    public Order(Long orderId, String status) {
        this.orderId = orderId;
        this.status = status;
    }

    // 状态变更时通知观察者
    public void setStatus(String status) {
        this.status = status;
        new OrderSubject().notifyObservers(this);
    }
}

// 客户端使用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rderSubject subject = new OrderSubject();
        subject.registerObserver(new SmsObserver());
        subject.registerObserver(new EmailObserver());

        Order order = new Order(1001L, "待支付");
        order.setStatus("已支付"); // 状态变更,触发通知
    }
}
优缺点
优点 缺点
解耦主题与观察者,支持动态添加/移除观察者 观察者过多时,通知效率可能下降
支持一对多的广播通知 观察者与主题间可能存在循环依赖
符合开闭原则,新增观察者无需修改主题代码 通知顺序不确定,可能影响业务逻辑

3.3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Pattern)

定义

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骨架,将某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算法的结构即可重定义该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骤。

应用场景
  • 具有固定流程的业务逻辑(如数据导入、接口调用、任务执行)
  • 多个子类共享相同算法骨架的场景(如基础 CRUD 操作)
核心角色
  • 抽象父类:定义算法骨架,包含抽象方法(子类实现)和具体方法(固定步骤)。
  • 具体子类:实现抽象父类的抽象方法,定制算法的特定步骤。
代码实现(数据导入模板)
java 复制代码
// 抽象父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DataImportTemplate {
    // 模板方法:定义算法骨架
    public final void importData(String filePath) {
        // 固定步骤1:读取文件
        String data = readFile(filePath);
        // 固定步骤2:验证数据
        if (validateData(data)) {
            // 可变步骤:解析数据(子类实现)
            List<Object> parsedData = parseData(data);
            // 可变步骤:保存数据(子类实现)
            saveData(parsedData);
            // 固定步骤3:记录日志
            logImportSuccess(filePath);
        } else {
            logImportFailure(filePath, "数据验证失败");
        }
    }

    // 固定方法:读取文件
    private String readFile(String filePath) {
        System.out.println("读取文件:" + filePath);
        return "模拟文件数据";
    }

    // 固定方法:验证数据
    private boolean validateData(String data) {
        System.out.println("验证数据:" + data);
        return !data.isEmpty();
    }

    // 抽象方法:解析数据(子类实现)
    protected abstract List<Object> parseData(String data);

    // 抽象方法:保存数据(子类实现)
    protected abstract void saveData(List<Object> data);

    // 固定方法:记录成功日志
    private void logImportSuccess(String filePath) {
        System.out.println("文件" + filePath + "导入成功");
    }

    // 固定方法:记录失败日志
    private void logImportFailure(String filePath, String reason) {
        System.out.println("文件" + filePath + "导入失败,原因:" + reason);
    }
}

// 具体子类:CSV 数据导入
public class CsvDataImport extends DataImportTemplate {
    @Override
    protected List<Object> parseData(String data) {
        System.out.println("解析 CSV 数据:" + data);
        return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csv_parsed_data");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saveData(List<Object> data) {
        System.out.println("保存 CSV 数据:" + data);
    }
}

// 客户端使用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ataImportTemplate importTemplate = new CsvDataImport();
        importTemplate.importData("test.csv");
    }
}
优缺点
优点 缺点
统一算法骨架,复用固定步骤代码 子类过多时,系统复杂度增加
子类专注于实现特定步骤,符合单一职责原则 算法骨架修改困难,需修改抽象父类(违反开闭原则)
便于扩展,新增业务只需新增子类 抽象父类与子类耦合度较高

四、设计模式在后端框架中的应用

4.1 Spring 框架中的设计模式

  • 单例模式 :Spring 容器中的 Bean 默认是单例模式(通过 singleton 作用域实现)。
  • 工厂模式 :Spring 的 BeanFactoryApplicationContext 是工厂模式的典型应用,负责创建和管理 Bean。
  • 代理模式:Spring AOP 基于动态代理实现(JDK 动态代理或 CGLIB 代理),用于日志、事务等增强功能。
  • 模板方法模式JdbcTemplateRestTemplate 等模板类,封装固定流程,暴露可变步骤给用户。

4.2 MyBatis 框架中的设计模式

  • 工厂模式SqlSessionFactory 用于创建 SqlSession 实例。
  • 代理模式:Mapper 接口的实现通过动态代理生成,将接口方法映射为 SQL 语句。
  • 策略模式Executor 接口的不同实现(如 SimpleExecutorBatchExecutor)对应不同的执行策略。

五、设计模式选择原则与注意事项

5.1 选择原则

  1. 按需使用:不盲目追求设计模式,简单业务场景优先使用简洁代码。
  2. 符合设计原则:优先遵循单一职责、开闭原则、依赖倒置等核心设计原则。
  3. 考虑扩展性:未来可能变化的业务逻辑,优先选择灵活性高的设计模式(如策略模式、装饰器模式)。
  4. 团队共识:选择团队熟悉的设计模式,避免过度设计导致维护成本增加。

5.2 注意事项

  1. 避免过度设计:简单场景使用复杂设计模式会增加系统复杂度。
  2. 平衡灵活性与性能:部分设计模式(如代理、装饰器)会引入额外开销,需在性能敏感场景谨慎使用。
  3. 结合框架特性:充分利用现有框架提供的设计模式实现,避免重复造轮子。
  4. 关注业务本质:设计模式是工具,最终需服务于业务需求,而非为了使用模式而使用。

六、总结

设计模式是后端开发中的重要技术积累,掌握常用设计模式能帮助开发者更高效地解决复杂业务问题,提升代码质量。本文介绍的创建型、结构型、行为型三大类设计模式,覆盖了后端开发中最常见的场景,通过具体代码示例和场景分析,希望能帮助开发者理解并灵活运用。

在实际开发中,需结合业务需求、团队技术栈和系统扩展性综合选择设计模式,避免生搬硬套。同时,关注主流框架中设计模式的应用实践,能进一步加深对设计模式的理解,提升技术架构能力。

参考资料

  1. 《设计模式》
相关推荐
周杰伦_Jay1 小时前
【电商微服务日志处理全方案】从MySQL瓶颈到大数据架构的实战转型
大数据·mysql·微服务·架构
愚公搬代码2 小时前
【愚公系列】《MCP协议与AI Agent开发》011-MCP协议标准与规范体系(交互协议与状态码体系)
人工智能·交互
这儿有一堆花2 小时前
部署Cloudflare免费图床——免费开源强大
开源·github
春生野草2 小时前
启动Nginx
java·微服务·架构
悟空CRM服务3 小时前
开源的力量:如何用开源技术构建高效IT架构?
java·人工智能·架构·开源·开源软件
小二·3 小时前
设计模式面试题(14道含答案)
设计模式
金融小师妹4 小时前
基于多源政策信号解析与量化因子的“12月降息预期降温”重构及黄金敏感性分析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1024程序员节
席万里4 小时前
通过Golang订阅binlog实现轻量级的增量日志解析,并解决缓存不一致的开源库cacheflow
缓存·golang·开源
AllData公司负责人5 小时前
云原生数据平台(cloudeon)--核心服务组件扩展
大数据·云原生·架构·开源
常先森5 小时前
【解密源码】 RAGFlow 切分最佳实践- paper 篇
架构·llm·ag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