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三明治”:重构全球跨境结算网络


稳定币"三明治":重构全球跨境结算网络

引言

随着全球贸易与跨境支付不断增长,传统的国际结算体系(如 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WIFT) + 代理银行网络)面临效率、成本与监管的多重挑战。支付公司、银行与新金融科技机构正探索一种"多层跨境结算"模型:即在一端接收法币,在另一端输出即时、低成本的流动性,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外汇价差、中介费用和结算延迟。本稿以"稳定币三明治"模式为核心,分析其运作机制、优势、行业动态与竞争路径。


一、何为 "稳定币三明治"

所谓"稳定币三明治"(Stablecoin Sandwich)是一种比喻性结构,用于描述跨境支付中的三层路径:

  • Top Slice(入口):来自发达市场(如美国)的客户,以法币(美元)向支付提供商(例如 Stripe、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Ripple Labs 或新银行 Mercury Banking 等)付款。

  • 填充层(铸造):这些法币立即按 1:1 比例兑换成受监管稳定币------通常是 USDC(由 Circle 发行)、USDP(由 Paxos Trust Company 发行)或银行发行的数字美元。

  • Bottom Slice(出口):稳定币通过桥接或兑换,变成当地货币的稳定币(例如阿根廷比索挂钩的 aARS、巴西的 BRLA 或墨西哥的 MXNA),或者直接兑换为央行数字货币(如巴西的 DREX)。

  • 结算:资金在 T+0(即时)抵达本地银行账户、移动钱包或商家付款渠道,总成本通常低于 0.1%,而传统通过 SWIFT + 代理银行则需 3-7%。

这一结构的关键在于:将跨境资金流中的"中间结算"环节转移至区块链/稳定币通道,从而绕开成本高、时间长、参与方多的传统网络。


二、"三明治"模式的优势

通过上述结构,支付服务提供商能够实现:

  • 速度提升:实现"即刻到账"(T+0)跨境结算。

  • 成本大幅降低:手续费可低至 0.1%以下,相比传统 3-7% 的费率有显著优势。

  • 汇率与价值流动优化:由于稳定币作为中间媒介,减少了外汇价差和资金路径中的多重兑换。

  • 中介机构削减:减少或绕过代理银行、清算银行等传统层级,提高流程透明度与效率。

  • 监管路径明确:随着诸如 Genius Act(Genius 法案)等数字资产法规推出,传统汇款巨头开始整合稳定币,标志行业监管门槛逐步清晰。

例如,拥有175年历史、年处理汇款额超过3 000亿美元的 Western Union 最近宣布将稳定币整合到其生态系统。其 CEO Devin McGranahan 在2025年7月表示:"随着规则的日益清晰,我们看到了将数字资产融入业务的真正机遇。" 结果是,Western Union 正在测试其用于国库结算和客户付款的稳定币方案,利用区块链技术摆脱代理银行的繁琐流程。

此外,银行支持的 P2P 支付网络 Zelle(隶属于 Early Warning Services,由 JPMorgan Chase、Bank of America、Wells Fargo 等组成财团)目前每年在美国境内进行超过1 万亿美元的免手续费转账、拥有超过1.5 亿用户。但其跨境业务一直受限。2025年10月24日,Early Warning 宣布一项稳定币计划,旨在将 Zelle 推向国际市场,使海外用户也能获得"同样的速度和可靠性"。

总体而言,这标志着:银行、金融科技/新银行和支付处理商,通过直观、即插即用、合规的方式(尽可能减少监管中介环节)整合加密货币,从而持续扩大其全球影响力并强化客户关系。


三、类似实践与竞争路径 --- 不止"自建三明治"

除了上述"三明治"式路径之外,市场上已有多条近似或互补路线正在推进:

  • 企业级解决方案方面,像 Ripple Labs 的即时链上清算(ODL)已经把"法币 → 稳定币 → 本地结算"流程商品化,目标轨迹与稳定币三明治几乎重合。

  • 大型银行则走向"自家代币 + 托管清算"路径:如 J.P. Morgan 的 Onyx / JPM Coin 与其 Kinexys 产品,旨在将企业与同业结算上链,以实现更低时延与更高资本效率。

  • 在央行与监管层面,批发型链上互联项目 ------ 如由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推动的 mBridge 试点,展示了 CBDC 在跨国即时结算中的可行性。与此同时,由银行支持的机构级代币结算网络如 Fnality International 正在尝试把托管结算(settlement finality)与链上流动性连接起来。

  • 在支付生态另一端,卡组织如 Visa、Mastercard 与大型支付平台(如 PayPal)已启动用 "受监管稳定币" 或发行方对接商户结算的试点,从而缩短结算路径、降低成本。

归纳来看,目前行业主要存在三类路径:

  1. 私有/受管稳定币走支付公司路径;

  2. 银行/企业代币走内部结算优化路径;

  3. CBDC/批发网络走公共基础设施改造路径。

这三条路径在不同场景(零售汇款、企业国库、批发清算)会交叉或叠加。未来,全球结算格局可能并非单一路径胜出,而是形成"混合化"结构:支付公司、银行、央行各自发挥角色,共建可互操作的链上结算生态。


四、对你的"三明治"模式的建议与优化思路

基于上述行业趋势,建议在你的模式设计中考虑以下几点:

  • 监管合规枢纽优选:选择法币入口/稳定币铸造所在司法管辖区时,优先选择监管明晰、稳定币发行受监管实体(如 Circle, Paxos)参与的地区。

  • 多币种、多司法区兼容性:不仅限于美元→稳定币→本地货币,还可以考虑本地稳定币→美元或多方向流动,以应对本地货币不稳定、资金回流需求强的市场。

  • 桥接与流动性池设计:治理好桥接机制、流动性池费率、兑换价差控制机制,以确保"成本低于 0.1%"的目标可持续。

  • 互操作性与合规审计机制:考虑与银行代币、CBDC、卡组织等平行路径的互联可能。例如你的系统可为企业国库提供链上托管结算服务,或与 CBDC试点项目作接口整合。

  • 扩展场景:除零售跨境汇款外,可拓展企业采购结算、供应链金融、跨国电商支付等场景,从而提升网络效应与规模经济。


五、结语

"稳定币三明治"不仅是一个技术/支付模式的创新,更代表了支付体系从传统"层层中介"向"链上资产+流动性即服务"的转型。随着监管框架逐渐成型,主流机构---从传统汇款公司、银行联盟、支付平台---都在加速拥抱这一趋势。未来真正的胜出者,很可能不是某一个单独技术或公司,而是能够在法律、流动性、合规、跨链互操作等多个维度,构建起可扩展、全球化、低成本、即时结算网络的合作生态。你的方案如果能够精准嵌入这一格局,并做好差异化定位(例如某一地理区、某类商户、某类资金流场景),将有成为行业前沿者的潜力。

相关推荐
PhDTool2 小时前
重构行业认知:ELN如何重构药物研发合作的信任链
人工智能·重构·信任链
液态不合群2 小时前
数字化转型改变了什么?从技术底层到业务本质的深度重构
前端·人工智能·低代码·重构
JiMoKuangXiangQu2 小时前
Linux 网络:邻居子系统
linux·网络·邻居子系统
链上日记2 小时前
7000亿市值调整后的加密市场观察:流动性挑战与风控策略|WEEX SPACES 深度分享
区块链
listhi5202 小时前
UDP通信:解决socket连接关闭后缓冲内容未清除的问题
网络·网络协议·udp
mit6.8242 小时前
[AI tradingOS] trader_manager.go | API集中控制_handleStartTrader
人工智能·区块链
CyberSecurity_zhang4 小时前
一文理清汽车网络安全法规
网络·安全·web安全
huangyuchi.4 小时前
【Linux网络】基于UDP的Socket编程,实现简单聊天室
linux·网络·udp·网络通信·c/c++·socket编程·简单聊天室
wanhengidc4 小时前
在云手机中云计算的作用都有哪些?
服务器·网络·游戏·智能手机·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