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字节 TRAE 和山大数智化支撑研究院在山大中心校区举办 TRAE on Campus 活动,有幸受邀作为比赛评委,并为"现场闪电开发"环节提供 AI 编程指导。
从上午 10 点到下午 6 点,分享、实战、比赛、路演,到场就送 SOLO 福利,最终还有现金奖品,真羡慕现在的大学生活啊~



有些同学是初次接触 AI Coding,我在现场解答了一些新手普遍遇到的问题,这里进行整理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其他初学者少走弯路。
1. 上下文不是越多越好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应当尽可能提供足够的上下文。
但**"足够"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
因为过多的、无效的上下文内容,会稀释指令重点,造成生成目标偏移。
可能导致 AI 抓住一个占比较大的边缘细节大做文章,从而忽略了核心的逻辑。
2. 精准提问才能高效
昨天分享了《AI时代,Know-what比Know-how更重要 - 掘金》。
今天,我们再重申一遍。
当你和 AI 交流时,尽量使用业内规范的名词,这样更容易召回正确的结果。
如果你目前尚未掌握专业名词,那就可以在最终对话前,先和 AI 聊聊。
比如先问:"我这个页面加载慢,可能是什么原因?" 它可能会回答:"看起来是列表渲染没做虚拟滚动,建议引入 react-window。"
这样,你就拿到了关键词:虚拟滚动、react-window。接下来,再让 AI 使用这些技术帮你优化,结果就会更加高效。
3. 先分析,再执行
别急着让 AI 直接生成大量代码。
现在的 AI Agent 越来越强,一次可以生成几十个文件,可正因如此,一旦方向错了,浪费的时间也会更多。
建议大家正式生成代码前,先让 AI 给你分析下它对你需求的理解,如果不满意,就多沟通几轮,等到 AI 和你的理解一致后,再进行耗时的代码生成。
《AI 写代码总跑偏?试试费曼学习法:让它先复述一遍! - 掘金》
当然,使用 TRAE 的 SOLO 模式,可以直接触发内置的"分析"-"文档"-"开发"流程,先输出产品文档和技术文档,确认无误后再生成代码。
结语
今天就分享这些内容吧,希望大家可以尽快适应 AI 协同研发的新范式。
如果有其他疑问,也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