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调用工具的核心是让模型完成"判断是否调用工具、选择哪类工具、生成合规调用指令"的决策,再由外部系统执行工具调用并反馈结果,最后模型整合结果形成回复,整体可通过多种主流方式实现,具体如下:
- 函数调用(Function Call)
这是最主流的基础实现方式,像OpenAI、谷歌等主流模型厂商都提供原生支持。开发者需先提前向模型注册工具的关键信息,比如工具对应的函数名称、功能描述、输入参数格式等;之后模型接收用户请求后,会判断是否需要调用工具,若需要则生成JSON等结构化格式的调用指令,明确函数名和参数;最后由外部系统执行该函数调用,将结果回传给模型,模型整合后输出自然语言回答。比如用户问"杭州今天天气",模型会生成调用天气查询函数的指令,包含"杭州"这个参数,工具执行后返回天气数据,模型再把数据转化为通俗回答。 - 智能体代理(Agent)
这种方式适用于复杂任务,相当于给模型加了一个"任务规划大脑",能自主完成多步骤工具调用。核心是构建包含任务分解、记忆管理、工具选择模块的智能体,它会先把用户的复杂需求拆分成多个子任务,再规划调用工具的顺序,过程中还能结合向量数据库等记忆组件记录中间结果。比如用户要求"统计近一周杭州西湖游客量并生成折线图",智能体会先调用搜索工具获取每日游客数据,再调用数据分析工具处理数据,最后调用绘图工具生成图表,每一步的结果都会作为上下文用于下一步决策,全程自主推进任务。 - MCP协议标准化调用
这是Anthropic提出的统一交互协议,类似"AI界的通用接口",解决了不同工具适配代码繁琐的问题。实现时需搭建MCP服务网关,所有外部工具都按该协议注册自己的接口规范、功能描述等信息。模型发送调用请求时,会先封装成符合MCP规范的请求包,包含工具ID、参数和会话上下文;网关再将请求转换成工具能识别的格式(如REST、GRPC),执行后把结果按标准格式回传给模型。阿里云、腾讯等企业常用这种方式,方便快速扩展和管理大量外部工具。 - 提示工程引导调用
这种方式无需对模型做复杂改造,适合原生不支持工具调用的模型。开发者通过设计特定的提示词模板,或加入少量示例引导模型输出规范的调用指令。比如采用ReAct框架相关的提示模板,要求模型先输出"思考"内容说明为何选某工具,再输出固定格式的"行动"指令调用工具。例如提示词中明确"若需查实时信息,输出格式为{工具名:搜索,参数:{关键词:xxx}}",模型会按该要求生成调用指令,外部解析模块提取指令后执行工具调用,再将结果反馈给模型整合。
此外,部分场景还会结合模型微调来优化调用效果。比如Toolformer模型通过在训练数据中插入API调用标记,让模型在训练中学习何时、如何调用工具,微调后模型的工具选择准确率和参数生成规范性会显著提升,减少错误调用的情况。