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响应式系统的核心概念
1.1 什么是响应式?
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恒温热水器 类比Vue的响应式系统:当水温低于设定值时,热水器会自动加热;当水温过高时,会停止加热------状态变化触发自动反馈 。Vue的响应式系统本质上也是如此:当JavaScript状态(如变量、对象属性)发生变化时,Vue会自动更新依赖该状态的UI或逻辑。
官网对响应式的定义非常明确:"Vue 的响应式系统会跟踪 JavaScript 状态并在其发生变化时触发更新。" 比如你有一个计数器变量count,当count从0变成1时,页面上显示count的地方会自动更新为1,无需手动操作DOM。
1.2 响应式的工作边界
不是所有JavaScript数据都会被Vue跟踪,响应式系统的工作边界是:
- 用
ref或reactive创建的变量(推荐方式); setup函数中返回的对象(Vue会自动将其转为响应式);- 组件props(Vue会自动处理为响应式)。
简言之:只有被响应式系统"标记"过的数据,才会触发更新 。比如直接声明的普通变量let count = 0,修改它不会触发UI更新------因为它没被响应式系统跟踪。
二、响应式系统的底层原理
2.1 从Object.defineProperty到Proxy
Vue2的响应式基于Object.defineProperty,但它有两个致命局限:
- 无法检测对象新增/删除属性 :比如
obj.newKey = 1不会触发更新; - 无法检测数组索引/长度变化 :比如
arr[0] = 1或arr.length = 0不会触发更新。
Vue3用Proxy 解决了这些问题。Proxy是ES6的新特性,能拦截对象的所有操作(get、set、delete、遍历等),相当于给对象套了一层"代理壳",所有对对象的操作都会经过这层壳。
余下文章内容请点击跳转至 个人博客页面 或者 扫描二维码关注或者微信搜一搜:编程智域 前端至全栈交流与成长,阅读完整的文章:Vue3响应式系统的底层原理与实践要点你真的懂吗?
往期文章归档
-
快速入门Vue的v-model表单绑定:语法糖、动态值、修饰符的小技巧你都掌握了吗? - cmdragon's Blog
-
只给表子集建索引?用函数结果建索引?PostgreSQL这俩操作凭啥能省空间又加速? - cmdragon's Blog
-
想抓PostgreSQL里的慢SQL?pg_stat_statements基础黑匣子和pg_stat_monitor时间窗,谁能帮你更准揪出性能小偷? - cmdragon's Blog
-
PostgreSQL 查询慢?是不是忘了优化 GROUP BY、ORDER BY 和窗口函数? - cmdragon's Blog
-
PostgreSQL选Join策略有啥小九九?Nested Loop/Merge/Hash谁是它的菜? - cmdragon's Blog
-
PostgreSQL索引选B-Tree还是GiST?"瑞士军刀"和"多面手"的差别你居然还不知道? - cmdragon's Blog
-
PostgreSQL处理SQL居然像做蛋糕?解析到执行的4步里藏着多少查询优化的小心机? - cmdragon's Blog
-
PostgreSQL备份不是复制文件?物理vs逻辑咋选?误删还能精准恢复到1分钟前? - cmdragon's Blog
-
PostgreSQL里的PL/pgSQL到底是啥?能让SQL从"说目标"变"讲步骤"? - cmdragon's Blog
-
PostgreSQL UPDATE语句怎么玩?从改邮箱到批量更新的避坑技巧你都会吗? - cmdragon's Blog
-
PostgreSQL 17安装总翻车?Windows/macOS/Linux避坑指南帮你搞定? - cmdragon's Blog
-
能当关系型数据库还能玩对象特性,能拆复杂查询还能自动管库存,PostgreSQL凭什么这么香? - cmdragon's Blog
-
如何在FastAPI中巧妙隔离依赖项,让单元测试不再头疼? - cmdragon's Blog
免费好用的热门在线工具
举个简单的Proxy例子:
javascript
// 模拟Vue3的响应式代理
const reactiveObj = new Proxy({ name: 'Alice' }, {
// 拦截"读取属性"操作
get(target, key) {
console.log(`读取了属性${key}`);
return target[key]; // 返回原始值
},
// 拦截"修改属性"操作
set(target, key, value) {
console.log(`修改了属性${key},新值是${value}`);
target[key] = value;
return true; // 表示修改成功
}
});
// 测试
reactiveObj.name; // 输出:读取了属性name
reactiveObj.name = 'Bob'; // 输出:修改了属性name,新值是Bob
2.2 响应式的依赖追踪流程
Vue的响应式系统核心是**"依赖追踪"**------跟踪哪些组件/逻辑依赖了某个数据,当数据变化时,只通知这些依赖更新。流程如下(附流程图):
流程拆解:
- 初始化 :用
ref或reactive将数据转为响应式对象(本质是Proxy); - 读取数据 :组件渲染时,会读取响应式数据(比如
{{ count }}),触发Proxy的get拦截器; - 收集依赖 :
get拦截器会记录"当前正在渲染的组件"或"watch回调"作为依赖; - 数据变化 :当修改数据时(比如
count.value++),触发Proxy的set拦截器; - 通知更新 :
set拦截器会遍历该数据的所有依赖,触发组件重新渲染或回调执行。
2.3 ref与reactive的区别
Vue3提供了两个核心API创建响应式数据:ref和reactive,它们的区别如下:
| 特性 | ref | reactive |
|---|---|---|
| 适用类型 | 基本类型(number、string等)、对象/数组 | 对象/数组(不能用于基本类型) |
| 访问方式 | 需要.value(JS中),模板中自动解包 |
直接访问属性 |
| 嵌套对象处理 | 自动转为reactive | 自动跟踪嵌套属性 |
示例代码:
javascript
import { ref, reactive } from 'vue';
// 1. 基本类型用ref
const count = ref(0);
console.log(count.value); // 输出:0(JS中需要.value)
count.value++; // 修改数据,触发更新
// 2. 对象用reactive
const user = reactive({ name: 'Alice', age: 20 });
user.age = 21; // 修改嵌套属性,触发更新
// 3. 对象用ref(也可以,内部会转为reactive)
const product = ref({ price: 100 });
product.value.price = 120; // 触发更新
注意 :模板中使用ref不需要.value,Vue会自动解包:
vue
<template>
<p>{{ count }}</p> <!-- 正确,无需.count.value -->
</template>
三、响应式系统的实际应用
3.1 组件中的响应式数据
最常见的场景是组件内的状态管理。比如一个计数器组件:
vue
<template>
<div class="counter">
<p>当前计数:{{ count }}</p>
<button @click="increment">+1</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setup>
// 1. 引入ref API
import { ref } from 'vue';
// 2. 创建响应式数据(初始值0)
const count = ref(0);
// 3. 点击事件:修改数据(JS中需要.value)
const increment = () => {
count.value++; // 数据变化 → 自动更新UI
};
</script>
运行环境说明:
- 需创建Vue3项目(推荐用Vite,更快);
- 步骤:
- 执行
npm create vite@latest my-vue-app -- --template vue; - 进入项目目录
cd my-vue-app; - 安装依赖
npm install; - 运行
npm run dev,打开浏览器访问http://localhost:5173。
- 执行
3.2 响应式数据的衍生:computed与watch
当需要基于响应式数据生成新值 (如计算总价)或监听数据变化执行逻辑 (如请求接口)时,用computed和watch。
3.2.1 computed(计算属性)
computed会缓存结果,只有依赖的数据变化时才重新计算,避免重复计算。示例:
vue
<template>
<p>原价:{{ price }}</p>
<p>折扣价(9折):{{ discountedPrice }}</p>
</template>
<script setup>
import { ref, computed } from 'vue';
const price = ref(100); // 原价
// 计算折扣价(依赖price)
const discountedPrice = computed(() => {
return price.value * 0.9;
});
</script>
3.2.2 watch(侦听器)
watch会监听数据变化,执行自定义逻辑(如请求数据、打印日志)。示例:
vue
<template>
<input v-model="username" placeholder="输入用户名" />
</template>
<script setup>
import { ref, watch } from 'vue';
const username = ref('');
// 监听username变化
watch(username, (newVal, oldVal) => {
console.log(`用户名从${oldVal}变成了${newVal}`);
// 可以在这里发请求检查用户名是否存在
});
</script>
3.3 处理嵌套对象/数组的变化
Vue3的响应式系统能深度跟踪嵌套对象/数组的变化,无需手动处理。比如:
javascript
const shopCart = reactive({
items: [
{ name: '手机', quantity: 1 },
{ name: '耳机', quantity: 2 }
]
});
// 修改数组中的嵌套属性 → 触发更新
shopCart.items[0].quantity = 2;
// 新增数组元素 → 触发更新
shopCart.items.push({ name: '充电头', quantity: 1 });
// 删除数组元素 → 触发更新
shopCart.items.splice(1, 1);
四、课后Quiz
来测试一下你掌握了多少!
问题1:为什么Vue3用Proxy而不是Object.defineProperty?
答案 :
Proxy能解决Object.defineProperty的两个局限:
- 支持跟踪对象新增/删除属性;
- 支持跟踪数组索引/长度变化。 Proxy是更完整的对象拦截方案,能覆盖所有数据操作场景。
问题2:ref和reactive的核心区别是什么?
答案:
ref用于基本类型 (如number、string)和对象,JS中需要.value访问;reactive用于对象/数组 ,直接访问属性,不能用于基本类型。ref的对象内部会转为reactive,所以两者都能跟踪嵌套属性变化。
问题3:如何让Vue跟踪对象的新增属性?
答案 :
用reactive创建对象,直接新增属性即可:
javascript
const user = reactive({ name: 'Alice' });
user.age = 21; // 新增属性,触发更新
如果用ref创建对象,修改.value下的属性:
javascript
const user = ref({ name: 'Alice' });
user.value.age = 21; // 触发更新
五、常见报错及解决方案
报错1:Cannot read properties of undefined (reading 'value')
原因 :JS中使用ref时忘记加.value,比如count++而不是count.value++。
解决 :检查ref变量的使用,JS中必须加.value。
预防:记住"模板不用.value,JS用.value"。
报错2:Property 'xxx' was accessed during render but is not defined on instance.
原因 :模板中用了未在setup中返回的变量,或变量名拼写错误。
解决 :检查setup函数的返回值,确保所有模板变量都被返回;检查拼写。
预防 :使用ESLint插件(如eslint-plugin-vue)自动检查模板变量。
报错3:Reactive object cannot be wrapped into a ref
原因 :用ref包裹了一个已经是reactive的对象,比如ref(reactive({ name: 'Alice' }))。
解决 :不要嵌套使用ref和reactive,直接用其中一个即可。
预防 :明确ref和reactive的适用场景,避免重复包裹。
参考链接
- Vue3响应式基础:vuejs.org/guide/essen...
refAPI文档:vuejs.org/api/reactiv...reactiveAPI文档:vuejs.org/api/react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