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电商大厂的面试中,技术面试不仅涉及编码能力的考察,还包括了对系统设计、性能优化、算法分析等方面的深度了解。今天,我们将讨论一些常见的技术应用场景和问题,涵盖JVM调优、垃圾回收、并发处理等方面。
1. 四个引用的具体应用场景
在Java中,对象引用分为四种类型: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和虚引用。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具有重要作用:
- 强引用 :最常见的引用类型,只有强引用的对象会被垃圾回收器回收。在正常的开发中,如果一个对象有强引用,它就不会被回收。例如:
Object obj = new Object(); - 软引用:适用于缓存机制,当内存不足时,软引用对象会被回收。例如:缓存大数据时,可以使用软引用来存储缓存数据。只有在JVM内存紧张时,软引用的对象才会被回收。
- 弱引用:弱引用的对象在下一次垃圾回收时会被回收。适合应用于系统缓存中的一些临时对象,避免内存泄漏。例如:引用一些不需要长时间存活的对象,如会话信息。
- 虚引用:虚引用用于追踪对象的垃圾回收过程,几乎不用于实际开发,只在一些底层应用中使用,比如用来实现对象的清理操作。
2. 垃圾回收器具体应用场景
垃圾回收器的主要任务是自动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Java的垃圾回收器根据应用场景不同有不同的选择:
- Serial垃圾回收器:适用于单核小型应用,它的停顿时间比较长,但实现简单。
- Parallel垃圾回收器:适用于多核机器,适合高吞吐量的场景,如大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并行化回收。
- CMS垃圾回收器:适用于低延迟系统,常用于电商网站和金融行业等对响应时间有较高要求的场景。
- G1垃圾回收器:适用于大内存应用,能够在大数据量的情况下提供较好的延迟控制,常用于需要大堆内存和低延迟的场景,如大规模电商平台。
3. 可达性分析算法具体应用场景
可达性分析算法主要用于确定哪些对象是可以到达的,也就是哪些对象是活跃的,需要被保留。通常用于垃圾回收的标记阶段。以下是一些应用场景:
- GC标记阶段:在执行垃圾回收时,JVM会使用可达性分析算法来找出所有从GC Root可达的对象。这是垃圾回收的一部分。
- 内存泄漏检测:如果一个对象不再被任何可达路径引用,但仍然存在内存中,可能会导致内存泄漏,使用可达性分析可以帮助发现这种情况。
4. 垃圾回收器参数调优(并发低延时)
在某些高并发且要求低延时的应用场景中,需要对垃圾回收器进行调优:
- G1垃圾回收器 :使用
-XX:+UseG1GC开启G1垃圾回收器,并通过-XX:MaxGCPauseMillis来限制最大GC停顿时间。例如,-XX:MaxGCPauseMillis=200表示最大停顿时间为200毫秒。 - CMS调优 :使用
-XX:+UseConcMarkSweepGC开启CMS垃圾回收器,-XX: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用于设置触发并发标记清除的内存占用百分比,适合在高并发场景下优化延迟。 - 调优堆大小 :
-Xmx和-Xms参数设置JVM堆内存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来进行调整,避免堆内存过小导致频繁GC,或者过大导致内存浪费。
5. 高并发多连接JVM线程池参数调优
高并发应用中的线程池调优至关重要,以下是常见的调优策略:
- 线程池大小 :根据CPU核数和任务的CPU密集型/IO密集型性质来设置线程池大小。通常,CPU密集型任务的线程池大小为
CPU核心数 + 1,IO密集型则可以适当增大。 - 核心线程数和最大线程数 :
ThreadPoolExecutor的corePoolSize和maximumPoolSize应根据业务负载来调整,核心线程数可以适当增加,但最大线程数要控制,防止过多线程导致系统过载。 - 队列大小 :如果系统承受高并发时任务提交的负载,可以使用
LinkedBlockingQueue作为队列,避免直接抛弃任务。
6. 高并发系统调优
高并发系统调优通常涉及多个层面,包括数据库、JVM、线程池、缓存等。常见的优化方法包括:
- 数据库连接池优化 :调整连接池大小,避免过多的数据库连接阻塞。可以使用
HikariCP等高性能连接池。 - 异步请求处理:对于长时间执行的任务,可以考虑异步执行,通过消息队列异步处理,减少主线程的阻塞。
- 缓存优化:利用Redis或Memcached等缓存机制来减少数据库访问,提升响应速度。
- 请求限流:使用令牌桶或漏桶算法来限制请求流量,避免高并发请求导致的系统过载。
7. 队列与栈的应用场景
- 队列:先进先出(FIFO)结构,适用于任务调度、消息队列、处理任务队列等场景。例如: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异步任务处理等。
- 栈:后进先出(LIFO)结构,适用于递归调用、括号匹配、表达式求值等场景。例如:函数调用栈、深度优先搜索(DFS)等。
8. 点赞高并发怎么办?
在高并发点赞系统中,采用以下优化策略:
- 使用缓存:将点赞数据保存在Redis等内存数据库中,减少数据库的访问。
- 异步更新:点赞操作可以先写入队列,后端异步处理更新数据库。
- 分布式锁:防止重复点赞时发生数据不一致,可以使用分布式锁,如Redis分布式锁。
9. 消息中间件用过么?怎么自己设计一个消息中间件?
消息中间件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消息队列:设计一个消息队列系统,支持消息的异步传输。
- 持久化机制:保证消息不会丢失,即使在系统崩溃时也能够恢复消息。
- 消费者机制:设计多个消费者处理消息,支持消息的并发消费。
- 可靠性和高可用性:实现消息确认机制,保证消息可靠传递。
10. 假设catch,finally,catch中有return,那么finally还会不会执行?
finally块中的代码会在try或catch执行后执行,无论是否有return。但是,如果catch中有return,finally块的执行不会被跳过。
11. 假设1亿的11位的手机号,运行空间128M,如果要进行排序,那么要怎么设计?
对于大量数据(例如1亿个手机号),采用外部排序方法比较合适:
- 分块排序:将1亿条手机号分成多个小块,每块数据可以放入内存中进行排序。
- 归并排序:对每块数据进行排序后,使用归并排序将所有块的数据合并到一起,最终得到全局有序的数据。
通过将数据分块存储和排序,可以有效减少内存消耗,并实现排序功能。
这篇文章介绍了在面试中可能遇到的几个典型场景和相关技术应用,希望能够帮助你在面试中表现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