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 【2022 统考真题】


好的,这是一道来自2022年最新的操作系统文件系统综合题。它以一个具体的目录树和i-node结构为例,全面考察了目录结构、硬链接、文件读取流程以及多级索引的寻址范围计算。

我们来详细地解析这道题。

题目原文

(11)【2022统考真题】某文件系统的磁盘块大小为 4KB, 目录项由文件名和索引结点号构成, 每个索引结点占 256 字节,其中包含直接地址项 10 个,一级、二级和三级间接地址项各 1 个,每个地址项占 4 字节。该文件系统中子目录stu的结构如图 (a) 所示,stu包含子目录course和文件doc, course子目录包含文件course1course2。各文件的文件名、索引结点号、占用磁盘块的块号如图 (b) 所示。

(注:由于无法直接嵌入图片,此处为图片占位符,请参照您提供的原图)

  1. 目录文件 stu 中每个目录项的内容是什么?
  2. 文件 doc 占用的磁盘块的块号 x 的值是多少?
  3. 若目录文件 course 的内容已在内存,则打开文件 course1 并将其读入内存,需要读几个磁盘块? 说明理由。
  4. 若文件 course2 的大小增长到 6MB,则为了存取 course2 需要使用该文件索引结点的哪几级间接地址项? 说明理由。

一、运用了什么知识点?考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考?

  • 运用知识点:

    1. 文件目录 : 理解目录本身是文件,其内容是<文件名, i-node号>的列表。
    2. 索引节点 (i-node): 文件系统中描述文件属性和数据块位置的核心数据结构。
    3. 硬链接 (Hard Link) : 多个不同的文件名(目录项)指向同一个i-node。这意味着它们实际上是同一个文件的不同别名。
    4. 文件打开与读取流程: 理解操作系统打开一个文件并读取其内容需要经过的磁盘访问步骤:读取目录 -> 读取i-node -> 读取数据块。
    5. 多级索引的寻址范围: 能够精确计算i-node中直接地址、一级间接、二级间接地址各自能表示的文件大小范围。
  • 考了什么?

    这道题将文件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访问过程结合起来考察:

    1. 静态结构还原 (Q1): 能否根据目录树和文件信息,正确地构建出目录文件的内容。
    2. 核心概念理解 (Q2) : 通过一个巧妙的设计(doccourse1共享i-node),考察考生是否理解"硬链接"的本质。
    3. 动态过程模拟 (Q3): 考察考生能否模拟一次完整的文件读取流程,并准确计算出磁盘I/O的次数。
    4. 设计极限计算 (Q4): 考察考生能否根据文件大小,判断出它需要用到哪一级别的间接索引,这是对多级索引寻址能力计算的直接应用。
  • 为什么这么考?

    因为这道题非常贴近真实文件系统的工作原理。它通过具体的文件名和i-node号,让考生不再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而是去解决实际的"寻址"问题。特别是Q2的硬链接和Q3的文件读取流程,都是操作系统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够很好地检验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解题思路与详细分析 (怎么样?)

问题1分析:构建stu目录文件
  • 思路 : 目录文件stu的内容,就是它下面包含的所有文件/子目录的"<文件名, i-node号>"列表。
  • 分析 :
    • 从图(a)的目录树可知,stu目录下有两项:子目录course和文件doc
    • 从图(b)的表格中,我们可以查到这两项对应的i-node号。
      • course -> 索引节点号 2
      • doc -> 索引节点号 10
  • 结论 : 目录文件stu的内容如下表所示:
    | 文件名 | 索引结点号 |
    | :--- | :--- |
    | course | 2 |
    | doc | 10 |
问题2分析:硬链接的本质
  • 思路 : 我们需要找到文件doc的数据块位置。i-node是连接文件名和数据块的桥梁。
  • 关键发现 :
    • 从图(b)的表格中,我们发现文件doc和文件course1索引结点号都是10
    • 核心概念 : 在Unix-like文件系统中,多个目录项指向同一个i-node,这就是硬链接 。这意味着doccourse1实际上是同一个文件的两个不同名字。它们共享同一个i-node,因此也共享同一份物理数据。
  • 查找数据 :
    • 既然它们是同一个文件,那么doc占用的磁盘块就和course1占用的磁盘块是完全一样的。
    • 从图(b)表格中查到,course1占用的磁盘块号是30
  • 结论 : 文件doc占用的磁盘块的块号 x 的值是 30
问题3分析:文件读取流程
  • 目标 : 打开并读取course1
  • 初始状态 : 目录文件course的内容已在内存。
  • 模拟步骤 :
    1. 查找i-node号 : 由于course目录已在内存,操作系统可以直接在内存中查找course1的目录项,得到其索引结点号为10(此步无需访问磁盘)
    2. 读取i-node : i-node 10的内容不在内存中。i-node本身也存放在磁盘上。因此,操作系统需要第一次磁盘访问 ,去读取i-node 10所在的磁盘块
    3. 获取数据块地址 : 从读入内存的i-node 10中,解析出文件course1的数据块地址。从图(b)可知,这个地址是块号30
    4. 读取数据块 : 文件的数据(course1的内容)在磁盘的30号块中。操作系统需要进行第二次磁盘访问 ,去读取磁盘块30的内容。
  • 结论 : 需要读 2 个磁盘块。理由是:首先需要读取course1的索引结点(i-node 10)所在的磁盘块 ,以获取文件的地址信息;然后根据i-node中的地址信息,再去读取存放文件内容的数据块(磁盘块30)
问题4分析:多级索引的寻址范围
  • 目标: 判断一个6MB的文件需要用到哪几级间接地址。
  • 思路: 我们需要计算每一级索引所能支持的最大文件大小,然后看6MB落在了哪个区间。

第一步:计算一个索引块能存放多少地址

  • 磁盘块大小 = 4KB = 4096 B
  • 地址项大小 = 4 B
  • 每个索引块的地址项数 = 4096 / 4 = 1024 项。

第二步:计算各级索引的寻址能力

  • 直接地址 (10个) :
    • 能索引 10 个数据块。
    • 覆盖文件大小: 10 × 4KB = 40 KB
  • 一级间接地址 (1个) :
    • 指向1个一级索引块,该块能索引1024个数据块。
    • 覆盖文件大小: 1024 × 4KB = 4 MB
    • 累计覆盖 : 加上直接地址,可表示 40KB + 4MB 大小的文件。
  • 二级间接地址 (1个) :
    • 指向1个二级索引块,该块指向1024个一级索引块。
    • 能索引 1024 × 1024 = 2²⁰ 个数据块。
    • 覆盖文件大小: 2²⁰ × 4KB = 1M × 4KB = 4 GB

第三步:定位6MB文件

  • 文件大小 = 6MB。
  • 比较 :
    • 6MB > 40KB (仅直接地址不够)。
    • 6MB > 40KB + 4MB (直接地址 + 一级间接地址也不够)。
    • 因为 4MB + 40KB = 4.039 MB (约等于)。6MB 已经超出了这个范围。
  • 结论 : 文件的末尾部分数据必须通过二级间接地址项来索引。
  • 完整理由 :
    1. 10个直接地址项最多能表示10 * 4KB = 40KB的文件。
    2. 1个一级间接地址项最多能额外表示(4KB/4B) * 4KB = 1024 * 4KB = 4MB的文件。
    3. 两者相加,总共能表示4MB + 40KB的文件。
    4. 因为文件大小6MB大于4MB + 40KB,所以仅靠直接地址和一级间接地址不足以存下整个文件。
    5. 因此,必须使用二级间接地址项 来索引超出4MB + 40KB的那部分数据。
    6. 所以,存取整个6MB的文件,需要用到直接地址项、一级间接地址项和二级间接地址项 。但题目问的是哪几级"间接" ,所以是一级和二级间接地址项
相关推荐
記億揺晃着的那天1 小时前
WebSocket 通俗讲解
网络·websocket·网络协议·实时通信
Caster_Z1 小时前
Windows环境安装Docker
运维·docker·容器
Elias不吃糖1 小时前
eventfd 初认识Reactor/多线程服务器的关键唤醒机制
linux·服务器·c++·学习
磊〜1 小时前
Linux 服务器安装 dstat 监控插件
linux·运维·服务器
无聊的小坏坏1 小时前
从 OneThreadOneLoop 线程池到进程池:高性能 Reactor 服务器的演进
服务器·网络·一个进程一个事件循环
Csxyzj1 小时前
nginx
服务器·nginx
二进制coder2 小时前
服务器BMC开发视角:解析CPU管理的两大核心接口PECI与APML
运维·服务器·网络
嗝屁小孩纸2 小时前
免费测评RPC分布式博客平台(仅用云服务器支持高性能)
服务器·分布式·rpc
行初心2 小时前
uos基础 sudoers 查看sudo的配置文件
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