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大厂都在跟进的智能眼镜是什么?为什么它突然就成为热点之一?它是否是机会?

相信今年大家或多或少听过各大厂都在进军智能眼镜领域,比如小米、Oppo、阿里、华为等都已经发布了自己的智能眼镜产品,另外诸如字节跳动等企业也都在跟进研发中,那为什么这两年眼镜这个早已被遗忘的穿戴产品,会又再一次被重视起来呢?要知道多年前的谷歌眼镜可是已经"折戟沉沙"过。

答案其实很简单:

1、因为如今的 AI 成熟度很高,给眼镜带来了更多可能,在导航、聊天、智能识别、回答问题、支付等领域更加实用

2、AR 场景的支持更加成熟

3、国外已经有成熟的已验证案例

是的,也是对于国内来说智能眼镜场景可能还很陌生,但是在国外智能眼镜的市场在近两年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证明了这个方向是可行,且市场发展前景非常不错。

比如近日亚马逊就发布了它们内部员工使用的智能眼镜,在工作场景可以看出来是有相当不错的效率提升:

那么大家觉得目前全球智能眼镜的霸主是谁?是苹果还是谷歌?答案都不是,可能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目前智能眼镜和 AR 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是 Meta

在今年 IDC公布 Q1 全球 XR 市场份额排名,Meta 稳居第一,而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9 月 12 日发布的报告,2025 年第二季度,Meta 以 71% 的市场份额继续领跑全球扩展现实(XR)头显市场。

而实际在销量上,Meta 的部分产品销量为:

  • Ray-Ban Meta 智能眼镜在 2025年 2 月就已突破 200 万台销量大关,预计今年最高可以达到 400 - 500 万副
  • Quest 3头显:在2024年6月的销量突破了100万台

另外 IDC 还针对智能眼镜未来市场也做了预测,比如 2025 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预计达到 1,451.8 万台,同比增长 42.5% ,相对应的 AR / VR 设备出货量预计 569.0 万台。

是不是很意外,Meta 目前在这个领域是遥遥领先,而我们为什么对 Meta 在这个领域陌生,主要是因为 Meta 没对国内开放,就算你买了也会锁区

而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来,目前这个领域的前景还是很可观,所以国内厂商都开始发力这个领域无可厚非,另外因为 AI 存在"区域性保护"的问题,所以也注定了国外眼镜产品在国内没有优势 ,另外可能有个大家都不是很熟悉的品牌:雷鸟,作为 TCL 的子品牌,在眼镜这个领域其实也是深耕许久,特别是在"致敬" Meta 的道路上发展许久 ,也算是国内智能眼镜的第一梯队:

那么除了 AI,还有什么让智能眼镜迅速发展吗?那肯定是智能眼镜上的显示渲染方案 ,对比起当年的谷歌眼镜,现在的智能眼镜方案更加成熟多样,眼镜主要可以根据其核心的光学方案分为两大阵营:"光波导 (Waveguide) " 和 "鸟浴式 (Birdbath) " :

第一种方案是光波导方案,如上效果所示,简单来说,光波导技术的核心物理原理是全内反射,当光线从一个折射率较高的介质(如玻璃)射向一个折射率较低的介质(如空气)时,如果入射角大于某个临界角,光线将不会折射出去,而是被完全反射回高折射率介质内部,通过这种方式:

光线可以在一片薄薄的镜片内部像在光纤中一样被"引导"和传播。

而在这个基础上又分为几何光波导和衍射式光波导,简单区别就是:

  • 几何光波导是在玻璃基底内部嵌入了一系列微型、有特定角度的半透半反镜面阵列
  • 衍射式光波导是利用纳米级的光栅结构来耦合和引导光线,而光栅可以是蚀刻或压印在镜片表面的浮雕

看不明白无所谓,只需要知道,这种场景下的眼镜 AR 类似 HUD ,而因为是处理在镜片上实现,所以镜片基本是不可更换,也就是镜片如果不支持定制处方镜片,那么对于近视人群就非常不友好,当然就算可以定制,更换成本也不低:

当然好处也很明显,这类眼镜和普通眼镜非常近似,具有高透明度、轻薄化和接近普通眼镜的外观,适合全天候佩戴,不过另外此类方案的镜片,在一定角度一般也可以看到屏幕上的反射区域(腐刻区域),显示内容也有单眼或双眼的不同配置,而且也有不同的光引擎技术(LCoS 、MicroLED、Micro-OLED)选择,比如:

品牌 主力产品 光引擎技术 显示配置 外部可见性
Meta Ray-Ban Display LCoS (硅基液晶) 单镜片 (右眼彩色显示) 完全不可见,隐私性极高
TCL (雷鸟) RayNeo X2 MicroLED (全彩) 双镜片 (双目彩色显示) 镜片透明,但显示区域的光栅结构在特定角度下可能被观察到
Rokid Rokid Glasses MicroLED (单色) 双镜片 (双目单色显示) 镜片透明,显示区域可见
Oppo Air Glass / Air Glass 3 MicroLED (单色/彩色) 单镜片 (Air Glass) / 双镜片 (Air Glass 3) 镜片透明
夸克 (阿里) Quark AI Glasses (AI+AR版) MicroLED 双目光波导 镜片透明

第二类方案"鸟浴式"光学方案 (Birdbath) 其实更类似"随身巨幕"的屏幕形态 ,这类眼镜的核心功能是媒体场景 ,通过牺牲一定的透光率(外观类似太阳镜)来换取巨大的视场角和出色的对比度

这是一种结构相对简单的光学系统,主要由两个核心元件组成,分为一个分光镜(半透半反的平面镜)和一个球面合束镜(曲面半透半反镜):

  • 来自微型显示器的光线首先被分光镜反射,射向球面合束镜
  • 球面合束镜将图像放大并反射回分光镜

这样光线可以穿过分光镜进入眼睛,而来自现实世界的光线则依次穿过球面合束镜和分光镜进入眼睛,从而实现图像叠加,具体的例子有:

品牌 主力产品 光学方案 光引擎技术 外部可见性 镜片更换/处方支持
XREAL Air 2 Pro / One Pro 鸟浴式 (Birdbath) Micro-OLED 镜片较暗,类似太阳镜,无法直接看到显示内容,但能看出设备在工作 不可更换 ;通过磁吸处方镜片插片实现
Viture Luma Pro / Luma XR 鸟浴式 (Birdbath) Micro-OLED 镜片较暗,类似太阳镜 不可更换 ;支持屈光度调节或使用处方镜片插片
TCL (雷鸟) RayNeo Air 3s 鸟浴式 (Birdbath) Micro-OLED 镜片较暗,类似太阳镜 不可更换 ;通过处方镜片插片实现
Rokid Max2 鸟浴式 (Birdbath) Micro-OLED 镜片较暗,类似太阳镜 不可更换 ;通过处方镜片插片实现

这类智能眼镜与其说是眼镜,倒不如说是轻便式的穿戴屏幕,它其实更接近墨镜的场景,也不是特别适合日常外出作为常佩戴眼镜,但是有个好处就是相对还是比较轻便:

之所以需要镜片较暗,主要是因为 Birdbath 的光效率极低,图像光线需要两次经过分光镜(一次反射,一次透射),导致巨大的光能损失,同时这类眼镜也是存在需要双镜片的情况,佩戴后从侧面看也会相对突出:

实际上,针对更换处方镜片的场景,目前比较多的就是使用模块化插片,这也是目前最普遍的方法,一个独立的、包含用户处方镜片的次级镜框,通过磁力或物理卡扣固定在智能眼镜的内侧 ,比如 XREAL 这样的产品就基于这样的实现居多。

总结一下,如果基于目前的主流实现,具体有:

  • LCoS + 反射式光波导:为效率、透明度和低调外形进行了优化,过去情境式 HUD 的主流选择之一
  • Micro-OLED + Birdbath:为视场角和对比度进行了优化,是在固定环境下进行沉浸式媒体消费的理想选择
  • MicroLED + 衍射式光波导:为了实现真正的日光下可见 AR 的新兴架构,目前领域的主流选择之一

最后其实还有一种虚拟视网膜显示(VRD)方案,只是目前的应用相对较少,比如来自 brilliant labs 的智能眼镜方案就有类似 Halo Display 的支持:

简单来说,VRD(Virtual Retinal Display)是一种从根本上不同的"无屏幕"技术,它不产生任何中间的真实图像,而是使用一束低功率激光(彩色则使用红绿蓝三色激光),通过微型扫描振镜,将调制后的光束以光栅扫描的方式直接"画"在用户的视网膜上 ,通过逐个像素地调制激光强度,大脑便能感知到一幅完整的图像:

当然,如果真要说显示效果,肯定还是目前的 XR 领域的头戴设备更好,比如 vision pro、Meta Quest 和刚刚发布的 Galaxy XR 肯定更好:

总销量上依然是 Meta 占据优势。

针对这类产品,它们支持在 AR 和 VR 直接切换,沉浸效果和交互效果更优质,例如下面这些是 Galaxy XR 的交互效果:

但是对比眼镜场景这些头戴设备有几个直观问题:

  • 更贵
  • 更重
  • 不适合日常出门
  • 续航问题

最核心就是日常带着一个这样的东西在路上走,其实有点羞耻了(部分人除外),如果在公共场景,这样的情况是不是会有些诡异:

并且这个重量加续航,头戴设备也不适合长时间外出佩戴,所以更适合固定场景使用,而目前支持的场景也不够多,所以也没像手机一样普及。

另外,在控制方面,智能眼镜主要依赖语音交互,有的是需要你抬手按下眼镜上的特定按键 ,而在这方面,为了解决语音交互在公共场所的尴尬问题,今年 Meta 也发布了一个其他控制途径:肌电手环 sEMG

通过佩戴一个手环,检测用户的手势信号(肌电信号),从而实现眼镜的功能控制,甚至实现聊天的文字输入(英语):

Meta 针对这个功能就开源过一个 emg2pose 项目, 这个项目的算法用了一个包含25,253个HDF5文件的大型数据集,文件记录了193 名参与者在 29 个不同阶段(如数数、抓握等)的手部动作,每个文件都包含时间对齐的、以2kHz频率采样的表面肌电图(sEMG)和通过运动捕捉系统记录的真实手部关节角度,sEMG数据从手腕设备上的16个电极通道采集,数据会被分割成窗口(例如,1秒的窗口包含2000个EMG样本)进行处理:

可以看到,智能眼镜目前来说还是相对不错的赛道,如果硬要说有什么限制着智能眼镜的发展,那大概率还是电池续航和功耗,还有价格。

目前对于续航方面,通用方案是提供外置磁吸式电池的支持。

目前因为体积限制,智能眼镜的内置电池大多 200 毫安左右,并且由于功耗和散热问题,智能眼镜高度依赖 手机 App 的联网和后期处理能力,所以目前这个赛道的 App 还有个特点:基本都是纯原生开发

因为需要涉及蓝牙的交互(音乐、音效、语音交互、BLE)和 AI 模型等能力,手机平台比较强关联,所以导致目前几乎各大眼镜 App 都是纯原生开发,这也算是这个赛道的一个特色。

那么,你觉得智能眼镜的未来如何?是否会是另外一个未来会被普及的穿戴设备?

相关推荐
艾小码3 小时前
从原型到类:JavaScript面向对象编程的终极进化指南
前端·javascript
l1t3 小时前
利用DeepSeek改写递归CTE SQL语句为Python程序及优化
数据库·人工智能·python·sql·算法·性能优化·deepseek
咖啡の猫4 小时前
Vue混入
前端·javascript·vue.js
Debroon4 小时前
用FastAPI封装Qwen云端API,本机Postman测试,再用Django做前端界面调用
人工智能
格林威5 小时前
常规环形光源在工业视觉检测上的应用
人工智能·数码相机·计算机视觉·视觉检测·工业相机·工业光源·环形光源
游戏开发爱好者85 小时前
iOS 混淆工具链实战 多工具组合完成 IPA 混淆与加固 无源码混淆
android·ios·小程序·https·uni-app·iphone·webview
FreeBuf_6 小时前
从“策略对抗”到“模型对抗”:朴智平台如何重塑金融风控新范式?
大数据·人工智能
GJGCY8 小时前
金融智能体的技术底座解析:AI Agent如何实现“认知+执行”闭环?
人工智能·经验分享·ai·金融·自动化
两个西柚呀9 小时前
未在props中声明的属性
前端·javascript·vue.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