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来到我的CSDN博客:Optimistic _ chen
✨ 一名热爱技术与分享的全栈开发者,在这里记录成长,专注分享编程技术与实战经验,助力你的技术成长之路,与你共同进步!
🚀我的专栏推荐:
| 专栏 | 内容特色 | 适合人群 |
|---|---|---|
| 🔥C语言从入门到精通 | 系统讲解基础语法、指针、内存管理、项目实战 | 零基础新手、考研党、复习 |
| 🔥Java基础语法 | 系统解释了基础语法、类与对象、继承 | Java初学者 |
| 🔥Java核心技术 | 面向对象、集合框架、多线程、网络编程、新特性解析 | 有一定语法基础的开发者 |
| 🔥Java EE 进阶实战 | Servlet、JSP、SpringBoot、MyBatis、项目案例拆解 | 想快速入门Java Web开发的同学 |
| 🔥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 | 图解数据结构、LeetCode刷题解析、大厂面试算法题 | 面试备战、算法爱好者、计算机专业学生 |
🚀我的承诺:
✅ 文章配套代码:每篇技术文章都提供完整的可运行代码示例
✅ 持续更新:专栏内容定期更新,紧跟技术趋势
✅ 答疑交流:欢迎在文章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会及时回复(支持互粉)
🚀 关注我,解锁更多技术干货!
⏳ 每天进步一点点,未来惊艳所有人!✍️ 持续更新中,记得⭐收藏关注⭐不迷路 ✨
📌 标签:#技术博客 #编程学习 #Java #C语言 #算法 #程序员
文章目录
什么是拦截器
拦截器是Spring框架提供的核心功能之一,主要用来拦截用户请求,在指定方法前后,根据业务需要执行预先设定好的代码。
通俗的讲:程序员提前定义的一些逻辑,在用户请求响应前后执行, 这个操作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前端发来请求操作时,在服务器响应之前先判断用户有没有登录,如果有就返回响应,如果没有则进行拦截,拒绝响应并给出原因。

拦截器的使用
定义拦截器
我们自定义一个拦截器,实现HandlerInterceptor接口
java
@Slf4j
@Component
public class LoginInterceptor implements HandlerInterceptor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pre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throws Exception {
log.info("preHandle目标为方法执行前");
//这里拦截器进行判断
//true:放行,false:拦截
return true;
}
@Override
public void post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ModelAndView modelAndView) throws Exception {
log.info("preHandle目标为方法执行后");
}
@Override
public void afterCompletion(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Exception ex) throws Exception {
log.info("preHandle目标为视图执行后");
}
}
注册拦截器
定义后,再来注册拦截器,实现WebMvcConfigurer接口,并重写addInterceptors方法
java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WebConfig implements WebMvcConfigurer {
//我们自定义的拦截器对象
@Autowired
private LoginInterceptor loginInterceptor;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Interceptors(InterceptorRegistry registry) {
//注册自定义拦截器对象
registry.addInterceptor(loginInterceptor)
.addPathPatterns("/**");//表示拦截所有请求
}
}
拦截器通过后:

拦截器拦截请求:

客户端没有得到响应,服务端控制台也拦截了请求。
拦截路径
在完成对拦截器的基本设置后,我们对拦截器还需要通过 addPathPatterns() 方法设置拦截器的拦截路径(要拦截的请求),也可以通过 excludePathPatterns() 方法设置拦截器不拦截的路径(要通过的请求)
java
registry.addInterceptor(loginInterceptor)
.addPathPatterns("/**")
.excludePathPatterns("/user/login");//设置拦截器拦截的请求路径
拦截流程
正常情况下,我们程序直接从controller层去调用接口,但是现在有了拦截器,我们在执行controller层方法前,请求会被拦截器拦截,通过preHandle() 方法的判断返回一个布尔类型的值。
如果返回true,表示此次请求正常执行;反之则拒绝执行。请求中方法执行完毕后,再去执行postHandle()和afterCompletion() 方法,最后返回给客户端。
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也叫包装模式,可以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我们期望的另一个接口。
简单来说:就说目标类不能直接使用,我们通过重新包装,适配调用方使用,使两个接口能够兼容。
正常情况,两个类可以合作无间,正常兼容

但是也有特例,比如车辆上的充电口,部分汽车中的充电口不允许充电线直接使用,需要一个转换器,一侧连接汽车充电口,另一侧连接充电线,最终完成充电。
设配器实现
Target:目标接口,希望能直接使用的接口
Adaptee:适配者,但是与Target不兼容
Adapter:适配器类,此模式的核心通过继承或者引用适配者的对象,把适配者转为目标接口
client:需要使用适配器的对象
举个例子:@Sl4j 注解,我们只需要调用Sl4j的接口就行,不需要知道它是怎么实现的。
java
//客户端需要使用log4j,那么就使用Sl4j和log4j的适配器(如果之后需要使用其他的api,只需要更换适配器即可)
public class Sl4j{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l4jApi sl4jApi=new Sl4jApiLog4JAdapter(new Log4j());
}
}
//Sl4j和log4j的适配器(转换类)
class Slf4jLog4JAdapter implements Slf4jApi{
private Log4j log4j;
public Slf4jLog4JAdapter(Log4j log4j) {
this.log4j = log4j;
}
@Override
public void log(String message) {
log4j.log4jLog(message);
}
}
//log4j接口:适配者
class Log4j{
void log4jLog(String message){
System.out.println("Log4j打印:"+message);
}
}
//sl4j接口:目标接口
interface Slf4jApi{
void log(String message);
}
总的来说:适配器的核心就是:
- 客户端只关心目标接口(能兼容的接口)
- 适配器在中间做转换工作
- 适配者提供实际功能但接口不兼容
注意:适配器模式可以看作⼀种"补偿模式",⽤来补救设计上的缺陷.所以它更多应用在版本升级等场景。
完结撒花!🎉

如果这篇博客对你有帮助,不妨点个赞支持一下吧!👍
你的鼓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 想获取更多干货? 欢迎关注我的专栏 → optimistic_chen
📌 收藏本文,下次需要时不迷路!
我们下期再见!💫 持续更新中......
悄悄说:点击主页有更多精彩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